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振基传:杨式太极的“无极桩”与“抱腹桩”

 武谈 2021-01-21

杨式太极拳共有十三个桩式,恩师杨振基常年修炼的是无极桩和抱腹桩,别的桩法只听他讲,从没见他练过。笔者早年曾习形意拳和八卦掌,至今仍在练太极拳之余研习形意拳、八卦掌拳理。读书所见形意拳大师尚云祥一生修炼形意拳,却很少练形意拳必练之桩功“三体桩”,常年习练桩式为“抱腹桩”,用他的话讲是“动静有别”。笔者习八卦掌授业恩师为张子恒大师,据张师讲,程派八卦祖师程廷华大师,一生习练桩式为无极桩。见以上大师所为,笔者认为桩功练成后,无须全部练习,十三桩多是用来解决阶段性问题的。笔者年少,随恩师练习桩功与拳架,师父是逐渐教我不同的桩式。年少贪功,学会之后便不舍得不练,所以对十三桩均有习练,时至中年后才改为修炼四个桩势。

分别为静功桩:无极桩、抱腹桩。动功桩:十字桩。活步桩:川字桩。今天我们主要介绍“无极桩”与“抱腹桩”。

无极桩







前辈大师有“预备势是太极拳全部功夫的半数”之说。笔者以自己几十年练功体会认为此说绝不过分, 有人打拳时竟然从立定姿势开始,彻底放弃了“无极势”。这实际上是丢了太极拳半数以上的功夫, 虽练拳多年终不得要领,实在是得不偿失,令人惋惜。

我们平常打拳时,预备势不妨可多站一会,以体会松静自然、静中犹动、静中寓动、静而无静、心平气正、心正意静、气血和顺之雅境。具体练法是先以站橦之要领全身放松,自头、肩、背微微放松,含胸拔背,沉肩垂肘,做到腹松、腰松、臀松,最后直达腿、膝、脚的十趾,两臂手指均放松后,再用意念检查三至五遍,方开始起势打拳。前辈大师称此为“澄本清源”,意为若要下游水清,源泉必先澄。是指经过如此的放松与检查,人体从内到外都获得了松静,才能与王宗岳拳论“无极”生“太极”之说相应,获得良好的练习效果。

如单练无极势知觉应更细微,反复检查全身之“松静”与否,初学者每次二十分钟到四十分钟就收效很好。如碰到天气变化或饮食、睡眠不好引起的身体不适,早晨起床后,或晚上睡觉前,于庭前或室内站一会儿无极桩,多数不适可以缓解或完全消失。

抱腹桩







抱腹桩属杨式太极拳十三桩之静功首练桩法,也是杨振基师父早期传拳必练之桩,甚至强调练无极桩势之前先练抱腹桩。因杨式太极拳内功修炼首先强调的是腹部坚实点的修炼。腹部坚实点,内家拳统称为“丹田”或称“气海”。需要注意的是,丹田一词,来自道家丹术,后因流传广泛,被各家采用。太极拳练功所说的丹田与命门概念,并不是中医针灸所讲的穴位。中医认为丹田是指关元穴,而杨式太极拳认为,丹田是指整个下腹部的一个区域,包括了气海、关元、中极等重要穴位,任脉、督脉、冲脉三脉交汇,是生命能量最重要的活动场,无火能使百体皆温,无水能使脏腑皆润。现代解剖学对人体这一部位的研究,并未发现重要器官,但“意守丹田”进行内功修炼的效果,也是现代科学无法解释的,这是现代医学和经络学的巨大差异,希望有一天科学的发展能彻底揭开这些人体的奥秘。现在我们只需要知道意守丹田,并不是指守某一个穴位点,而是指以某一点为核心的一个区域。事实上,初练内功的人,也根本无法使意识精确地集中在某个穴位上。

杨式太极拳确定丹田位置最直接的方式为双肩双臂自然放松,两手抱腹前,前后手心相对自然下垂,手心相对位置向内的位置即为丹田,意守丹田是以此处为核心,恩师杨振基当年就是用这个方法给我定丹田位置。多年来,我也用这个方法教授学生,发现这样定下的丹田位置,几乎都是骨盆正中或稍稍靠下的位置,在骶骨和尾骨交接处。师父讲和丹田相对的背后即命门,同样,此命门非针灸所讲的位于第三腰椎处的命门穴。太极拳前辈大师和传统中医、道家修炼均认为,命门男为生精之所,女为挂胎之处,现代人已经知道,在人体的这一部位,是男人的前列腺和女人的子宫所在,所以古人称其为“生气之源,性命之祖”绝不为过。在其上部,有盆骨与脊椎接壤部的骶髂关节,为人体脊柱之根基,盆倾而椎正,绝无可能。在其下,是人体生殖系统,大动脉再次分叉,为双腿输送血液。因此,丹田和命门被道家和内家拳、气功师等内功修炼者,视为最重要修炼点,为炼化之地、藏真之所。

现在有人修炼抱腹桩,抱小腹,按肚脐,是不对的,在练内功时把命门理解为中医所指的命门穴,也是完全错误的,所谓抱腹,指下腹。

勿使前辈之遗珍失于我手

勿使国术之精神止于我身

侪辈共担此责

诚邀您加入武谈

从今天开始

让改变成为可能

武谈

微信号:bkjwutan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