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妈妈,为什么?》

 成都书语 2021-01-22

【日】谷川俊太郎(诗) 

【日】中村悦子(绘) 彭懿(译)

收到书时,正值中午午休时间。女儿在午睡,我下楼去取快递,回到家迫不及待地拆开看了看,精致、淡雅却不失温暖的画面上又是栗色兔子,前半截是在孩子问了几个为什么之后,后半截就没了文字,全是图画了。

第一遍感觉没看懂,接连翻了好几遍,似乎越来越有感觉了。(我拿到书,再看不懂,我都不得先去看导读,我都是自己反复看,有了自己的理解体会后,再去看导读,看看哪些导读有的,我没有,哪些导读没提及的,我自己有感受。)

雨后天晴,兔妈妈带着三个兔宝宝出来尽情的玩耍嬉戏,其间,兔宝宝开始了一连串的“十万个为什么”。“妈妈,小河为什么凉凉的?因为小河想起了冬天对她的爱”那一页,妈妈说完不忘顺势亲一下兔宝宝,让我感觉他们彼此间浓浓的亲情。玩耍中,兔妈妈没有对兔宝宝们指手画脚,只是跟随、陪伴,有时甚至是远远的看着他们尽情撒欢,觉得他们是安全的就行。

蒙台梭利说:“让儿童自由地活动,是要让他们在自由活动中认识自己能力的不足。”我们给孩子的自由越多,让他们参与的越多,孩子自己悟到的东西就越多。只有他们自己悟出来的东西,才是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才是最为宝贵的。兔妈妈深谙这育儿经。

“妈妈,小河为什么不休息?

“那呀,是因为大海妈妈在等着小河回家。”

这充满智慧的一句话,让兔宝宝们对小河的家——大海,充满了好奇和神往,于是,开始了独立寻找家的旅程。在兔宝宝们独自踏上探寻小河的家的旅程的前一夜,兔宝宝酣睡之时,兔妈妈却没能合眼。可能此时她内心正在挣扎,一边觉得兔宝宝总归要长大,是该让他们独自闯荡的时候;另一边又充满了无尽的不舍与担忧,害怕他们旅途有危险,能否自己处理、应对的过来……

兔妈妈,又何尝不是我们自己呢?尽管兔妈妈的心情很复杂,但丝毫没有在兔宝宝们面前表露出来。这一点,可以从第二天太阳刚升起,三只兔宝宝活蹦乱跳地出发了看的出来。

兔宝宝们走过了春夏秋冬,体验了出发时的无限神往、迟迟未能到达目的地时的迷茫、遇到新朋友时的喜悦、遭遇始料未及的险境时的恐慌……此时此刻,所有的这一切的一切,只能他们自己去体验、去承受,因为妈妈不在身旁,但也许他们心里满载着的妈妈的爱,给了他们战胜一切的力量。

一路走来,最后兔宝宝们如愿以偿地见到了向往已久的小河的家——大海。他们瞪大了眼睛,望着一望无际的、身披灿烂光芒的大海,可能此时此刻,他们觉得路上的再苦再难都是非常值得的了,内心也充满了成就感吧。

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我们做父母的,必须要适度的放手,让孩子获得充分的自我体验机会,获得属于他们自己的经验,这些真实的自我体验,帮助孩子积累了生活经验,得到自我的发展。

“妈妈,为什么……”,已为人母的我,这种种情形经常遇到。尽管我没有书中的妈妈那样充满诗情画意的回答,但我每次也都认真对待了的。孩子的问题总是千奇百怪,时而遇到我答不上来的,我就给孩子说:“这个问题妈妈也不知道,我们一起去查查资料找答案吧。”

印象中很搞笑的一次是,有次我有个问题回答不上来,我说查资料,然后过了一会儿,女儿拿起我顺手放在餐桌上的一本《最下饭的100道菜》 翻了翻,大声地给我说:“妈妈,我已经翻书找到答案啦。”我抬头一看她手里高高举起的书,顿时忍不住笑了。

另外,此书中,为什么不是一只兔宝宝单独,而是三只兔宝宝一起踏上探寻的旅程呢?是否暗示着孩子成长的道路上,除了父母,除了亲情,伙伴,也就是友情,同样不可或缺?孩子不光要从大人那里学,还必须要从伙伴们身上学习,如果孩子缺乏与同伴间的互相交流,就无法形成适应社会所需的社会性人格?与伙伴们一起长大的经历同样非常重要?

文/小雪初晴      编/阿流

书语荐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