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往事入怀】魏瑞金:《儿时的记忆--- 村小学》

 昵称73531636 2021-01-25
【总第0029】

【作者简介】魏瑞金,男,1966年生人,山东安丘人,中共党员,1989年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毕业。现在潍坊市城郊检察院工作。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儿时的记忆------ 村小学》
/魏瑞金
   我上学时的村小学,在家东南。四周用砖墙和民房围成了校园。有六间房、分两个教室,座北朝南,是由大队部的办公室和机房改造的。
   校园有两个门,南大门是正门。西北有个小门,小门离家近,上学都是走小门。学校有两个钟,一个是老师的办公室里的北极星座钟;一个是用两根木桩架起的横梁上的吊钟。(磨麦子的钢磨磨头改造的)后来,请来了铁匠给铸了个大的。

   上午、下午上课前,老师要打预备钟,打的节奏缓慢,敲击的次数也多。每节课前、课后打钟,声音急促但次数少,有点像军营里的号谱。
那时,家里有钟表的很少。何时到校都是约么着(猜测)。但很少有迟到的。因为第一节课前15分钟打预备钟,听到钟声后,再从家走都不晚。
   那时穷,学校文体教具几乎没有,教室西侧有水泥乒乓球台,老师们有时也打打,但全是光腚拍,打憋的球就用热开水烫烫;打裂的球用丙酮水粘粘,都不舍得扔。
   我一年级时的课桌是长条大厚木板搭起来的课桌。到二年级时,就用上了标准双人课桌。桌面漆成黑色,腿、屉都是漆成米黄色。那时学校没有凳子,开学时不仅要背上书包,也要搬着凳子。

   
书本费个人花钱,一本书两三毛钱,总共不到一块钱。村办学校,不要学费。学校由王老师当校长。共有3个老师,当时都是民办老师,后来妹妹上学时就有了公办老师。
   那时上学,学校没有升学压力,学生没有高考压力。学不好也没啥事。学习都是自己的事,家长也懒得管你,不接不送,不辅不导。自己学习,快乐成长。
   有时公社教育组,也来检查教学。突然中断老师上课,直接给我们听写生字,也考算术,学生们掌握的还都不错,记得一次听写,我还考了100分,因是教育组领导批改的,自己觉得很自豪。

   
根据办学的要求和村里的规划,学校先后搬迁过四次。每一次的搬迁,都和适龄儿童的数量,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相关联。每一次的搬迁,都是硬件的飞跃,但也伴随着路途的遥远。
   村小学从60年代末开办,由不完全小学到完全小学,又到不完全小学,直到90年代初被撤销。经历了20多年的历程,200多孩子从这里走向了社会或高一级的学校,从77年恢复高考,到90年代初小学撤销,考出去的大中专学生有六七十人,升学率在周围村庄那是最高的。

   
也有不少成名成家的。家里除了姐姐没能上学外,我和大哥、妹妹都在村小学上过学,得益于老师的培养和鼓励,79年大哥是我村第一个应届生考取了师范学校。我是我村第一个应届本科生,妹妹是村里第二个全日制硕士和第一个在读博士。
   村小学撤销后,村里的孩子,要到十多里地的镇中心小学上学。现在,黄鼻子校车接送,保安钢叉护校,学生们亲近自然的机会少了许多……

   
是啊,现在条件好了,课业重了,路途远了,管辖多了……我们那时上学的艰辛和快乐,孩子们是不可能再体会到了……
2016924
 


注:图片来自于网络

《在场文学》公众平台。欢迎关注!欢迎赐稿!
微信号:shaiwangnv
投稿邮箱:qiufengjj@163.com
438371346@qq.com
《在场文学》总编:两只老虎(刘唐果)
电话:13693382720
主编:明华
微信号:zhaominghua0526
执行主编:三月雪
微信号:tftythth
来稿须知:投稿必须原创作品,(如有剽窃纠纷,文责自负)
来稿题材:散文,诗歌,小说,杂文,摄影作品,绘画作品,书法作品。
来稿请附作者姓名(笔名),个人简历150字左右,本人照片一张。
赞赏金作者与平台平分秋色,望周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