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图用于展示多种不同系列的数据对比,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商务图表。平板图有多种形式,我们将分别为大家介绍各种形式的平板图的制作方法。 前面我们介绍了两种平板图,通过这两种平板图,我们可以掌握制作平板图的基本技巧了。但是,在实际中我们还是经常会遇到其他类型的平板图,例如层叠条形图样式和层叠折线图样式的平板图,它们的技巧稍有不同,今天我们就为大家一一介绍。 层叠条形图样式的平板图 层叠条形图样式的平板图如下图: 从图上看,与我们上一讲介绍的柱形图样式的平板图大同小异。制作时确实也差不多。唯一的区别在于坐标轴。 1. 做出基本的平板图 首先,我们的数据跟上一讲一样,都是同样的作图数据(请注意,我们在第一部分最后和第二部分开始之间添加了3个空行): 我们将用右侧的作图数据进行图表制作。要注意的是,接下来,我们插入的是堆叠条形图。 选中作图数据区域后,在“插入”选项卡中点击“图表”组右下角的箭头: 在打开的对话框上,点击“所有图表”选项卡,点击左侧的“条形图”,在右侧选择第二个“堆积条形图”: 点击确定后,插入图表: 跟上一讲采用同样的步骤设置图表格式:
2. 添加虚拟横坐标轴 我们仍然用散点图模拟坐标轴。 模拟坐标轴的辅助数据如下: 请注意这个辅助数据与上一讲我们用到的模拟坐标轴辅助数据的区别。上次是X值固定(都为0),Y值变化,得到的是一列竖直排列的散点。而这次我们是X值变化,Y值固定(都为14),得到的是一行横向排列的散点。 这里我稍微解释一下14的意思。我们上下两组数据,每组12个月,一共是24行数据,加上中间的3个空行,就是27,这个14就是中间的意思。所以我们模拟的坐标轴在中间。 如上一讲一样,我们添加辅助系列“模拟坐标轴”,然后更改图表类型,将“模拟坐标轴”系列更改为散点图,修改其数据如下图: 得到了如下的图表: 可以看到已经成功的添加了散点图。选择该散点图系列,在右边的“设置数据系列格式”面板中,选择“填充与线条”,将线条宽度改为“1磅”,线条颜色修改为“实线”,并选择合适的颜色: 然后选中从左侧起第3个点(双击该点即可),将其线条改为无线条: 然后为“模拟坐标轴”系列添加数据标签,并将数据标签的内容中去掉Y值,改为单元格中的值,内容为$O$4:$O$7,标签位置修改为居中: 选中“模拟坐标轴”系列数据标签,在“格式”选项卡中,将形状填充颜色改为白色。 ![]() 一定有很多朋友对这一步感到眼熟。这是一个常用的小技巧,我们在以前的文章中专门介绍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翻翻以前的文章。 我们得到了如下的图表: 继续修改其他元素格式:
得到结果图表: ![]() 层叠折线图样式的平板图 接下来我们看如何制作折线图样式的平板图: ![]() 1. 作图数据 从图上看,如果将折线换成柱形图,这两个图表几乎一摸一样。实际也是如此。这两个图表的主要区别就在于作图数据: G列到K列是作图数据。这里的区别有两点: 第一层的南区和第二层的西区没有数据。在柱形图中,我们用这两组数据作为两层的间隔,但是折线图不能用这种方式作为间隔,所以这里就空着。 第一层的西区公式是: =3-H3+D3/MAX($D$3:$D$14) 其实这个公式拆成两部分,其中后一部分是: D3/MAX($D$3:$D$14) 这就是柱形图中的西区数据的公式。而前一部分: 3-H3 其实就是柱形图中的南区的公式。 因此,我们实际上就是将南区空着,将这个间隔数据加到了西区(上层)数据上了。 第二层的北区数据也是同样的处理方式。 2. 插入图表 数据准备好了,接下来只要插入折线图就可以了: 得到如下的图表: 这个图表基本成型了(不用想柱形图和条形图那样设为间隔系列)。只要按照前面介绍的柱形图的做法添加模拟坐标轴,并且设置各个图表元素格式就可以了: 大功告成!!! 总结 到此为之,我们介绍了常用平板图的做法,包括基本的平板图,和层叠的平板图,在层叠平板图中,分别介绍了柱形图样式,条形图样式和折线图样式的平板图。这几种图表从形式看区别不大,但是实际做起来各有不同的技巧。如果大家留心,就会发现这些技巧在制作其他图表时也经常遇到。所以,希望大家都能熟练掌握并运用这些技巧。 取得本文模板文件的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