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台嘉宾:邱世堂[散文]朝圣大米山

 凉城文苑 2021-01-19
凉城文苑期待你的关注
           
           
           
           
朝圣大米山


文//邱世堂
去年,与大学同学潘中举相约来巴东大米山玩,但因天气原因未能如愿,我承诺给他写点东西,并以书法相送,又因时间和身体原因未能遂愿,今终于提笔。
第一次见到大米山,是1980年8月31号。
天空晴朗,万里无云。吃过早饭,父亲便背着一口木箱,一床条子花被盖,带着我出发了。走到里头湾,便与姜龙和他爸爸会合,走上了去官渡口重点初中的路上。新修的“官火”公路很宽很平,走到狮子崖,父亲很骄傲地告诉我:这一段是我们修的!姜龙的爸爸也介绍前面一段是他们修的!那时候,我们刚12岁,在漫长而新鲜的公路上走着,听着他们的故事以及这条公路的故事,虽然很累也能坚持,因为心情是舒畅的。
“昂——”不知不觉来到任家湾,一声巨轮的长笛破空而来,响彻云霄,在山谷里萦绕回荡。父亲说那是大江轮经过在拉位子,第一次听到这么宏亮这么悠长的声音好震撼!走到梅子庵前面的大垉上,壮丽的景象闯入眼睛里来:一座高大的山峰耸立在面前,下面一条黄而显红的宽大江面就在脚下。远远地就听到江流涌动的潮声。姜龙的爸爸告诉我们:前面这座山叫“大米山”,下面就是“两扇门!”他指着对面的两块高大的绝壁说。因为有这下面两扇门,古时候大米山也叫石门山。下面那一条大路上有一条铁链,那个溪叫“链子溪”人们经过的时候要搝(举手抓住)在上面走。听到这些,我无比神往,特别是关于大米山上费端公井可以借大米,只要你有借有还,没办法的时候再借不难,所以这座山就叫大米山!还有关于费端公的故事,让我浮想联翩。

上学后我们每天起床就能看到对门那座山。那座我心仪已久的大山,从笔直的板壁崖往上全部是树林,那时候能看到树林很不容易了,因为从大跃进大炼钢铁开始,所有的森林都砍伐完了,人们做饭烧火就只能砍一点草草渣渣,到处砍得精光,但这上面有树木!我们惊奇不已,一条弯弯曲曲的山路通向山林上面的农田,农田上面“长” 着许多房屋,房屋里经常飘出炊烟,房屋上面又是山林。那时候语文老师要求我们背诵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我就常常看着窗外,这不就是对面山上吗?那些人家那些炊烟就在云里头!那时候我常想:这些人是怎么上去的?而且是怎么在上面建造房屋的?一个个谜团缠绕着我。
有时候山顶的云彩连着天上,雨后又时时戴上一顶顶白色而蓬松的帽子,久久不散;有时候半山腰里翻滚着一团一团白雾,把农田山林裹得严严实实,前面的山林裹住了,后面的又偷偷钻出来;有时候是一朵一朵,如弹匠铺里堆的棉花。有时候在板壁崖腰部围绕一条长长的青烟,延绵几公里,当地人称之为“烟桥”,据说出了烟桥,江上或者附近村落里一定会出事!走船一定得小心。最神奇的是雨后初霁,山腰是一层一层的白雾与山巅的云连在一起,不知道哪里是云哪里是雾,从缝隙里钻出的山头格外明净,树木格外清脆,天空格外蓝,整个世界都干干净净的,让人心旷神怡,让人格外轻松,格外惬意。特别是夏天跑雹以后,太阳钻出来诡秘地笑着,在巫峡的上空就会长出道彩虹,一头扎进江里,一头架在山头,五颜六色漂亮极了。
最让我心动的是西边些峭壁,高耸入云,让人觉得那里一定是道界仙境,在大米山肩上耸出两座“碉堡”像是在守护大江南北,因为小时候看电影看多了,对“碉堡”特别熟悉。
冬天下雪后,巫峡口往西的大山上一片白茫茫,直插云霄,连绵10多天都不化,白雪反射的光线,虽然没有太阳也白得刺眼,让你睁不开眼睛!

那时候,我真想上去看一看!
后来在官渡口小垭子垉教书,还是在这座山的对面,每天一睁眼首先看到的就是这座山,山上的清翠,山上的人家,山上的炊烟,山上的雾,山上的烟,山上的云,山上的传说,山上的神仙……无一不让我神往!多想约几个朋友去爬山,上去感悟感悟,多少次盼望都未能实现。
一次偶然的机会来了。那是2005年,老婆跑面的(面包车),送一位客人去大米山,因为太晚了要我去做伴,车子从马鹿池上面分路绕过几座山,上面是新修的公路,都是泥巴路,路上还有凌渣,随着客人的引路,从丛林中一道道山又一道道梁,最后到了目的地。山上看山下,那种幽暗,让人有点害怕;那种深邃,让人有点神秘;那种居高临下,让人觉得拥有了世界!只有远处村落里零星的灯光眨啊眨的,对面的山据说是前面山,麸子洞,下面就是长江,但根本望不到底,放眼下去,生怕自己掉下去了,万劫不复。我突然明白什么叫人间天上,仿佛自己在天上,下面就是人间,自己穿越了时空隧道,有一种这里是一天,下面就是一年的感觉,身在天上,有一种碜碜的寒意。正如苏轼诗句:“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的感觉。
我们来的这户人家姓向,屋里人很热情,在做饭我们吃,院坝前面右上角一颗樟树高耸入天,好像一把伞。整个房子都在下面,微风吹过,树叶悉悉作响,树枝尽情的舞动,树身岿然不动,好像独自据守雄关的哨兵,也像就是保护一方平安的钢铁卫士!
晚上11点半的样子,我们启程下山,在这黑黢黢的山上,有点冷也有点怕,我们把车窗关得紧紧的,因为以前在山下读书的时候经常听到怪母狗咵,一会儿在山的右边,过一会又到了山左,仿佛在以很快的速度奔跑,现在想起来估计是狐狸或者黄麂在哀鸣吧,叫声非常凄厉,让人毛骨悚然,难怪郦道元有“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诗句,听到这种叫声,一般是不敢睡觉了,把头蒙进被窝,被子裹得紧紧的。传说怪母狗咵一定会有人即将离开人世,死得很凄惨的那种。

下山了,心还是不甘,因为没有真正了解大山的伟岸,大山的神秘,不禁落下一丝惆怅。
机会又来了,2013年,应祥琼夫妇等几位摄影家协会朋友相邀,去大米山看日落,下午3点半出发,走到一处显耀处,车就停下来了。远山都在脚下,被青色的氤氲之气笼罩着,一起一伏的,恰似大海里的波浪在飓风下翻滚!我们居高临下,群峰尽收眼底,真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群山全在脚下,好像自己很伟大,也很满足。脚下的红叶一簇一簇已经红透了,对面峭壁上的红叶在太阳照射下像一片一片的火在燃烧一样。再往前走一段,同伴们喊着:快看!长江拐弯!真的,浩浩荡荡的长江,不屈不挠的长江,真的拐弯了!她怎么会拐弯呢?是自然的造化?是神仙的鬼斧神工?也许是游人的惊扰?她好像一位少女,虽然是大家闺秀,但是从未走出大山,却像深闺中的小家碧玉,难道是害羞而弯曲手臂遮住眼睛?我们百思不得其解。有诗为证:
秋叶烧红大米山
风摇古木舞雄关
游人揽胜皆称好
羞得长江拐了弯
可能是害羞吧!所以拐了弯。远处一大片一大片的红叶相继吐露着深红,只可惜原来那棵高耸入云的古樟树,在一次雷雨中被雷劈开了一半。没有原来的雄伟气势了。但是江面更宽了,江水更蓝了,真的如白居易诗“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还没到春天啊,才十月份!巫峡口以外的江水宽泛碧绿,好像在与天空的蔚蓝一比高下。

在山顶吃了土家土鸡,太阳就快落山了,我们一起赶到观景台,哇!夕阳映照着巫峡口以上的江面,火红火红的,随着江面的造型,好象一只火凤凰!大家纷纷拿起相机,迅速咔嚓咔嚓起来!生怕错过了这难得的一瞬。这美轮美奂的场景让我们心跳不已,有诗为证:
夕阳如血吻山巅
金液琼浆泻绛颜
此景只应天上有
何时下嫁到人间
江面上来来往往,上上下下的船只就像浮出水面的游鱼,悠悠哉哉,太阳下山的瞬间,就像一盘电子火焰,虽然红红的,但一点都不刺眼,温柔地从西边巫山最高峰射下来,红光四射,泛着红晕,整个山峦也泛着红晕,到处散发着一轮一轮的五彩斑斓。 就像小时候日出的时候,望着太阳,眨啊眨,然后闭着眼睛浮现在眼睛里面的一个一个五彩的圆盘。
天黑了,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观景台,坐车返回,到了我们来时停过的宽敞路边,车又停了,我正在奇怪,先不是拍过照吗?还有什么好看的?看到同伴们下车了,我也跟着下车。哇!我眼前一亮,这么美?大桥横贯的灯光犹如一串串水晶,又像一串串紫葡萄。两个斜拉桥柱像撑了两把银伞。大桥下面的江面犹如天上瑶池,桥柱拉起的光亮拉索倒映在水中恰似两位仙女在瑶池翩翩起舞。大桥近头处两束绿光是像摆脱黑洞的两束激光,直插云霄!像要剪破天空,有诗为证:
银伞当空照
金光扑面来
星辰信手摘
蓝剪把天裁
大桥两端,灯火辉煌,五颜六色,那一串串金色的葡萄,镶嵌在山脚,点缀在水中,映射出绚丽的金光。江水在城里流淌,城在江水中伫立,山上的灯火与江水中的灯光交相辉映,分不清哪是山上 ,哪是江里,处处流淌着珠光宝气,让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
回来了,我兴犹未尽,兴奋了好多天,后来只要有机会我们都会来,巫峡口5A景区创建启动式,我们代表诗词楹联学会参加了,同学聚会我们也选在这里,家里来客人了我们还是选择在这里,连梦里也常常在这里游玩,有诗为证:
西看巫峰云水间
碧波跌宕景连绵
低头忽见鱼穿谷
梦里常游大米山
在这里看山,赏雾,看云卷云舒,看三峡红叶,看官渡睛帆,看江城灯火,听费端公的故事,你一定舍不得离开,你一定还想再来!大米山,现在叫大面山,不管你叫什么名字,在我心中都这么神圣!

编审:陈章文
           
           
           
           
作者:邱世堂,男,笔名,诗唐、秋实,湖北省巴东县人。高中语文高级教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湖北省楹联学会理事,恩施州诗词楹联学会理事,巴东县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国际华文作家诗人。诗歌、散文和格律诗词散见于报刊杂志,出版诗集《五月晴六月雨,被(国家文化部)***录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