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练琴,其实可以有更多文化的…

 钢琴练习曲 2021-01-25

我们为什么要学钢琴呢?

为了情趣培养?

嗯,这个不错!

为了陶冶性情?

这个可以有!

为了考级?

呃,这个…

在我看来,不管是学英语、学钢琴、学油画……都是我们去了解、去熟悉西方文化的一个途径而已。

今日的社会,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已经不可避免,穿的衣衫是西方的,看的电影是西方的,听的音乐也是西方的…

即使您说不听欧美的流行歌,只听民族风的东西…

只听民族风…抱歉啊,不大可能。

和声这个概念本来就来自西方,传统的中国音乐,没有功能和声。再说专业一点,即使是民族风创作里面的曲式,基本也是来自西方的二部曲式,传统的中国音乐里没有这些东西。

所以,我们不管主动还是被动,都会源源不断地去接受西方的各种文化。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做得更好一些,了解更多一些呢?

就像梁实秋所说的那样:“两脚踏中西文化,一身处新旧之间”。

就学习钢琴来说,也是去我们去了解西方音乐文化的一个滥觞。

音乐是抽象的东西,它必须放在特定的“文化环境”里才能更好地去理解。

我们海阔天空地扯两个例子吧,比如Petzold那首著名的《G大调小步舞曲》。

什么?你说这是巴赫写的?

是的是的,我知道这是选自巴赫的《初级钢琴曲集》,可是它真的不是巴赫的作品,而是巴洛克时期的十八线酱油作曲家Petzold写的,巴赫只是把它选进自己编的曲集里而已。

这是一首小步舞曲,那什么是小步舞曲呢?

当时有一种非常出名的舞蹈——小步舞,这种舞蹈从法国的乡村传到路易十四的宫廷,从宫廷形成一种风尚,再反过来引领民间的潮流。而小步舞曲,就是跳这种舞时用的的伴奏音乐。

让一个刚接触钢琴一两年的小朋友,用小脑袋瓜去感受什么是18世纪法国宫廷舞的音乐,有可能吗?

很难喔!但是乐谱上就那么几个孤零零的光棍音乐,如果只是干巴巴地练习,即使把音乐弹出来了,也仅仅只是弹出来而已。

那…音乐的文化呢?Sorry,估计小朋友们体会不到。

再比如美国作曲家福斯特的歌曲《哦,苏珊娜》,汤普森教程里面把它改编成钢琴,非常简单,让初学的小朋友来演奏。

但,如果只是光弹的话,弹完了,嗯,好听,然后呢?

呃,Sorry,没然后了…

怎么说呢,歌曲写于1847年,这是个什么年代?

美国西部大开发如火如荼的年代啊!美国西部发现金矿后,多少人就是唱着这支生动活泼的《喔,苏珊娜》,直接铲去加利福尼亚做发财梦的!

但是只有钢琴来弹,会不会少了点味道啊?

嗯,喵喵们也同意我说的…

如果想了解音乐背后更多的文化,这时,小朋友们弹琴时就可以采用伴奏王啦!

  • 伴奏王 bandzo 是音乐练习专用的伴奏工具! 

  • 利用先进技术将主奏乐器与伴奏MP3分离播放,并且与“电子乐谱”同步,手点到哪就播到哪,专业的伴奏让音乐练习从此不再孤单! 

  • 广受音乐老师爱用并囊括国际多项APP大奖, 各种功能让音乐教学、在家练习都充满乐趣。

比如《喔,苏珊娜》的伴奏里,伴奏王就用到了斑鸠琴——这种源自非洲的乐器,在19世纪的美国音乐里是伴奏的常客,所以周杰伦的《牛仔很忙》里也用到了斑鸠琴!

少了它,早期美国音乐里那股“岁月”的气味就没了。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伴奏王,给它多增加一点美国文化呀!

同样那首《小步舞曲》,伴奏王可以通过伴奏,把那股属于宫廷音乐的雍容华贵,呼之欲出第展现出来。

还用再多说什么吗?直接耳朵一听就都懂啦!听着听着,都想跳起来了!

而这些,都是伴奏王通过钢琴练习时的伴奏,把音乐背后的“文化”展现出来,让孩子们从一开始,就不是仅仅只为了弹琴而弹琴,而是以钢琴为手段,借着它去了解欧洲乃至整个西方音乐文化的侧影。

让孩子们从开始学琴,就树立通过钢琴去了解文化的观念,不要长大了以后,老让别人批评我们是弹琴机器,只有技巧没有修养嘛!

所以,这么棒的伴奏王,我们一起用一下呢?

扫一扫前往下载伴奏王APP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