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非常道193:也说西游

 人在江湖看风云 2021-01-21

193.也说西游

窗外下着小雨,连日的桑拿天气终于有了缓解,我也能静下心来看一看电视。

最近有一部在线播放的电影《孙悟容大战盘丝洞》,居然是大导演王晶的作品。一方面王导的港片曾风靡一时,影响了上个世纪很多年轻人,我也是其中之一。另一方面,对西游故事的情有独钟,《西游记》电视剧陪伴了自己的少年时代,现在来看,仍然饶有兴趣。

这部电影颠覆了传统,加入了新的人物和情节,让人看起来,还有些新意。电影简单交待了唐僧在五指山收悟空,流沙河收沙僧,接下前往高老庄。在高老庄,猪八戒不再是好色之徒,他正儿八经和高小姐谈起了恋爱。但是唐僧师徒一行的到来,打破了这样的局面。八戒的三叔是好色之徒,但他真心为八戒好,想先下手为强,打死悟空。没想到反而害自己丢了性命,八戒打不过悟空,唐僧到场点化,收下八戒。而众妖早知吃下一块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对唐僧早就虎视眈眈,盘丝洞的蜘蛛们当然也蠢蠢欲动。她们离间了唐僧和悟空,成功的抓住了唐僧。悟空不计前嫌,救唐僧于危难之中。此时,电影没有把悟空写随心无所不能的英雄,关键时候,居然是唐僧法力无边,成功自救。

王导电影的创新之处:八戒和高小姐之间重情重义,不再是好色之徒。这应该完全颠覆了我们对八戒的认知,这样的八戒看起来更可爱。而唐僧不再一无是处,居然真正是个高手,让徒儿们心服口服,坚定了跟他去西天取经的道路。王导想创新,想拍出不一样的西游来。不过,这部电影跟周星驰主演的《大话西游》比,明显不在一个档次。

像王导这样研究《西游记》的人很多,有很多人都悟出了一些门道,如取经队伍是一个团队,涉及到管理学;有背景的妖怪都被救走了,没有背景的妖怪统统都被打死了;《西游记》师徒四人当中最有学问居然当属八戒等等。这当就是成为四大名著之一的理由,一是值得细细品味,二是值得细细研究。而对于每一个来说,因为阅历不同,对西游文化的理解角度就不同,让《西游记》身上总有一些值得去思考的东西。

对我来说,儿时看《西游记》,是看的故事情节,向住成为神通广大的孙悟空。现在看《西游记》,更多的是理解作者要传递给读者的东西。

人间正道是沧桑,为了取得真经,师徒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我们作为凡人,要想成功,也必须通过艰苦的奋斗,历经磨练,最终才把自己打磨成一块别人看来耀眼的美玉。很多人,不是在磨难中退却,就是在磨难中死去,最终大浪淘沙,留下一部分让敬仰的英雄。但是,很多孩子,却怕磨难。就是跑个长跑,都如闲庭信步,没有一点跑步的感觉。虽然我们经常讲,现在偷的懒都是将来成长路上的坑,但是他们觉得未来还很远。

人生是一张复杂的关系网,如何让自己在其中顺风顺水,则是一门学问。孙悟空就人脉众多,总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帮助他渡过难关。而建立起自己的人脉关系,首先是自己有让别人信服的本事,别人才会愿意拉你一把。这足以说明强大自己的重要性。但是,很多人只是幻想,幻想着别人帮自己一把,当别人不帮的时候就生气,甚至诋毁别人。在别人眼里,没有可帮助的人价值,别人帮你有什么意义。就如三国时期的刘阿斗,被扣押时乐不思蜀,这样的人,即使有人拼了一切去帮助他,最终也是失败的结局。

人情世故,在西游中体现充分。五庄观镇元子用人参果招待唐僧,却忽略了与他同行的徒弟,导致了最终人参果树被推翻的结局。而后唐僧已经到达西天,要想取得经书,还需要向保管经书的人给点东西,才能取得真经。人始终是社会的人,需要懂得社会交往处事的哲学,而不是凭自己的感觉办事。但是,很多人情商不高,所以总是处处碰壁。而我也是一个情商太低的人,所以,总感觉自己游离于生活之外。

学习需要悟性,需要表达。徜若悟空不向菩提祖师提出更高的学习要求,不懂菩提祖师在拍他的三下意思,他可能还只是一只普通的石猴。而喜欢提问,具有领悟能力的学生越来越少,因为,他们安于现状,看不到知识的未来。在农村,很多学生的表达能力都有问题,叫他说,声音如蚊蝇,口齿不清,思路不清。叫他写,连基本事实都写不清楚。这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当学习缺乏了主动的理解,表达和反思,学生就只是一个装知识的容器,能装进多少,还取决于他迎接知识的态度。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现在一些孩子学没学懂,问也不问,总是装懂的混着日子,一考试就原形毕露。哪怕你告诉他这些问题需要搞懂,可以通过哪些渠道去掌握,但是他们往往都是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根本就没有把学问当回事。

凡人没有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所以分不清这个世界上的人和魑魅魍魉,很容易被假象所迷惑。而唐僧眼里,这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不管是人科学家是妖魔鬼怪都可以转化,让他们心存善念。我想每每悟空看到魑魅魍魉幻化成人,终想一要棍子简单也事。而唐僧却只看到普通的人,所以,他们之间永远存在着分歧。悟空总想:“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悟空的苦,只有他自己知道。

我很喜欢西游里面孙悟空戴有紧箍,每每他“犯错”的时候,唐僧,就会念紧箍咒,让孙悟空服软。可现实中,有多少会对自己的孩子施加紧箍咒?不断冒出的熊孩子的事件,可以说明,这些孩子顽劣成性,没有被约束。今天看到一则消息,一个熊孩子从楼上向楼下泼墨水,污染了小区外墙,弄脏了别人家晾晒的衣服,弄花了地面。孩子的父母挨家挨户带着孩子去道歉,并主动清洗外墙和衣服,表示不能清洗干净的衣服将赔偿新衣服。而家长在悬挂绳索清洗外墙时,就让孩子在楼下观看,看看父母的辛苦和困难。为这对父母点赞,他们没有包庇孩子,而是主动道歉,主动承担责任,我想,这个调皮的孩子经历这件事情后,也会得到成长。父母给孩子的紧箍咒已经无形的在孩子头脑形成。

我没有紧箍咒,所以面对调皮的学生,还不能完全驾驭,希望,我有一天能有吧!

雨下了一天了,我也有些倦了,我准备梦里去西游了。

2020524日下午于家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