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往事 ‖ 抱龙中学旧事新叙

 巫山人文地理 2021-01-19
点击上方蓝色文字  关注我哟

在这里,你会更懂巫山!   

前不久,我与县师培中心退休教师一行20多人,参观考察了河梁中学(原抱龙中学)。气派的教学楼、宽阔的操场、花园式的环境,让人流连忘返。我的脑海里也回到了二十多年前在该校工作时的情景。

忆旧貌

1983年9月,我由洛阳小学调任抱龙中学总务主任,后任党支部书记。学校当时有7个教学班,350多个学生,28名教职工。校舍是由过去的抱龙小学改建的,条件十分差。除后来修建的一栋像样的砖混结构的学生宿舍楼至今还保留外,其余全是土木结构的瓦房,教学设备不齐,简陋不堪,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只有一间教室那么大,一个实验员,根本忙不过来,很多实验不能做。唯一的一栋教师宿舍楼,每间寝室也只有十多平方米大,仅仅安下一间床,只供睡觉,所以教师只能在不到一米宽的走道上煮饭吃,后来新进的教师就只能住在校外了。

◆生机勃勃的河梁中学

找水源

当时河梁场镇还未建水厂,学校用水是用竹筒槽从后面坡上引来的,根本供应不上。为了吃水,我和刘修海开动脑筋,到处找水源。后来我们顺着河梁区公所后面坡上的柴柯子小路,在山沟里找到了一股从深山里流出来的清泉水,很卫生,经过实地测量,离校约有3000多米远。将此情况上报后,县教育局批准我们自行安装自来水管。于是我们从巫山县城买来一批钢管,请了一位师傅,经过半个多月的施工,水管全线贯通,我们吃上了自来水,师生们高兴得合不拢嘴。

吃水难的大问题解决了,但是水源头经常阻塞,让我们很难安心。有时一天要到源头检查好几次,特别是下大雨或山洪暴发,必须得披蓑衣、戴斗笠去检查整修。

睡统铺

当时学生食宿条件非常艰苦。住宿生多数来自千多米高的笃坪、邓家等地。有的学生离校有五六十里路远,住校要自带口粮,他们不得不在每个星期天回家把玉米、红苕、洋芋等背到学校。少数条件好的,则带有大米。要吃饭就用碗、盅子、盒子、网子将自带粮食装好后放进厨房,由炊事员用一口大锅统一蒸煮,每到用餐时间,学生自己去厨房认领,没有汤菜,只能就着自带咸菜下饭,一日三餐,天天如此。

◆学校实施的营养工程

学生住宿十分紧张,两百多个住宿生大部分睡统铺。由于房子少,床位差,我们想办法请木工师傅在每间十多平方米的房子里做了一个与房子进深一样长的大型双层木架床,可以容纳20多个学生,学生们一排排睡在床上,翻个身都觉得挤,这也是没得办法的办法了。

我记得当时县里还把这个办法作为经验在其他中学推广。

直到1986年,学校修建了一栋新的学生宿舍楼,学生住宿矛盾才有所缓解。

照明难

当时学校用电是由抱龙电站发的,正常情况下,勉强供电,遇到枯水期,电压特别低,光线很暗。学生上晚自习,甚至连书上的字都看不清楚,对视力伤害很大。

停电是常事,但好的是学校学习氛围浓厚,学生积极性很高,随时准备了煤油灯或蜡烛来对付停电。好多学生苦学苦钻,经常在路灯下看书。晚上灭灯后,有的学生还点着煤油灯在寝室看书。

当然,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多品学兼优的学生走出学校后,奋发有为,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现在河梁中学的大部分教师就是当时抱龙中学教出来的学生。

勤工俭学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全国各地的大中小学校都开展勤工俭学活动,要求广大师生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办学精神。教育部门层层重视,县教育局为了抓好勤工俭学工作,还专门增设了“勤管股”,由韩永康任股长。当时的抱龙中学认真执行了上级指示,和全国各地一样,因地制宜,以各项形式开展了勤工俭学活动。主要项目有办石灰场、面条加工厂、商店、养猪、养兔以及建校劳动。

这些活动的开展,既让学生受到了思想品德教育,又增加了学校的收入,还改善了办学条件。记得当时我总结了“开展勤工俭学的十大好处”,县教育局为此专门刊发了简报,并在我校召开了现场观摩会。

1986年,我还出席了万县地区召开的勤工俭学经验交流会。在活动中让我受感动的事非常多,学校基建、石灰场用的石头,基本上是学生运回来的,当时的学生个头不大,有的一次扛二三十斤、四五十斤,个别稍大的学生还有扛百多斤重的。每班学生一周两节劳动课,有好多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争先恐后扛石头,超额完成了任务。一个冬季就把校区周边的小石头扛光了,不少学生手磨破了皮,出了血,肩膀红肿,个个累得满头大汗,但没有一个叫苦叫累。

刘修海、何耀杰等人在石灰场忍着高温装窑、出窑,不知受了多少苦。为面条加工厂的建厂、购机器到出产品,忙个不停,费尽了心血,又不知受了多少煎熬,我自己也从中学会了加工面条的基本技术。当时喂养长毛兔风靡全国,我们也开始建兔圈进行饲养,虽有专人负责,但因在品种选择、饲养技术等方面缺乏经验,这个项目最终失败了,我们认真总结了教训。

过去的抱龙中学发展为今天的河梁中学,其中的变迁只是巫山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如今,在“穷县办大教育”的理念下,旧事新叙,我相信巫山教育一定会再创辉煌。

(作者系县师培中心退休教师)

如何关注

①复制本微信号“wsrwdl”,在“添加朋友”中粘贴并搜索号码、关注;

②点击微信右上角的“…”,会出现“添加朋友”,进入“查找公众号”,输入公众号名称“巫山人文地理”,即可找到、关注;

③用手机扫一扫下图或长按下图,选择“识别二维码”,然后关注。

  主 编:刘庆芳

  微信号:461269457

  投 稿:cqwslqf@163.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