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1:xx,帮忙给看看,xx考了5xx分,文科,看看有哪些学校可以报考? 家长2:小孩今年高考5xx分,帮助我选一下学校。去年的优先投档线是495分,今年的是524分,理科学生。家长3:孩子考了6xx分,理科,想报考xx学校,咋样啊?家长4:我们已经选了5个学校,分别是xxxxxx,看看咋排名合适?上述这些信息,是部分家长高考志愿填报的有关咨询内容。从这些咨询的信息中不难看出,家长对孩子的志愿填报是相对比较迷茫的,因此希望给一个答案或者选项。事实上,志愿填报对于很多的家长来说,都是一张白纸,因此总是希望别人给一点建议,甚至直接告诉志愿填报的“答案”最好。又到高考志愿填报季,类似的情况每年都会有,只是家长的群体不同而已。应该说,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因为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孩子去一所理想中的心仪大学,将来都有一个好的前程。那么,从之前的部分家长志愿填报咨询的情况来看,家长们在志愿填报的过程中有这样几个因素不得不考虑: 志愿填报既是家长也是孩子职责所在。我们认为,首先而且必须考虑的应该是孩子的需求和兴趣点。也就是说,家长不能越俎代庖,更不能粗暴干涉,想当然地为孩子决定志愿填报的学校和专业。因此,我们建议家长在高考结束后,首先应该坐下来和孩子好好谈谈,喜欢啥?将来想从事什么工作?有没有自己的一些爱好?等等。其实,根据兴趣选择专业,就是为以后的工作和生活着想。选择不同的专业,也就意味着将来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就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方式。这是需要考虑的。有的家长反馈说,孩子啥也不知道,啥也不喜欢啊?将来能够干啥也是模糊的。这种现象应该有。但我们认为,每一个孩子应该都有自己的兴趣点和爱好,只是比较模糊不清而已。那么,家长就要和孩子好好沟通一下,能够找到一两个兴趣点,然后根据兴趣点再“按图索骥”确定学校和专业。有一个朋友说,孩子准备报考黑龙江某一所学校,理由是在他们当地的录取分数低,可以上一个好一点的学校和专业,而孩子却是广州的。他还说,当地的孩子们都不愿意报考北方学校,因此当地的学校分数线抬得比较高。如果按照孩子的成绩,在当地上不了好学校和好专业的,因此想选一个相对比较远的地方上学。应该说,朋友的想法本身没问题,但这只是从上学的角度考虑问题,而没有从孩子能否适应生存环境考虑志愿填报。事实上,对于一个多年来在南方长大的孩子来说,去遥远的北方上学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尤其是东北地区严寒的气候和冰天雪地的环境能否适应。当然,要因人而异,这需要征求孩子的意见,不能只考虑上学的问题,也要考虑环境的适应性。一朋友的孩子今年高考成绩非常好,想报考东北地区某985院校,应该说报考成功率也比较大。但问题是孩子性格比较开放,平时需要家长和班主任严格约束才行。那么,一旦离开家这么远,谁能约束?能否做到很强的“自律性”。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而不只是考虑上学的问题。对于绝大部分的孩子来说,从上小学到高中毕业,都没有离开家长和老师的视野,基本上都是在老师和家长监视下长大的。那么,一旦离开父母的视线,孩子还能不能自我约束呢?如果离家近一点,一旦有什么事情和问题,也能够及时处理和解决,而一旦太远了,可能就会“鞭长莫及”的。有人说,家长应多引导,而不是靠近距离约束孩子,已经上大学了,需要有放手的过程。应该说,从道理上讲是这样的。但是,对于个别孩子来说,遥远的距离可能就是一个隐患,不能不考虑。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阶段,也是相对自由的阶段,但由“他律”到“自律”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部分家长从来不看或者很少看《招生简章》,只知道一味的咨询,最好直接告诉他学校和专业最好。事实上,《招生简章》是家长和孩子必须认真看的材料,因为这是了解学校、了解专业和了解录取方式最全的资料都在里面。那么,怎样看《招生简章》呢?一是看高校基本信息,即家长要了解院校基本情况,包括隶属关系、院校性质及层次、办学规模、收费标准、奖学助学措施等内容。对于设有分校及多个校区的院校,还要关注考生在哪个校区就读,这样对高校就有个大致了解。二是看各专业录取情况,即看学校专业录取主要方式:属于专业优先、分数优先、专业级差中的哪一种情况。三是看身体条件要求,即部分高校根据学校(专业)的性质、特点,对考生身体素质、生理条件等都会作出补充规定。我们发现,部分家长以及孩子对高考的志愿填报是“一抹黑”,因此往往就会出现“置之度外”的现象。也就是说,把孩子的志愿填报权利完全委托给了相关机构或者他人,成了志愿填报的“甩手掌柜”。事实上,志愿填报是一门学问,因此需要这几天好好下一些功夫,好好琢磨与研究一下相关学校情况和专业信息,也要好好考虑一下孩子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当然也要考虑个人分数情况以及“一分一段表”的使用等等。也就是说,志愿填报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而不是单一因素。当然,我们家长可以征求部分有一些填报志愿经验相关教育人士的意见,但这些建议只能作为参考,而最终的决定权还在于家长和孩子手中。一朋友的孩子高考分数线,仅仅比一本线高几分,纠结的是:报考一本院校还是二本院校呢?显然,这是一个富有争议性的话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人认为,不要考虑什么专业,就上一个一本院校,至少“面子上好看”;而有的人则认为,上一个好一点二本院校的好专业,比上一个一本院校的差专业强,实用性更强。事实上,在“分数为王”和“一分一段表”大背景下,志愿填报是非常透明的,“爆冷”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学生的分数越高,其选择权就越多,反之则选择权就会越弱。那么,对于高于“本科一批”分数线十几分甚至几分的孩子来说,选择一本院校还是二本院校,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如果选择一本院校,有可能会被录取,但专业基本上是不会太理想的,估计所学专业大多都是“调剂”过来的。而如果选择一个二本院校,那么其选择权就大多了,甚至可以选择一个二本院校的理想专业。因此,选择一本院校还是二本院校,选择权还是在家长和孩子的手中,就看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了。当然,家长填报志愿需要考虑的因素还有很多,这对于部分家长和孩子来说是一个考验。这个考验尽管不是高考的内容,但也应该属于高考的范围,甚至有时候比高考分数更重要。因此,需要家长和孩子志愿填报应该慎重一点。 我们的希望是,孩子们都能够进入一所理想的学校,希望孩子们都能够学到喜欢的专业,学有所成,学有所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