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绿色按钮⊙收听 望江南·超然台作苏轼
朋友,你好!今天这一期我们又与北宋词坛上的异类苏轼见面了,为什么我要说苏轼是北宋词坛上的异类呢?我们已经分享了那么多首词,有一些听众朋友评论留言,就问:杨老师,为什么你讲的词大部分都是爱情词呢?能不能讲一些其他题材的词呢?这样的提问可算是问到点子上了,因为的确词的本色就是以爱情为正宗,以婉约为主要风格,以悲情为主旋律的。所以大多数我们熟悉的经典词作,都是以那种悲悲切切的语气,倾诉着千回百转的爱情体验,这简直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这就是词坛主流。尤其是在唐宋流行歌坛上呀,男歌手创作,然后把作品交给女歌手去演唱,这几乎是词传播的主要途径了。所以词的内容和风格呢,都会尽量去适应女歌手演唱的特点,所以它的整体上肯定是会偏向柔美,偏向婉约的。 所以词和主要描写那种宏大题材的诗文分工是不一样的,在唐宋词坛上,无论你是多大的官,还是多厉害的大文豪,当你选择用词来表达内心那种细腻、幽微的私人情绪的时候,都会尽量选择那种婉约柔媚的风格,所以哀感、婉艳的爱情词,就成为了公认的词的当行本色,那像苏轼那样洒脱不羁的人啊,一填起词来,就总让人觉得好像和当时的诗坛主流有些格格不入,何况苏轼自己也承认,他平生有三件事比不上别人。哪三件事呢?下棋、喝酒、唱歌。下棋、喝酒不行也就算了,反正跟填词也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可是不会唱歌怎么填词呢?自己唱歌都老是跑调,那如果要他按照既定的旋律去填写歌词,肯定就不会那么完美呀。 所以很多人都批评苏轼填词不合格律。比如说李清照她就直言不讳的批评苏东坡,学问那是没得话说,可是一说填词,那不行,不行,苏东坡写的哪能叫词?不过是句逗不葺之诗罢了,他以为把整齐的诗砍成长短参差不齐的句子,这难道就叫作词了吗?根本就是个外行。 那如果说李清照说话是不留情面的,那我再换一个人说吧,陆游也批评过苏轼“诗言东坡不能歌,故所作乐府词多不谐。”乐府,这里就是指宋代和乐而歌的宋词,陆游的意思是说,大家都说苏轼唱歌老跑调,所以他写的词儿很多也是不合音律的,甚至直到清代纪晓岚主持编订的四库全书提要,在东坡词提要当中也这么说:“词至晚唐五代以来,以清切婉丽为宗,(至柳永而一变,如诗家之有白居易。)至轼而又一变,如诗家只有韩愈,遂开南宋,辛弃疾等一派,寻源溯流,不能不谓之别格。”言下之意是很明显的呀,像《花间集》南唐词那样的风格才是正宗,而苏轼、辛弃疾的词是别格。这不就是我们所说的异类吗?那今天我们要一起分享的呢,正是这位异类词人苏轼的一首 《望江南》 苏轼 (宋)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顺便提一下这首词,如果按照押韵的方法来读的话,风细柳斜斜这个斜,我们以前经常会读作(xia),可是现在的现代汉语规定了,这个字就只有一个读音斜,所以刚才我是按照现代汉语的规定来读的,但如果按现代汉语来读的话呢?这首词其实就不那么押韵了。包括下片的“酒醒却咨嗟。”这个“嗟”字也是一样的,这是因为一种语音的变化,也是一件很无奈的事情。 这首词除词牌名《望江南》之外,苏轼还加了一个词题《超然台作》,就点明了,创作的地点是在超然台上,超然台又是什么地方呢?超然台在密州,也就是今天山东的诸城,此当中的这句“试上超然台上看”就说明了这是苏轼登上密州的超然台,欣赏了风景之后有感而发,写下来的作品。说到超然台的来历,还有一个有趣的背景,超然台本来是一处早就废弃的旧台,那经过苏轼的整修一新,成为密州最引人入胜的风景名胜之一,苏轼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人,他每到一个地方,不仅仅是要饱览当地的山水名胜,而且还要用诗赋文章,记录下他对于美的独特的礼物,而且他还善于用人工的方式,为山水的自然之美再添秀色。例如苏轼在陕西凤翔任上的时候,就在官舍旁边修建了一座普通的亭子,取名为喜雨亭,表达他对老天爷普降甘霖,缓解当地旱灾的喜悦之情,对民生疾苦的这样一种关怀,是令人感动的。来到密州之后也不例外,密州虽然比较贫穷,可是自然山水也别有一番动人的地方, 在(北宋)熙宁八年,也就是公元1075年的11月,一坐废台在极具审美眼光的苏轼一手设计和打造之下,经过简单的修葺,很快就焕然一新了。苏轼很高兴的写信把这个事情就告诉了他的弟弟苏辙,并且他还请苏辙为这座高台命名。很快苏辙就回信了,他不仅给高台取了一个名字,叫做超然。而且随信还写了一篇文采斐然的《超然台赋》。超然,这个词出自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源自《道德经》第二十六章。“荣观”指荣华之境,“燕处”是平常安处,“超然”是超脱的样子。意思是虽然富贵荣华,但却超然面对,不沉溺其中。】苏轼收到回信之后,抚掌大喜,他很高兴的对夫人王闰之,就说子由啊,子由是苏辙的字。他说子由,真是我的知己呀,虽有荣观,燕处超然,无论身外的世界是何等的繁华富贵,我们也要从容超脱的立身处世。那弟弟引用老子的话,真是知我心者,唯有子由啊。 为了这个超然台,不仅苏辙写了《然台赋》,苏轼自己也欣然写下了《超然台记》表达自己无所往而不乐,游于物外的洒脱性情。可见从超然台这个名字的由来,我们也大致可以猜到,这首写超然台风景的《望江南》,那和我们平时读到的那些凄凄切切的爱情词比起来,可以说是画风突变了吧,的确呀,这首《望江南》就非常鲜明地体现出东坡式的与众不同,那么苏轼的《望江南》和一般的词作有哪些不同呢? 就这首词而言,至少有两大不同之处,首先它不同于一般的爱情词,多写那种纤细柔美的室内风景,或者是那种私家花园的那样一种风光,这首词当中呈现的自然风光,显得更加的扩大。第二个不同的是,不同于一般的爱情诗,都抒发那种细腻哀婉的诗意之情,而这首词,抒发的情绪也显得更加的洒脱旷达,那我们先来看一下超然台上与众不同的自然风光吧。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又是一个春天,当温暖的春风轻轻拂过,早已经解冻的护城河,泛起细微的涟漪,河岸边青青的柳条随风轻扬。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春色无边,自然也会引发苏轼的满腔诗情,所以词的上半阙就是写密州春天的风光,而且是登上超然台,居高临下,一览无遗的密州全景, “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好。”“壕”指的是环城而过的护城河,河水已经涨起来了,春波荡漾,连绵的房屋沐浴在微微飘洒的细雨当中,泛起了淡淡的雨雾,整个城市好像都被披上了一层薄薄的纱布,青翠的绿叶,浓艳的红花,这个时刻也显出一番宁静、朦胧的美。 “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这是多么宽广的视野呀,在超然台上苏轼看到的不是自家花园里的花花草草,亭台楼阁,而是整个密州城的全景。要知道苏轼可是密州的父母官,所以“烟雨暗千家”里的千家万户,绝对不仅仅是风景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而是代表着苏轼密切关心着的老百姓啊。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我有理由说呀,上半阙的这几句词,绝对不仅仅只是自然风光的描写,而是实实在在包含着一个父母官内心的自豪和欣慰,为什么我会这么说呢?我想要和大家一起稍微回顾一下,苏轼在担任密州知州之后,他所经历的一些事情。 苏轼是在北宋熙宁七年,也就是1094年9月初,接到了朝廷指令,从杭州通判调任密州知州的。那从级别上说,密州的知州是地方的行政一把手,相当于密州市长,比市长的副手通判的职位要高,权力当然也更大了。但是密州这个自然条件比起杭州来,还是要差很远,生活要艰苦得多。而且这年的12月3日,苏轼刚一到密州,很可能是因为水土不服,就染上了重病,连除夕夜都是在病床上度过的。过了年,病还没有完全好,又碰上了密州的蝗灾泛滥,他是一个勤政爱民的好官,还来不及安顿好一家人,更是顾不上自己的病体缠绵,就一头栽进了紧张的抗灾赈灾的工作当中。 他身先士卒,没日没夜的奔走在田间陌上,亲自去督查灭蝗的进程,连续两年的蝗灾和旱灾,让本来就相对贫穷的密州又沦入到更加困苦的境地,老百姓是逃难的逃难,抢劫的抢劫。苏轼既要安抚百姓,又要忙于组织缉盗,累得是脚不沾地,席不暇暖呀,好不容易才让形势慢慢的缓和下来,等到政势逐渐的稳定,病体也已经好转,性格当中颇具洒脱和浪漫气质的苏轼就开始琢磨,如何将他住所北边,那座废弃的旧台好好的翻新一下。 熙宁八年的11月,超然台在苏轼的主持下修葺一新了,超然台建成之后不久啊,春天的脚步也款款而来,春风吹绿了超然台四周的参天大树,苏轼常常和同事、朋友一起登台远望,感受春天的气息,享受密州古朴的山川之美,也体会淳朴的风土人情。 到熙宁九年,也就是1076年的春天,苏轼再次登上超然台,映入他眼帘的是一派春色呀,密州的春天当然是比不上杭州西湖的旖旎多情,可是经过苏轼一年多的治理,这里的老百姓渐渐克服了连年的天灾人祸,显露出安居乐业的美好景象。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在苏轼的眼里,这不仅仅是和谐的自然风光,更是和谐的百姓的生活场景呀。其实差不多在同一个时期,苏轼写了两首《望江南》。除了这一首,《《望江南》,超然台上作》“春未老,风细柳斜斜”之外。他还写了一首《望江南》,春已老,春服几时成,其中就有“酣咏乐升平”的句子,那就是表达对密州城市升平景象的欣慰和愉悦之情。我想这大概是一个地方的父母官最大的安慰了吧。“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词的上半阙是点明创作地点在密州超然台,而下半阙又记录了创作时间是在熙宁九年的寒食节之后。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寒食节是中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一般古代的寒食节是以冬至之后的第105天为寒食节,早在周朝的时候就已经有寒食节节俗的记载,因为在这一天,举国上下要举行祭祀活动,并且严禁烟火,要将上一年传下来的旧火种要全部熄灭。所以寒食节也会称为禁烟节,或者是禁火节,这个节日要持续三天的时间。而民间一般从冬至之后的第104天就开始禁烟火,只能吃冷食。寒食节,可能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当中,唯一一个以饮食风俗来命名的节日了,在旧火种熄灭之后的第三天,古人要重新钻燧获取新的火种,象征着新的一年耕作和生活的开始。那这个仪式呢,称为钻燧改火,或者是启用新火。一般都是从榆木还有柳树当中去赚取得来的。 寒食禁烟火,清明改用榆柳取薪火,虽然是一个从远古相传的习俗,本来是和农业生活密切相关的,但是在后来的发展当中,还被赋予了一个很感人的历史故事, 根据左传的记载,晋国公子重耳,为了躲避争储的内讧,不得不逃离晋国,经历了长达19年的流亡生涯。在19年当中,他曾经好几次沦落到了饥寒交迫的地步,可是无论他多么的落魄潦倒,他的身边都始终有几位忠臣不离不弃陪伴他、支持他,挺过了逆境。这几位忠臣当中有个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是饿到几乎撑不下去了,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介子推悄悄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做成了一碗肉羹来给重耳吃。后来重耳历尽艰辛,终于重返晋国,并且成为历史上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回国登基之后,晋文公的就封赏19年逃难生活当中始终追随他的那几位臣子,可是他偏偏遗漏了介之推,介子推这个人很有气节。他也没有主动去求赏,而是带着老母亲隐居到了绵上山。就是今天山西的介休绵山,后来晋文公又想起了介子推这个人居功至伟,想要封赏他。于是就放火烧山,想把介子推逼出来,据说大火是整整烧了三天三夜,介子推却并没有出山,最后他和老母亲抱着一棵大树,被活活的烧死了。 晋文公没有想到介子推会这样的坚守气节,他很后悔,下令从此以后再接着推的忌日里严禁烟火,举国上下只能吃冷食,来表达对介子推的悼念和祭奠。这可以说是寒食节特有的一个历史文化的含义了。因为这一段历史,介子推隐居的山西介休,也被称为是中国清明寒食节文化之乡。 到了唐宋的时候,寒食禁旧火,寒食之后第三天,也就是清明节,改用新火,成为了一个独特而隆重的仪式。在这一天,宫中会用榆木钻火,并且用巨大的蜡烛分赐文武百官,像唐代诗人韩洪著名的寒食诗,描绘的就是这一个重要的节俗 ,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当然了,随着文明的进步,习俗的简化,寒食禁火,清明改火,就越来越成为一种象征性的仪式了。那人们在清明节这一天,改用榆柳作为柴火来烹煮食物,也被称为是换新火了。 苏轼在这一天,不仅是登上了超然台,满城春色尽收眼底,千家万户笼罩在烟雨凄迷之中,而这样的风景,也更加引发了他对故国的思念,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从一场宿醉当中醒过来的苏轼,原本也会对春光的流逝感到惋惜,甚至忍不住一声长叹,因为在春天即将过去的时候,他的心头也泛起了浓郁的思乡之情,要知道呀,寒食之后的清明节,原本就是应该回乡扫墓的日子呀,所以清明节往往也是游子们乡愁涌动的时刻。 不过“休对故人思故国'这里的“故国”指的应该是北宋的京城。自从熙宁四年,也就是1071年7月,离开汴京,屈指算来呀,苏轼离开京城辗转在各个地方官任上,已经有六个年头了,为了排遣这种浓郁的愁情,他怡然自得的享受起清明的特色节目,那就是'且将新火试新茶,”也就是改用新火来煮当年清明前采摘的新茶来喝,我想,可能比起酒来,一壶散发着清香的明显新茶,更能够驱遣浓郁的忧思,到达超然自得的境界吧。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结句的“诗酒趁年华”是再一次呼应了第一句的“春未老”。春天是一年当中最新鲜的季节。那么又何必在这样美好的日子里,对着老朋友哀伤叹息呢。还是将思念暂时藏在心底,趁这美好华年,用诗、用酒来丰富人生的色彩,这还真是东坡式特有的豁达和洒脱了,其实我们都知道啊,很多的诗人、词人,都会在时间的流逝面前表现出浓郁的悲情,就像李煜的“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就像晏殊的“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可是苏轼却能够努力从浓郁的悲情当中超脱出来,用更加超然的心态从容的面对时光。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不惋惜过去,也不恐惧未来,把握当下付出努力,享受现在,才是把握住了真正的人生,那么在春天即将过去,夏季就要到来的时候,我也借苏轼的这句词送给你吧,诗酒趁年华。下一期啊,我们依然和春天有个约会,依然和苏轼有个约会,下一期我们不见不散。 课程老师 各位亲,添加课程老师领取新课程哦,学习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也可以找课程老师咨询大家可以一起探讨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