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胡观点:我很努力很勤奋,但为什么还不够优秀?

 老胡聊科研 2021-01-20

(一)
我们先看看两个案例(本文案例,只是作为研讨的素材,如果给案例的本人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案例1:
前几天,遇到了一个曾经非常熟悉的朋友,一起吃完饭后她吐槽说:“我们学校下到区里了之后,工作更加忙碌了。”然后接着说:“我好几年前就不带课了,所学的专业早就丢了,而自己的行政能力也没有得到提高,非常尴尬。”这个朋友曾经是一名名师,好几年前学校的中层干部竞聘,当了学校的中层干部。由于学校的工作非常忙,因此课也就不上了,而去年在副校级干部的竞聘中也“铩羽而归”,一直闷闷不乐。

案例2:
前两天,我在微信公众号上发了一篇文章,题目是《你不够优秀,只是因为你还不够努力与勤奋——基于部分课题协调员中期走访活动感悟的思考》。其中,有两个老师在微信上给我留言,对我的这篇文章提出了个人一点看法。老师甲说:“胡老师啊,我天天快忙死了,每天跟打鸡血似的加班加点拼命干工作,很努力很勤奋了,但我为啥不优秀啊,我连骨干教师也不是。”老师乙说:“胡老师,你的观点有待商榷啊?我在学校已经很努力、很勤奋了,但我在我们学校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老师,而且感觉自己很‘平庸’!”

(二)
上述两个案例中的老师,曾经或者目前都比较熟悉,因此大家也就毫不掩饰、直言不讳地表达了自己的一点个人看法。应该说,这两个案例中的教师观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也是部分教师的生存现状。
案例1中,曾经是一名非常优秀的XX学科名师,后来成了学校的一名中层干部,这显然比较符合传统“教而优则仕”的传统理念。但是她很快发现,行政工作并不是她最擅长的,尤其是每天要面对大量、繁琐的事务性工作,感到非常吃力和疲惫不堪,因此她现在感到非常郁闷而且尴尬:学科专业已经丢了,行政工作也没有太大的起色。显然,她已经后悔当初的选择:放弃了学科专业,而选择了行政工作。事实上,这种现象并非个案。一名学科专业的“佼佼者”,未必在行政管理工作岗位上也能够“出类拔萃”,因为二者并没有必然的关系。我的这个朋友,可能就属于这一类现象。
案例2中,这两名教师都认为自己很努力,也很勤奋,但都不认为自己在学校中属于优秀教师。也就是说,他们至少目前在学校中还不是名师或者骨干教师,只是学校中普通教师的一员。当然,也不排除她们可能有谦虚的成分。这种现象,应该说在学校中也不是个案:是啊,明明自己很努力也很勤奋,但依然不够优秀,不够拔尖。因此,她们难免就对我的文章观点产生了质疑,并提出了个人的一点看法。

(三)
在《你不够优秀,只是因为你还不够努力与勤奋——基于部分课题协调员中期走访活动感悟的思考》一文中,我有这样一段话:“宋君副校长带给我们这样的启示:我们之所以不够优秀,是因为我们还不够勤奋和努力。任何人都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也不可能不付出努力就能够得到尊重和成就。
事实上,多年来我对中原名师宋君的了解和接触,他之所以优秀,能够成为中原名师,我认为其具有这样几个鲜明特点:1.对课堂不离不弃,尽管是副校长但还仍然带着课,没有放弃自己的数学专业;2.立足科研工作,多年来一直坚持做课题研究工作,尤其是小学数学课外阅读的研究长达多年,已经出版了几本专著,而科研反过来促进了他的专业成长;3.发挥引领示范效应,他多年来以名师工作室为平台,坚持不懈钻研教学、钻研课堂、钻研学生,形成了完善的管理机制和成长平台;4.了解自己的长处与短处,知道取舍。事实上,宋君早在几年前就有很多机会可以当校长,但他都推辞了,因为他认为校长这个角色可能不适合他;5.努力与勤奋。宋君是学校的教学副校长,还带着课,还有名师工作室的管理和事务性工作,因此对于他来说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了。

我们再看看我们身边的一名优秀教师:

赵丽老师,经开区实验小学教师,河南省名师。从教十一年来,从美术教师,到创客中心主任,中间在校办公室做过校园文化设计工作,学校的摄影师、功能室的管理员、班主任、数学老师、科学老师。跨专业、跨领域、跨学科的教学经历,让她快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面对不同的工作,她能够快速进入角色转换,摆正心态,在新的领域中大胆创新。她将各学科的工作经历与美术学科相融合,开发出了基于学科融合的美术创客课程,带动了身边的老师一起做创客教师。赵丽老师能够在工作中成为一名优秀老师,其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

1.爱学生。赵老师是一个十足的孩子王,她爱孩子们,孩子们也爱她。因为有爱,才有不竭的动力做好教育工作。

2.有目标。无论做哪个岗位,从来没有放弃过美术教学与教科研工作。因此,也有幸成为河南省名师,郑州市千人教育名家的培育对象,河南省骨干教师。

3.好心态。好心态带来好运气。在各个岗位均能踏实认真工作,取得优异成绩,带领学校师生一起做创客,学校创客工作起到引领作用,被评为河南省创客示范校、河南省人工智能示范校。

4.能坚持。结合教科研进行课程融合的教学研究,参加工作以来从未停止,取得了显著成效。两次获得部级优课,多次获得省市级优课,作为主持人,省市级课题、成果多次获奖。

5.敢创新。在各项工作中勇于创新,认真落实。在美术教学和管理工作中融入创客理念,不仅工作成效显著,还给工作带来了新鲜感,提高工作幸福感和成就感。

而反观我们的部分一线教师,之所以难以成为优秀教师的一员,无非也有这样几个突出特点:一是被动工作。部分一线教师天天忙忙碌碌、马不停蹄,但很少坐下来思考究竟忙什么?为什么忙?因此大多一线教师都是被动、盲目地工作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二是缺乏科研意识和科研素养。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部分一线教师遇到问题与困惑是一种正常现象,但我们部分一线教师遇到问题与困惑不是主动反思自己,不是主动解决问题,而是常常出现指责和推诿现象。三是不能发现自己的长处,不能坚守自己的优点,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所长所短,自己应该非常了解自己。四是满足于现状,甘于平庸,无欲无求,抱着一颗“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工作心态。五是缺乏锲而不舍的干事精神。做任何事情浅尝辄止、不求甚解,很少能够坚持数年把一件事情做好、做深入和做扎实。六是缺乏对教育的热爱。部分一线教师只是把教育教学工作当成了一种谋生的手段,而不是因为热爱教育、热爱孩子才从事教育这个行业的。

由此可见,优秀教师和普通教师的成长路径是有区别的,两种教师不同的鲜明特点,造就了两种不同的人生和轨迹,而努力与勤奋只是成为优秀教师的一个构成因素。因此,我们一线教师仅有努力与勤奋,还是远远不够的。                      

(四)
不言而喻,要想从众多普通教师中“崭露头角”而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其构成要素不仅仅只是有足够的努力与勤奋,还应该包括这样几个要素:
1.明确的人生目标。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我确信这也是一个真理。”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因此我们一线教师要为实现这个梦想而设计和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人生目标选择决定了努力与勤奋的方向,否则就有可能会出现“南辕北辙”的现象。当然,人生目标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尤其是随着时间、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自己的人生目标就会越来越清晰、具体。
2.爱是成长的源泉。爱是教育的一个永恒主题,教育不能没有爱。教师对教育的爱、对孩子的爱,是永远流淌在自己生命的血液之中,永不枯竭。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教育首先是人学,不了解孩子,不热爱儿童,不关心每个学生的成长,就谈不上教育。”反之,如果不热爱教育和孩子,就很难成为优秀教师。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说:“如果你不爱孩子,那你就从事别的职业吧!”

3.专业是立身之本。我们并不否认,部分优秀教师因为专业突出而成为学校的优秀管理者,但我们发现相当多的学科专业“佼佼者”甚至名师,自从走上管理岗位后而从此变得“平庸”、“无能”,不再像学科专业一样成为“佼佼者”。因此,远离课堂教学,放弃自己的学科专业而从事行政管理工作,需要三思而后行。
4.科研是成长的捷径。一名普通教师或者新教师走向优秀教师,其途径有很多条,但我们认为这其中最近的一条路就是科研。因为科研,教师就会不断反思课堂、反思教学,不断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得与失,具有极强的问题意识,这样就会加速教师的专业成长。
5.守住自己的长处。魏书生说得好:“把你的优点长处守住它,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每一名教师都有自己的长处,当然也都有自己的短处,因此我们的普通教师要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就要“扬长避短”,不断强化自己的优点、优势和特长,这样就有可能从众多普通教师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名优秀教师。

6.主动工作是成长基石。俗话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每一名教师由普通走向优秀甚至卓越,付出努力,勤奋工作,这是必要条件。但是,这个努力与勤奋应该是主动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自觉而不是盲目的听从。部分一线教师所谓的口头禅“忙死了”,大多都是被动的接受工作。当然,这些被动工作中也有不得已而为之的现象。
7.坚持是成功的保障。有人说:“世上很多事不是有了希望才坚持,是坚持了才有希望。”那么,对于一线教师而言,要想从众多普通教师中脱颖而出,在正确的人生目标规划下,唯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有可能取得成功。没有坚持,都是空谈。特级教师余映潮谈及自己的成长之路,他这样说:“苦做了几十年,在无数个深夜里离开书桌时我想的是还有明天,在无数个需要休息的中午我在旅途中行色匆匆……”
……
当然,成为优秀教师包括的要素可能远远不止于上述几个方面。事实上,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众多因素的综合性产物,而不是某一个单一要素决定的。但我们认为,上述几个方面的要素,是一名普通教师走向一名优秀教师的重要“推手”。

结束语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经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确立目标,找准方向——勤奋努力,持之以恒——摆正心态,静待花开,这便是“走向成功”的最简单规律,也是国学大师王国维想要告诉我们的一个人生哲理。

我们中小学一线教师,显然也需要有这样的三种人生境界。

为了实现人生理想和人生目标,我们中小学一线教师只有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方能走向成功,成就人生梦想。

一所学校拥有几名优秀教师,是这所学校最靓丽的名片;一个学科拥有一名优秀教师,可以提高整个学科教师的水平;而一个班级拥有一名优秀教师,则是这个班级学生最大的幸福!
教育,需要优秀教师。
孩子,需要优秀教师。 
(图文胡远明,郑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