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浙北新市,记忆里的孩子趣事 (十)

 张明儿 2021-01-20

请点击以上“张明儿”关注我,获取更多内容  

浙北新市

记忆里的孩子趣事 (十)


编者的话:
《浙北新市,记忆里的孩子趣事》是一个童年故事系列,将按笔者所经历的20世纪童年趣事活动进行四季分类,辑为若干期,有七十二项趣事活动,客观反映我们这一代人当年的生活现实。

秋天的故事(下)

15、新米饭

深秋时,新市四郊农村会流行吃“新米饭”,村里老少欢欣歌舞。“新米饭”是指农民将刚从田野里收割起来的稻米,进行碾压加工后蒸煮的米饭,吃起来特别的香糯。当年经济条件差,能吃到这样的“新米饭”,没有下饭菜“白口吃”也觉得很下肚,所以孩子们特别爱吃。秋收之后,农活已经差不多了,人们就开始吃“新米饭”了,一是尝尝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二是让家人亲友分享快乐,也算是一次小小的丰收庆祝。一般农村里吃“新米饭”,家家户户都进行,因为是分享劳动成果,活动就充满喜悦感,有的会邀上几位亲戚族人,一起设宴聚餐,具体时间也因各自家庭的农活办完速度而定。吃“新米饭”是孩子们非常快乐的事,会帮助家里人上街买油打酒,忙得不亦乐乎。亲戚的长幼之间都来了,大家聚在一起,吃着香喷喷雪雪白的新稻米饭,大人们喝着酒,慢条斯理地说着农事,说着往事。小时候我们吃“新米饭”时,透着那些香气,不用佐菜,感觉很有嚼味,既香又糯,下肚特别柔顺。往往在这样的情况下,吃的食量要超过平日,肚子一定要吃得滚圆滚圆方才罢休。
 
16、蛐子

 
仙潭把蟋蟀叫做“蛐子”,这是一种会鸣叫跳跃又好斗的昆虫。捉蛐子常常需要到一些阴暗石缝、瓦砾及破砖堆砌的地方去翻找寻觅,新市多石板、多桥洞、多高墙石缝,所以一到夏秋之季,蛐子声音遍布。我们住的“寺前弄”一处古宅门前,石缝里经常有蛐子藏在深处,一到深夜会发出“幽幽幽”的低鸣声。当我们捉到蛐子时,就放在带在身边的专用竹管内,放蛐子的竹管子是一节一节做好栅栏的,一节二十公分的竹管,一般就可以放五到六只。回到家里,就要放在瓦罐做的蛐盆里,一般储放“蛐子”的容器,要求是瓦盆,不能太过光滑,这对蛐子的腿劲锻炼影响很大。然后,需要准备一种称为“斗蛐草”的工具,“斗蛐草”野外很多,摘一根长的茎,拔出须白才可以用。野外捉来的蛐子拿到家,要经过“培训”才可以用作“斗士”,如果未经培训,参加“斗蛐子”活动,一上场就会败下阵来。培训的方式一般有饮食方式的调养,分基本饮食,战前特殊,战后补养。住宅改善的保健,可以用泥盆,泥笼,泥洞等,这些都对蛐子的生成环境十分有利。嘶咬血性训练,捕来一些生形不太好的蛐子,放在同一容器中,让它们争斗,一般都是在蛐盆里养熟的蛐子取胜,咬断对手脚腿,并且吃掉。胜者的蛐子,振翅而鸣,洋洋得意。因为斗蛐子是本地一项传统的游戏活动,所以大多数孩子都懂得“江湖规矩”,大家必须谨守。

17、秋天圆子

 

深秋时分,正是新市一带面临农村丰收季节,稻谷开始收割,大批农作物和果实也陆续摘获,家家都是仓满囤足,村民们个个露出丰收的喜悦。孩子们也很快乐,在田野里奔跑玩耍,这时,家家的奶奶和外婆都开始做起圆子来。这段时间圆子的品种特别多,有青南瓜圆子,黄南瓜圆子,熟粉圆子,等等,反正每户人家都有自己的特色,空气里也弥漫着圆子在蒸笼里冒着蒸汽的香味。吃在新市,细心的大妈与奶奶外婆们,早就准备了做青圆的“青料”,用青嫩的南瓜叶和藤放在一只石灰甏里,准备好老南瓜,碾好新米的粉,也碾好炒熟的新黄豆粉,然后就可以做圆子了。本地的点心确实做得强,花样多,馅料讲究,味道好。本地的熟粉圆子特别好吃,是手艺技术性较强的一种手工食品。通常需要将糯米粉进行上蒸架蒸熟,之后再揉团,放入馅心揉成圆子,然后可以裹上新鲜炒黄豆粉,黄黄软软的样子,全是食欲。熟粉圆子比较糯软,馅料一般放入鲜油渣沫罗卜丝,素油甏里菜,还是雪菜肉丝等,吃起来比生粉的圆子更为有韧性糯软,香鲜可口。很多人喜欢将此圆子稍稍冷却后,不粘手,有嚼劲。孩子们比较喜欢吃熟粉圆子,但由于技术性强,不是每家孩子都能吃得到的。过去的店里也很少卖,所以,熟粉圆子一直是远村深乡秋天里吸引人的好食物。

18、检稻穗

 
上世纪乡风重点是农耕文化,忙碌的秋收季节,大人们整天在田野里劳动,镇上的街道商店很空闲,学校里的孩子也放起了农假,可以让孩子帮着家里做点力所能及的事。这个季节的农忙与夏天的“双抢”内容还有有差别的,一般就是割稻和种油菜,从时间角度看,没有过度紧张。秋天晚稻长得比早稻要沉得多,所以稻穗就特别沉挂,在收割过程中,常常会掉下来。当年的粮食比较紧张,农村又有惜粮的习俗,收稻谷的时候,大人们会让孩子跟随去田畈拾稻穗,用篮子拾起稻谷,晚稻谷种品质好,价值高,产量又少,很珍贵。秋收割稻时总是霜冻季节,孩子们在地上拾稻穗,两只小手冻得彤红,特别是西北风吹的日子,当年孩子的衣服也不十分保暖,孩子冻得经常以呵气的方式,温暖着手指,保持小手的灵活。一篮篮稻穗被拾起来,一直到大人们的活干完了,才一起回家。这个时候有的太阳早已下山,接近冬季的乡村,北风呼呼,树木萧萧。


   文学让人懂得高贵,心飞辽阔。

诗歌 、美文、民俗、儿歌。

博客:新浪(七十二座桥)  

http://blog.sina.com.cn/byjn

博客:新浪(浙江儿歌原创)

http://blog.sina.com.cn/u/2298091104

我煮时光之茶等你,你携来红尘之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