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银两现在这么火

 新用户12044471 2021-01-23

  民间对白银鉴别有很多口诀,这里鉴宝为宝友介绍含黄铜和红铜的两个口诀:①含有黄铜的银色为“七黑八灰九转青,九五成时色还清”②含有红铜的银色为“七黑八红九带白,九五成时还原色”。

  明清时期银锭制作时有了敲打模具的工艺,从而使得明清时期的银锭侧面不但有比较明显的褶皱,侧面也很难见到蜂窝。

  银锭,中国古代货币,即熔铸成锭的白银。始自汉代,其后各代皆有铸造,但流通不广。至明代盛行,但不是国家法定银锭货币。至清,始作为主要货币流通。重量不等,因以“两”为主要重量单位,故又称银两。银两是法定通货,不仅民间交易收藏使用,官府收纳地丁捐税也使用。由此形成银两制度。

  锭面微凹并有丝纹的器形,这类一般是碎银,银的成色达9成色以上就会有丝纹形,9成色以下者银的层色越低,属于无丝纹银。

  历朝历代中,银锭的种类都是不统一的,一种是宝银,呈马蹄形,重50两;第 二种是中锭,多为锤形,重约10两,又称小元宝;第三种是小锞或锞子,形为馒头状,重一二两,也叫小锭;第四种是不足一两的散碎银子,有滴珠、福珠等称谓。银锭到民国时期都还可继续使用,直至新中国成立,银锭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不再作为货币交易。因此导致其存世量非常之稀 缺,在拍卖会上也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可遇不可求的存在。而下图是小编有幸见到的一组银锭。

  银锭在中国历史上曾是长期用于流通的货币,亦是最坚挺和最重要的储存手段。因此,老银锭十分值得收藏,而且未来还会继续升值,真可谓古钱币收藏中的一匹“黑马”。

  银锭是熔铸成锭的白银,从汉代 开始,往后各朝代都有铸造,但流通不广。隋唐代一般是长方形条状,同时有饼状和船形,以前称银锭为"银饼"、"银铤",称扁平形银币为"钣"、"笏"、"版",棒形的称"铤"、"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