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为什么要写随笔?

 小妖20 2021-01-22

  我认为没有什么语言比一个人真实的思想和感情更动人,也没有什么言辞比事物本身更有魅力。热爱真理,谦卑地折服于真理的语气,比任何强辞雄辩都更让人愿意聆听。如果说写作有什么法则,这就是法则。

                         ——(英)赫·斯宾塞《斯宾塞的快乐教育》

这一次,只想说几个问题。

(1)什么是随笔?

查了一下,关于随笔有以下几个定义。1.犹言随手下笔。2.一种灵活随便的笔记或文体。3.一种散文体裁。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可以抒情、叙事或评论。

(2)当下学校教育的“任务式随笔”

每次听到孩子们聊关于随笔的时候,经常就听到这样的话:“啊?又要写随笔啊?!”然后做出大哭状。说实话,作为语文老师,那一刻我觉得特别失败。为什么只是一篇小小的随笔,让孩子们产生如此反感的情绪?我们的教育,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后来才知道,一切事出有因。原来,孩子们的随笔作业是有要求的:1.必须要有标题 2.字数不少于4003.随笔的内容,立意新颖,思想健康,有正能量。

(3)我所认为的“随笔”“作文”和“写作”

先表明个人观点:随笔和作文都属于写作范畴。随笔是写作的日常化,常态化;而作文,是经过艺术加工后的事实,是通过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老实说,我认为的随笔,是一种个人行为,至少是一种抒发个人真情实感的个人行为。斯宾塞说:在根本上,写作是孩子自己的事。也只有把写作变成他自己的事,才能真正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的能力”“写作是孩子自己的事”,是的。那么作为写作方式之一的“随笔”,更应该是孩子自己的事!表达倾诉,是人生存在的一种方式。每个人都在内心深处渴望真实自如地表达自我和充分和谐地与他人交流。而作为日常化的写作方式之一——随笔,无疑是达成这个愿望的最恰当也最普遍的方式,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所以,个人认为:随笔的目的,应该是体验并记录自己的生活,是用来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自己的喜怒哀乐,抒写自己的志向心怀。其作用相当于日记,但不是流水账! 如果,“随笔”这样的一种自由的写作方式,一定要冠以“要有标题、要有字数要求、一定要思想健康、有正能量”的帽子,那就是让孩子们带着脚铐在跳舞,永远不敢自由地歌唱。那样,就是另一种“作文,就是和平年代下的“文字狱”。那么,言为心声该从哪里体现?自己的喜怒哀乐、自己的胸怀志向,如何表达? 如果一个孩子,生而为人,连自己想说的话,想表达的情绪都不能在日常性的随笔小本本中,自由自在的书写,那么,在很严肃很官方的考场里,还怎么能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呢?

说到作文,不得不多说一句。当下确实有很多作文的应试技巧。各种模板套作,各种套路组合,各种美词堆砌。同时,也确实是有些老师,认为平时练习“随笔”的目的,就是写好作文。并把其“作文”当做一种技艺,就是为了“将来能写出一手好文章”,甚至仅仅为了考试的时候,能取得一个高一点的分数。那么,在“作文”中练求宝典秘籍,渴望通过技巧公式而一劳永逸,这样短视的想法和功利的作为,其所造成的对作文的厌倦乃至“随笔”这样的日常的轻松愉悦写作方式,都会遭到孩子们拒绝的普遍心态,其所带来的千人一面,千文一律、套话、空话、大话、假话充斥于作文之中的最终结果,到底该谁来负责呢?

如果,我们让孩子把写作(即作文和随笔)当成自己的事情,让写作成为使孩子的自我日益舒展饱满的一种生活过程,而不是为了完成“作文”任务,尤其不是为了揣摩教师的喜好心思而去“作文”,而去“随笔”,那么,写作本身,对孩子还会不会这样厌烦?阅读过程,还会不会成为苦役?我们的写作教学,还会不会成为一片令人窒息的死寂单调的沙漠?

“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爱因斯坦的话说得多好!所以,把倾诉的快乐,还给孩子,把抒发表达的快乐,还给孩子们吧。大胆地写作吧,大胆地随笔吧,也大胆地作文吧。

(4)到底哪些内容,可以“常态性随笔”?

到底“随笔”该写一些什么内容呢?当然很多。但对于孩子们来说,最常见的有如下几点:

1.记录并抒发某种情绪,喜怒哀乐等人性化的情绪。

2.记录关于对某一个问题的思考。包括各种现象和细节。

3.敢于质疑一切既定的规矩,多问几个为什么。

4.从各个方面归纳,总结,领悟,感触,教训,哲理。

5.不要强调字数,更不要出现字数越多越好这样的要求。但要强调把感情表达清楚,或者为了表达情感,可以采用很多手段。而这一过程,字数就肯定不会少了。切记:是为表达而字数,而非为字数而字数。

  同时强调的是,孩子们一定不要错过学校、家庭、社会活动等场合所发生的事,当然,也未必一定是事,但可以通过事件展开以上思考、认知、启示、情绪。

(5)一篇好随笔,就是一篇真情文

还记得在素材与题材一文中的一句话。素材作为文学创作的备忘录,它是孕育艺术珍品的胚胎。积累的素材越丰富,就越能在更广大的范围中,把握生活的深刻本质和它的生动表现,也就越有利于进行艺术的集中、提炼获得深刻充实的题材。杰出的作家总是十分注意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他们常常在生活中观察、体验,研究种种生活情景,人物、细节、事件,作为未来作品题材的原始材料。

而我们所日常所写的随笔,好处颇丰。第一.可作为“备忘录”。如实记录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件、细节以及自己的思考、情绪等,这样,至少可以每天和自己对话,留下成长痕迹。第二.书写的过程,就是整理思绪的过程,是思维外化的体现。第三.经常写,持续写,会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尽管最初,孩子们所写得并不如意,有的空洞无物,有的无病呻吟,但只要坚持写,至少能每天最大程度挖掘其思考能力。第四.不是每一篇随笔,都值得加工玩味。空洞的、无病呻吟的素材,那就放弃吧,改不好的;而那些生动的,深刻的素材,经过加工,一定会是一篇很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所以,家长也好,老师也罢,不要急功近利。让孩子自己对自己说说心里话,没什么不好,为什么我们总要给孩子们上纲上线?而那句“好作文是改出来的”我也并不认为完全正确。一篇作文能被改好,前提是素材、题材要好,立意要新,这样就具备了“改好”的先决条件。一颗大白菜,再牛的烹饪师,也是烧不出糖醋排骨的味道。可见,素材有多重要。

所以,就大量积累素材吧,大量随笔吧。从大量中过滤出的一部分真情实感、有意义的内容,就足以应对当下所有应试作文的选材了

    (6)说在最后的话

随笔是自由写作,从无话可说到不吐不快,是心里话,是大实话,是真实生活的备忘录,是对事物的客观认知,甚至是主观认知,一己偏见,是不需要负责任的个人化写作。它强调“随性自我”;作文,特别是考场作文,是从随笔中,筛选符合考场作文所要求的立意的那部分题材,并且运用手法进行艺术加工的一种行为。考场作文的立意,一定是积极的、乐观的、有正确见解的、正能量的。它强调“接受大众审判”。显然,有些随笔是不能写入考场作文的,如消极、负能量的、无病呻吟的、无意义的部分。所以,日常性随笔练习,可以写出更好的作文;但不应该把对作文的要求,无理地强加到“随笔”头上!

教学经验分享,专供写作干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