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校办民校是滋生腐败的酱缸

 渐新堂 2021-01-21

名校办民校是滋生腐败的酱缸

       我认为,名校办民校是1980年代中期政府下海利用权力办公司性质的类似的腐败。

       放眼一看,没有一所名校不是利用计划经济时代的国家资源办起来的。在高度垄断的前提下,集中当地的教师资源、优生资源、财力资源,为了短期内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办的。在国家一再调整政策不再继续搞重点学校之后,为了当地官员的政绩,继续搞垄断资源的堆积名校,以至于与资本的强大力量结合,不断释放出名校的光环,以吸引眼球。

       所谓的名校,几乎没有一所是在自然平等的环境中或者公平竞争的环境中成名的,自然也就几乎没有出现什么执著于教育的领导和痴迷于教学的骨干。这些所谓的名长名师,都是由政府集中给出了优异的生源成就了他们,或者公司集中购买了优异生源后才成就了自己的。然后在权贵家长们的簇拥下,顺势而为成为了领奖台电视上报纸里的名校长名教师。

       何以见得呢?因为至今为止,没有一所名校的校长去三类学校办学三年以证明自己的教育领导能力,也没有一位教师离开了名校的优质生源去到相对差的学校教学三年一届,以证明自己的教学力。有所反证的例子是,2007年在某市 的高考总结会上,招办主任的幻灯片说明,集中了全市最好生源的所谓名校,其优等生在该名校培养中的失败率,各个分数段均高达50%及以上。

       社会浮躁心理以及急功近利的舆论导向,使得匆忙的家长以为,名校的校长厉害,教师了不得,所办的分校所办的民校一定也是名校,纷纷掏钱交费,打通关节让孩子去读。绝大多数地方的房地产商早看准了这一捞钱的大好机会,凡是新修的社区学校务必要挂名校的校牌,才能够高价吸引业主入住。到后来一些政府官员也走上这样的路子,相信光环的作用,相信名校背后金钱的魅力,至少对自己的政绩是大有好处的,由此引进了名校。

       教育也好,教学也好,都是需要巨大精力投入的,绝对不是大规模的流水线操作可以解决教育人问题的,可以解决学科教学问题的。名校的教师面对集中起来的优秀生源,不上课也差不到哪里去,因为生源好;上了课也好不到哪里去,因为教师长期不思进取没有竞争导致教学力的下降,效果自然可想而知。要知道,名校里有多少学生愤愤然地在名校周围的补习机构天天补课,名校周围几十上百家补课机构在喜不自禁地收谁的钱?

       名校里的校长把校内教师的积极性调动得起来吗,名校里的教师把自己的学科教学有时间精力针对每一位学生做好了吗?这些名校里的校长教师本职工作都值得质疑,又哪里来精力去管所谓的分校、民校的事情呢?即使有巨大的金钱诱惑,精力也是非常有限的啊!

       所办的分校民校,就是一些人的提款机而已!

       一个学期去晃荡一次两次,也算是关心关心了一下。一次不去,理由也充分得很,也多得很。何况,钱已经收了,还退得了吗?

       效果如何,问问送孩子去过的家长,自然心知肚明。

       可怜的是,一些地方官员还在助纣为虐,帮助名校提款机继续飞快地运转着!美其名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我们知道,教育需要的是因材施教,而不是大兵团作战。名师教两个班就已经很劳累了,一扩大成为教4个班10个班,教学效果还能够得到保障吗?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说穿了就是扩大教育名校的提款来源!如果一查,里面不知道有多少涉及上上下下的贪腐黑幕!

       估计很难有捅破这一层窗户纸的时候,总有人要竭尽全力去高唱赞歌去紧紧捂住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