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展飞——《你的教育,有缺憾吗》

 莱西一中 2021-01-21

         在一中的时候,有一天晚上,刘校长到我办公室,跟我聊天,聊了老长时间,他跟我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觉得对我来说是一句比较中肯的评价:“不求完美,但求卓越”。这句话后来被我用作了我们班的班级宣言。

        完美,一个很美丽的词汇。似乎这个世界上的人都在追求完美。然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做一个完美的人实在太难,做一种完美的教育,实在太难。回头望去,这十几年,关于教育,有好几件后悔的事。有些是因为年轻,有些是因为一时冲动。刚开始的几届学生,几乎每届,我都能找出失败的案例,有空的时候,我很愿意把它写下来,来警醒自己,也警醒他人。

        去年来到国开,我总结了我的一年后告诉年轻老师,我说我发现我原来的耐心起了变化。原来我只是一名普通班主任,没有现在的这种“生杀予夺”的权力,我知道我开除不了学生,所以我就要耐心的去转化他们,不管他们有多差。然而当我有了这种开除学生的权力时,我发现我少了很多的耐心,“再不好好的,等我开除你吧”这类威胁性的话语会经常从我嘴里冒出来。好在我是一个善于反思自己的人,当我发现这种苗头不对的时候,我会快速把它掐死在萌芽状态里。

        听一些名师的报告,很多人愿意把自己包装的一个完美的人,没有任何瑕疵,甚至是一种超越了常人的“悲情”形象。他们无怨无悔地付出,他们愧对着家人,他们不食人间烟火的拼搏,也有人把自己包装的绚烂无比,尽情去释放自己的光芒,而刻意去隐藏自己的生命中曾经的失败。说到底,其实还是无法正视自己,面对真实的自我。

        一名教师,从参加工作开始,很难避免失败和挫折。在我看来,没有缺憾的人生,其实本身就是一种缺憾。没有了这种缺憾,人生其实也就少了那种厚重。

        想起一个小故事,有人得到了一颗珍珠,美丽但并非无瑕,这颗珍珠上有一个小斑点,于是这个人就想把这个小斑点去掉,那样这颗珍珠就完美了。然而他没有想到的是,他削了一层又一层,斑点依然在,到最后,那个斑点没有了,珍珠也不复存在了。这时候他才开始后悔,如果我不去削那个斑点,我的手里应该还有一颗美丽的珍珠呢。

        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在他的著作《追随苏霍姆林斯基》一书中,多次提到了自己年轻的时候犯下的错误,包括年轻气盛的时候出手打过学生,曾经把一个女生的检讨以大字报的形式张贴在学校里,也曾经让学生补作业一直到天黑……然而这并没有影响李老师在教育界的盛誉,相反,倒是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鲜活的、不断反思的大师的形象,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大师真实的成长历程。

        缺憾与生命同在。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可能都有缺憾。重要的是,我们能从一次次的缺憾中总结经验教训。正如悲剧的存在,正因为世界上有悲剧,有一种美的缺憾,才让我们更加珍惜美。正因为有了很多的缺憾,才让我们更加珍惜在自己的生涯里,尽量去避免再次的缺憾。

        真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珍视自己的失误,珍惜那些刻骨铭心的缺憾,这不仅仅是教育的需要,更是生命的需要。也许正如苹果LOGO的那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一样,因为不完美,才让我们不断追求完美。

       虽然我乐于反思自己,但是不得不说,反思是需要勇气的。每次的反思,除了促使自己改进,更多则是深深的自责,后悔自己当年的不冷静,后悔自己的处事方式,后悔自己当年伤害了学生。

        完美的教育,永远是我们追求的目标,然而,教育的不完美或许也是一个永远的客观存在。因为我们是人,我们面对的对象也是活生生的千变万化日新月异的人。一样米或许可以养百样人,但是一种教育方法肯定不会完全适合一百种人。

       要做事,就可能出错,永远不出错的人,大抵也是永远不做事的人。重要的是,“当我回首往事时,既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教育的魅力,或许就源于教育者的不断反思、不断提升、不断追求的过程。

       从这个角度讲,没有缺憾的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缺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