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建筑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地方色彩,各个区域都有各自的特色和亮点,中国民居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 中国各地的居住建筑,又称民居。民居包含住宅以及由其延伸的居住环境。居住建筑是最基本的建筑类型,在世界建筑史上出现最早,分布最广,数量也最多。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分布在全国各地。由于民族的历史传统、生活习俗、人文条件、审美观念的不同,也由于各地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不同,因而,民居的布局、结构、造型和细部特征也就不同,呈现出淳朴自然、而又有着各自的特色。特别是在民居中,各族人民常把自己的心愿、信仰和审美观念,把自己所最希望、最喜爱的东西,用现实的或象征的手法,反映到民居的装饰、花纹、色彩和样式等结构中去。有些很漂亮,有些很实用。 中国民居是各地居民自己设计建造的具有一定代表性、富有地方特色的民家住宅。在中国的民居中,最具特点的民居有北京四合院、西北黄土高原的窑洞、湖南四川的吊角楼、福建闽南等地的客家土楼、蒙古族的蒙古包、江南的四水归堂等。
【四水归堂】
江南民居特点独,街巷网状水路多。木架承重屋脊高,防热通风效果好。 江南水乡民居特点: 江南民居的特点是坐北朝南,注重内采光;以木梁承重,以砖、石、土砌护墙;以堂屋为中心,以雕梁画栋和装饰屋顶、檐口见长。江南民居普遍的平面布局方式和北方的四合院大致相同,只是一般布置紧凑,院落占地面积较小,以适应当地人口密度较高,要求少占农田的特点。
【蒙古包】
蒙古草原蒙古包,装配构建材料好。随意拆除装时少,便于游牧迁移早。 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蒙古包呈圆形,蒙古包的架设很简单,一般是搭建在水草适宜的地方,而且室内空气流通,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非常适合于经常转场放牧民族居住和使用。
【吊脚楼】
湖南四川楼吊脚,依山傍水占地少。前柱后岩支撑好,架建通风又干燥。 吊脚楼多依山靠河就势而建,吊脚楼属于干栏式建筑,最基本的特点是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一边靠地,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吊脚楼有很多好处,依山的吊脚楼,分上下两层,节约土地,造价较廉;上层通风、干燥、防潮,是居室;下层是猪牛栏圈或用来堆放杂物。
【窑洞】
陕西窑洞分布广,黄土坡下挖洞房。以避风沙门窗小,内设土坑取暖好。
陕西窑洞是中国北方黄土高原上特有的传统民居形式,分土窑洞、石窑洞、砖窑洞多种。抬头低头随处可见那傍山而建的窑洞,生活在陕西北部黄土高原上的居民有挖穴而居的习俗。因为高原上的黄土粘、硬,不易塌陷。窑洞都是依山而建,在天然土壁上水平向里凿土挖洞,施工简便、便于自建、造价低廉,内设土炕,冬暖夏凉。
【土楼群】
福建闽南土楼群,厅堂当中廊穿行。单体建筑轴对称,几代同居一楼棚。 福建闽南的土楼结构有多种类型,其中一种是内部有上、中、下三堂沿中心轴线纵深排列的三堂制,在这样的土楼内,一般下堂为出入口,放在最前边;中堂居于中心,是家族聚会、迎宾待客的地方;上堂居于最里边,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除了结构上的独特外,土楼内部窗台、门廊、檐角也为中国民居建筑中的“奇葩”。土楼高可达四五层,供三代或四代人同楼聚居。这种以生土为墙的土木构架民宅,其造型在中国传统民居的品类中,是花样较多的一种。有圆、方、半圆、椭圆、交椅、五角、八卦、五凤、桃形及不规则形等许多种类。
【四合院】
北京住宅四合院,东南西北房四面。装雕彩绘全体现,井口围着一庭院。 北京四合院有五大特点:
1.四面连接,中心庭院;2.外形中规,用法灵活;3.形制规整,中心对称;4.院落宽绰,四屋独立;5.游廊相接,密封较强。
北京四合院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四合,四面的房屋用走廊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结构,中间是一个宽阔的庭院,作为娱乐休闲场所,人们可以在里面侍弄花草、饲鸟养鱼。 中国疆域辽阔,不同的地理条件、气候条件以及不同的生活方式,再加上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影响,造成各地居住房屋样式以及风格的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