分享

玉米涨至1.5元,猪肉回到30元,鸡蛋突破5元,究竟啥情况?

 农民的小帮手 2021-01-19
俗话说“进了腊月就是年”,过年对于我们有着很特殊的意义,小时候对于过年,印象最深的就是会买很多好吃的,虽然现在已长大,但是这份情怀还一直存在。
不过2021年的春节,注定与以往不一样,很多农产品价格“大飞跃”,猪肉,鸡蛋的价格都高得离谱,根据不同区域的网友反映,猪肉回到28-30元左右一斤,有的地方甚至涨到了35元/斤,鸡蛋的价格也从3.8元/斤涨到了5元/斤以上的价格,有个别地方突破了6元。而粮食方面,玉米价格也是从1.2元/斤,上涨到了1.5元/斤,然后出现了小幅回落,保持在了1.4元/斤左右。面对如此数据,可以说既是好事,又是坏事。
作为生产者,玉米价格的上涨是让农户们开心的事情,不管上涨多少,对农民都是有利的,收入的增加是每一个农户的期盼。但是,作为消费者,我们又不愿意让自己所买的东西太贵,这是每一个人的想法。看似矛盾的两个观点,其实也在情理之中,然而我们却不能左右任何既定的事实,导致这几种农产品价格升高的原因也不是无迹可寻,接下来我们挨个进行分析一下。
猪肉批发价格上涨,零售价格自然也会抬高价格,所谓水涨船高就是这个道理,查询相关数据,猪肉的批发价格平均在22元/斤左右,当然不同地区略有差异,比如东北地区就达到了25-27元的水平,南方保持在25元左右,多地零售价都超过了30元
鸡蛋进入冬季以来持续上涨,由3块多一斤,到4块多,再到5块,甚至6块,而玉米也破天荒地突破了1.5元/斤,虽然只是个别区域,但是1.5元/斤的玉米价格,近些年来也非常少见,其他未达到1.5元/斤的区域,基本上也都在1.3-1.4元之间,出现迅速提价。
出现上述情况,仅仅是因为快要过年的原因吗?答案是否定的,还有其他因素。
首先是节日影响。回忆一下,每到过节,不管是什么节日,物品都会涨价,节日一过,物品就便宜得很。比如说月饼,在节前能炒到天价,中秋节过后就非常廉价处理了。过节的时候,人们都会买点好吃的,家人团聚下不容易,这个时候的需求量比往常要多,像猪肉,鸡蛋这些生活必备品也会趁机涨价,赚一把。
其次是供求关系和地域库存。一般来说原产地的东西在本地会便宜一些,因为这个过程没有添加运输的费用。就比如说今年的大葱,在农村可能都没人买,因为大部分家里都种植大葱,即使卖也卖不到高价钱,而在城里就不一样了,在那些小摊位或者路边摊卖得相对还便宜点,进了商场里的话,价格能提高好几倍,目前不少区域的大葱已超过5元/斤。
第三是连锁反应。其实粮食也好,肉类也好,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粮食是基础,也是饲料的主要来源,如果粮食的价格上调,必然导致以粮食为基础的产业价格上调。曾经有人说过,为什么农民的粮食价格低?原因就在于农民所拥有的粮食是基础,如果粮食价格上去了,可能将会面临物价飞涨的危险。而近期玉米价格的上浮,直接导致了猪肉和鸡蛋价格的上涨,企业成本的增长,最直接的反映就是导致产出成品价格的上涨,他们挣得是中间的差价,谁也不会往里面贴钱去干赔本的生意。
第四是通货膨胀会让价格呈现爬坡现象。简单来说就是钱贬值了,买到同样的东西,需要更多的钱,在数字上比以前大了。这个也很好理解了,我们小时候买一支笔可能一毛钱就可以,但是现在哪里还有低于5毛的笔,有的甚至四五块,以前的本子可能只用两毛钱,现在就需要一元以上,拿到农产品上来说,道理是一样的。
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农民来说其实是一件利大于弊的事情,为什么这样说呢?最起码农民出售农产品后会得到更多的收入。不过我们还是要理性看待物品价格的涨跌,它是具有周期性和节日性的震荡,如果价格再上涨超过了人们的预期,相关部门就会采取补贴的形式干预,保持价格运行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
最后,笔者个人预计在春节来临之前,猪肉和鸡蛋的价格还会有小范围上涨,而玉米价格1.5元/斤可能就是一个峰值,对此,你如何看呢?

【感谢您看到这里,大家能点一下右下方的【在看】和【】嘛,谢谢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