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十一届《康复·生命新知》医学高端论坛——议题3|朝乾夕惕——人类的无奈与觉醒:疫情肆虐下的非传染性疾病

 风湿中心 2021-01-25

2021年1月9日,第十一届《康复·生命新知》医学高端论坛在上海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4名院士,及来自全国的200余位医学专家聚首上海,针对“疫情下的非传染性疾病”这一主题展开头脑风暴。本次高端论坛共分为三个议题:

今天,我们回顾本次高端论坛的议题3部分。

议题3

SDG的里程碑遥遥无期,而新型传染病已悄然而至,古老的冠状病毒以生存的本能寄生、传代、变异,以惩罚的模式溢出,跨种族跳跃,已成为传染力超强的新冠病毒,以传统的方式传播及扩散,以本能的方式繁殖及杀戮,世界被新冠病毒肆虐,经济、贸易、生活、社会停摆。面对似曾相识的疫情,人类束手无策,终于无奈的低下了高傲的头,新冠患病死亡的数字日益攀升,一跃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灾难。

无论高低贵贱,即使是国王、首相、总理、总统,在这一微生物面前也只有机会均等。在疫情下人们仍毫无招架之力。常规医疗停滞,非新冠病人被置于无医可寻的窘境,如同回到了中世纪,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风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的罹患者再次成为被抛弃的易感者、殉难者及忽略者。

地球村只剩一个角落,在智者的觉醒及决断下,以最传统的封城、隔离、支援、分级救治模式控制了疫情,开辟了一片复活的生命绿洲。这一片绿洲上的人们已经开始反思,开始探寻如何应对疫情肆虐下的非传染性疾病?如何实现跨领域多学科的合作?如何实现SDG?如何为世界提供中国经验?

肖飞教授对于议题3的阐释

图1

图1是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研究的一个结果。最底下的黑色部分表示超过美国同季节除新冠病毒外的全因死亡人数,大家可以看到还是很明显的。最上面的灰色是把因新冠病毒病死亡和其他疾病死亡的人数,和同一个季节的平均值进行对比后的增加量,可以看到非新冠病毒的病人死亡率从3月28号以后就开始上升了。而它在前两个月并没有特别明显的上升,所以还是值得注意的。

图2

所以WHO就报告了这一数字,他说我们要知道的是全世界22%的人都有慢性病,慢性病每年导致了4000万人死亡,其中有1500万人是早亡,占整个死亡人数的71%。他们经过对163家医院的调查结果发现,75%的国家的卫生部门都反映,所有的正常医疗全部被打断了,这是全世界的一个情况。刚才陈院士也在讲,说如果疫情再延长两个月,就这个样子。所以这是全世界的一个状态。

图3

这个(图3)就是武汉当时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贴出的告示,所有的正常医疗全都停诊了。大家都去抗疫了。

图4

我们医生在使用SSDM平台,其中黄安斌黄教授就用这个平台为病人服务,他说疫情期间他对病人群体病情的控制,大约七八百个病人的达标率是优于平常门诊的,他更用心的去做了这件事。

图5

所以,董凌莉教授带领着湖北的医生就把数据总结了一下,投到了《柳叶刀》中国科学院健康与医学的一个大会,然后她作为大会发言。大会发言她讲一个是医患互动,一个是给病人从上海配送药物,那个时候药店全部关门。

图6

图7

她得出一个结论,红斑狼疮的病人,大家看这个柱状图(图6),它的达标率,SLEDAI的分数是比2018、2019的平均值要好的。这篇文章被登在《柳叶刀》杂志的第一页。

图8

这是在全国范围内,我们统计了5万多个类风湿关节炎的病人(图8)。在春季,往年都是达标率下降的,这是从2015年开始的平均值。但是大家看疫情期间全国的数据,这是将近3万个病人的数据,它的达标率是在提升了,实际上我们全国应该是1944位医生,然后为我们56,000个病人做了12万次的评估基础上的服务,这个是让我们非常非常震惊的。就是我们的风湿科医生创造的一个奇迹。在疫情期间,经治的病人的达标率不但没有下降,还比同一个季节有所提高。狼疮和类风湿关节炎都是这样的一个状况,全国的数据狼疮比类风湿关节炎还要好。

图9

所以我们看同时来自湖北,也是把风湿病病人对新冠病毒的易感性做了一个研究(图9),这是董凌莉教授领导的质控中心做的一个研究,也是发表在《柳叶刀》的子刊上。

图10

我们和医生们一起,这是赵岩教授作为第一作者,研究疫情期间维持缓解的病人复发的情况(图10)。因为我们所有的临床试验都是用活动性的类风湿关节炎入组的,到底有多少病人是达标了以后复发的,复发的风险是什么?

图11

研究就用人工智能的方式排了160个因素,最后预测出来几个主要的因素。这也是被ACR,当然了今年是没有实体(线下)的会议被接受发表的。所以可以看到,我们还要重视的一点就是我们在用网络,用移动医疗为我们病人服务的时候,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图12

但是网络系统充斥着大量的不确定的一些信息,所以WHO的文件里特别提到了,要我们医生主导宣传,这里边他用了几个东西,这次发明了几个词,它叫“infodemic”,信息疫情大流行。也就是说网络上充斥着大量的misinformation错误信息,和disinformation虚假信息。所以只有我们学过医学的教授们院士们站出来去清除这些网络垃圾,然后让公众不要被误导,所有人不要都去排队买那些没用的药物,最后感染了新冠病毒,包括美国总统也是这样,他带头吃氯喹。氯喹是什么?在美国是刷游泳池的,所以造成了两例病人死亡。这些东西都叫misinformation或者是disinformation。

图13

misinformation并不奇怪,这是1926年的诺贝尔奖得主(图13),他发现胃癌是寄生虫导致的,因为它在老鼠的胃里头,胃癌的模型里发现了一个寄生虫,所以他把伴随效应变成了因果关系,但是获得了诺贝尔奖,这是不是misinformation?

图14

还有这个(图14),他发现把疟原虫给打到麻痹症、痴呆的病人身上一发烧好了,也获得1927年诺贝尔奖。

图15

Egas Moniz,曾经当过葡萄牙的卫生部长,他发明了什么?用一个冰戳子,然后经过眼眶去把大脑中隔劈开来治疗癫痫病,也获得诺贝尔奖。最后发现这是一个世界上最残酷的手术。

图16

大家可以看诺贝尔奖也会出现这样子的错误。当然了还有一些虚假的新闻和伪科学,比如说(图16)右上角的那一个教授,他就做了一个研究发表在《柳叶刀》上,发现了什么?疫苗和小儿自闭症有相关性,结果麻疹疫苗没人打了。麻疹是控制很多疫情的,但是在整个欧洲麻疹在这几年开始大流行,所以这些东西都是一个误导。

图17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世界,把它综合起来叫数据Data,Data梳理好了以后,通过观察叫什么?Information,这些信息有很多是假的。信息综合好了以后,经过研究叫什么?叫知识,知识是可以传播的,可以固化的,但是知识你很聪明的利用叫什么?智能。合理的使用知识才叫什么?才叫智慧。所以它有个金字塔(图17),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医生是智慧的。

疫苗也有风险的,这个是世界上最大的疫苗事件。美国在50年代的时候发明了小儿麻痹症的疫苗,大家一片欢呼,据说纽约的大街上所有人听到广播都停下来,鸣喇叭,大家互相拥抱,哭起来了。五家公司获得授权生产该疫苗,其中有一家没把检毒疫苗检毒好,4万个小孩瘫痪了,12万人被感染了,所以我们还是要小心,这是重大的事件。

图18

我们看脊髓灰质炎至今还在流行,它不是一个科学问题(图18我们之所以能够消灭天花,是因为俄罗斯、美国和中国各领着自己的阵营同意了WHO,我们一起挨家挨户地接种。据说本拉登就是被接种疫苗取得生物样本,然后发现他把他暗杀了。所以拒绝接种这些疫苗,它还是一个社会和政治地缘性的问题。

图19

这位女士就是英国驻奥斯曼大使夫人Mary Wortley Montagu(图19),她就看到中国商人为什么不得天花?结果她一打听,中国商人从11世纪开始就开始接种人痘。两种方法,一种是用银管把痂皮吹到鼻子里,一种就是用刀切开小口,把痂皮种进去。据说发病的是1%,但是它避免了25%~50%的死亡,所以她就把她的两个孩子接种了。接种了以后她把这个消息带给了英国的国王叫乔治二世,英国的国王听到这个事,因为他的王子就要挑继承权的,结果他就挑了四个死刑犯,说的给他们接种,如果不死就把他们释放,如果死了就算死刑了。这四个人接种都活了,所以他把他两个儿子接种了。

图20


而且Jenner医生(图20),他是乡村医生,他就一直接种人痘,直到他试了牛痘。所以有这么一段故事是在美国和英国的医学史书上写的,但是我们中国人没有发表文章,这是非常可惜的。所以没有这段我们自己被世界承认的。现在土耳其说的,人痘是他们发明的。因为就有这段故事,所以这就是Jenner医生。

图21

我和沈锋教授,还有吴孟超院士,2007年就推出了一个理念,就叫与疾病共生存。为什么现在提出来了一个新常态,叫new normal,可能新冠病毒和我们共生存就成了一个新常态,它永远在我们人间互相传染,它不需要中间宿主,就是人传人,这个时候我们要适应。

新冠病毒的大流行可能变成了一个新冠病毒的前纪元和新冠病毒的后纪元,就和耶稣没关系了。这个时候需要我们反思的是我们靠强大的国家体制,完善的公共卫生体制,执着献身的医学专家,同舟共济的人民,聪明智慧的科学家,经历了这个伟大的战役,我们胜利了,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疫情一定能成为我们中国医学科学晋升于世界领导者的一个契机和动力。让我们共同的来拥抱机会,将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快速蔓延的世界瘟疫大流行的危机,成为我们中国科学腾飞的机会,重新定义传染病及非传染性疾病。我们叫定义,不是分类。寻找它们共同的规律,将它们一起预防、控制、治愈。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和数据科学的手段,让我们更好的与这些传染病共生存。

图22

我们怎么看Syndemic(混合大流行)?实际上Syndemic后边还有一个要注意的,就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运动少了、肥胖了、垃圾饮食多了、酒精用的更多了、抽烟更多了、更抑郁了,以及家庭暴力更多了。但是它另一面是空气更好了,交通事故更好了,谋杀案更少了。而这一切我们怎么样来平衡?后边还是一个,就是怎么样从sick care到health care,从疾病治疗到真正的医疗卫生?

大循环把人分成四大组(图22),健康、风险人群的亚健康、疾病和康复,就把全人类都给覆盖了,所以我们要关注这一个大的循环。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它在一个时间段都有一个转化的概率,不管是哪个区域都有一个。我们要什么?这就像上帝给我们撒了一个骰子一样,我们的医生、我们的科学家就是能反达尔文进化论,就是能重塑上帝手里的健康骰子,所以这是我最后的结束语。

再次感谢各位专家、各位教授,感谢院士们。这次火花的碰撞,我相信一定会在科学发展上留下一些痕迹的。在此我也非常高兴,期待着明年我们再设一个有意思的话题,以此再相会。

图|嘉宾合影

相关报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