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胡观点: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流程(上)

 老胡聊科研 2021-01-20

     一、从一线教师的困惑说起

我们先看看部分一线教师课题研究的一些困惑:

1.对课题研究各个环节认识了解不够清晰?

2.选题之后,主要围绕哪些内容进行展开?不知道该如何去研究,选择什么样的材料?

3.对课题研究步骤模糊,成果难以测评。

4.课题组成员都比较年轻,课题开展不知从哪里下手?

5.如何有效研究才能解决问题?

6. 课题立项后要怎样开展研究,有哪些方法步骤?

7. 不知从哪些方面分步骤详细开展研究,不知道结项时应该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

8.课题研究中通常包括哪几个方面?
9.
课题研究的完整流程是怎样的?

10. 教科研课题确立之后,后期的研究过程缺乏专业指导,不知道如何高效地开展过程性研究;

11. 对整个课题从立项到结项这个过程不清楚,

12. 一部分老师没有开展过课题研究,不知道怎样开展课题研究,不了解课题研究的流程?                                              

二、案例评析

上述的一些困惑,基本上都是广大一线教师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比较突出问题。如果我们把这些困惑集中到一点,那就是一线教师不知道怎样开展课题研究工作?也就是说,广大教师对一项课题研究工作的基本环节和步骤不够清晰,这导致了部分课题研究工作出现“两头紧,中间空”现象,甚至导致了课题研究工作无法正常开展或者半途而废。

当然,广大中小学教师之所以对课题研究的流程比较迷茫或困惑,一方面是教师自身的原因,即对课题研究工作的关注不够,或者对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也不够深入;另一方面,我们相关科研部门对科研的普及程度还不够深入,尤其是部分教科室主任对课题研究的流程也是一脸茫然,也没有做好宣传和交流工作。当然,一定程度上也和课题本身的内在规律有一定的关系。

从上述的困惑中,我认为老师们想知道课题研究的流程应该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从研究层面,想知道课题研究工作实施的具体步骤,即如何在实际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进行研究工作。二是从管理层面,想知道一项课题完整的流程,即课题从立项到结项的主要环节和要做哪些主要工作。

三、课题研究实施的具体步骤

如果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就要首先弄明白什么是课题研究?什么是课题研究?就中小学教师而言,我们认为课题研究就是基于自己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解决过程,并把解决问题的具体做法和经验进行总结和提炼。如果这样定义课题研究工作,那么一线教师的课题研究环节或者步骤就相对简单多了。

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是: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思考和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具体的原因分析——通过中国知网、期刊杂志或者名师等多种途径寻求问题解决的办法或策略——使用找到的具体办法或策略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即进行实践探索)——把有效的解决问题办法或策略进行总结和提炼。很显然,这个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就是基于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解决过程。对于广大的中小学一线教师而言,我们要进行的课题研究工作,就应该是这样的简单、简洁、实用。也只有这样的课题研究工作,才是最具有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的,才会真正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

我们再看一个典型的课题研究案例:

站起来就说

(问题1)顾老师任教初三语文,最近为班上的学生不愿发言而大伤脑筋。

(原因分析)经过一番考察,顾老师分析认为这可能是因为课堂时间紧,发言机会少,才会导致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被挫伤。

(办法1)于是,顾老师根据《中国青年报》上一篇文章的启示,尝试让学生“站起来就说”。同时,他对本班学生做了一个征求意见调查,居然有54%的支持率。    

(问题2)然而,真正让学生“站起来就说”时,竟没有一人主动站起来。

(办法2)于是,顾老师私下征求部分学生的意见,认为不能光凭“激励”,还得“强迫”,于是顾老师又公布了一项新的规定:“每周每个学生语文课上主动发言不少于两次;凡少于两次的同学必须当众唱歌,必要时还得‘请家长’……逐周累计发言次数,奖励前三名。”

(初步成效)这个措施果然有效果,课堂气氛也随即“活跃”起来。

(问题3)然而,顾老师很快又发现:少数同学是前半周看热闹,后半周胡乱找几个问题提提、答答,完全是应付老师。

(办法3)针对这种新情况,顾老师经过反复思考,又采取了“要点提问法”、“即时提问法”,对那些一堂课上一次都没主动发言以及心不在焉的学生突然提问。

(效果)伴随着这样的“软硬兼施”,学生们的强迫感日渐消失,慢慢习惯了“站起来就说”的形式,课堂上学生发言积极性主动起来了。

案例分析:

在案例中,从顾老师遇到的课堂教学问题(学生不愿发言)出发,然后进行原因(课堂时间紧,发言机会少)分析,接着顾老师从《中国青年报》等不同途径找到三种问题的解决办法(1. 站起来就说;2. 每周每个学生语文课上主动发言不少于两次,必要时还得‘请家长’……逐周累计发言次数,奖励前三名;3. 要点提问法和即时提问法)。然后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实践这三种办法,最后达到了预期效果(课堂上学生发言积极性主动起来了)。

从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课题研究的四个比较突出特征:1. 整个的课题研究环节或步骤比较清晰,从问题开始,到解决问题的过程,最终达到问题解决的目的;2. 问题解决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的,而是老师与学生斗智斗勇的过程,这也体现了问题的解决是需要不断实践和探索的,具有反复性和复杂性;3. 案例中显示的是三种办法,但也有可能不止这三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因为任何问题的解决过程都具有复杂性,没有“万能钥匙”。因此,寻找到的办法与能否解决实际问题不能划等号,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办法的有效性。4. 课题研究过程必须有一个实践和探索的过程即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这是不能减少或者削弱的环节,否则课题研究也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我们一线教师的课题研究工作,其核心价值就在于解决自己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反复实践和探索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部分教师之所以课题研究出现“中间空”现象,就是缺少“问题解决”这样一个重要环节。

(未完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