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舆评丨如何讲好“领导重视”是门技术活

 墩墩舆情课 2021-01-26

领导重视,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没办法,因为总有人跳进这些坑、掉进这些洞。

昨日,川煤集团杉木数煤矿发生透水事故,截至早上的信息,已造成4人遇难,14人失联。@宜宾发布 在其官方微博连续发布事故的处置进展,从其凌晨发布、高频更新等情况看,政务权威发布的效率比较高,并且对舆情引燃之初遏制谣言蔓延、偏激对抗等负面氛围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网上总体还是以客观、理性为主。

实事求是地讲,当地直面舆论的态度值得肯定。

但我要指出的是,其通过网络途径公开回应的权威通稿大篇幅提及省委省政府、国家部委领导个人是一大败笔,不仅不利于弥合负面舆论,还有可能将领导个人推上舆论风口浪尖,会适得其反。

所以,在一些地方讲舆情课时,我常常开玩笑“如果你想算计你的上级领导,根本不用搞其他小动作,只要在这类重大突发事件的网络通稿中把领导名字加上就可以了,保准起效快、效果佳。”

虽然是一句玩笑话,但我想表达的意思已经十分清楚,“领导重视”要不要体现、什么时候体现、如何体现是从事舆情工作的一堂必修课。

领导重视,是党委政府积极处置重大突发事件姿态的表达方式,有着一定政治意义,尤其是对那些已经造成人员伤亡、社会较大影响的重大事故事件来讲。当然要体现,这点毋庸置疑。

但关键是如何体现,或者说该用怎样的方式可以做到既体现“领导重视”,又不会造成舆论逆反,这就是一种能力。

一般来讲,此类重大突发事件的权威通稿会有两个版本,一是在内部流转的权威信息通报及在党报纸媒上的新闻通稿。除真实、详尽描述伤亡人数、工作进展、救援进度等基本信息外,会特别注重上级及本级主要领导指示、批示等政治语言描述,意在对内传达一个强烈的政治信号。二是向社会发布的权威通稿。受传递对象不同等因素影响,向社会发布的通稿则是以准确表述事故事件基本情况、采取措施、后续处置方向等公众关心的问题为主,对“领导重视”这类政治语言一般都是点到为止,不过多讲、不过头提,避免因政治语言过多占据权威通稿篇幅而诱使社会舆论产生“逆反”性对峙,反而产生反效果。

因此,通过网络等公开途径发布的重大突发事件通稿,一定是内部信息通报的政治语言“缩减版”,且要对“领导重视”进行合理的技术处理。一是慎提领导姓名。集体主义价值观是根植于我们心底的价值逻辑,因此当看到公开通稿频繁提及领导个人名字时,会不自觉地滋生“对抗”心理,产生潜在的舆论争论风险。以这次突发事件为例,已经有网民以“一篇通稿都在讲领导如何亲历亲为,早干嘛去了”等言论进行负面跟评。二是以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作为主语描述为宜。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这样作为主语,可以有效淡化领导个人的意志,而充分体现党委政府领导班子的集体意志,是符合我们集体主义价值观话语逻辑的。三是向社会公开通稿的政治语言篇幅要有限制。对于社会网民来讲,如果政治语言篇幅过大,就会不适感,而这种不适感会误导其产生对抗心理,因此一定要控制社会通稿中“领导重视”的篇幅,至于多少比例为宜,也要视具体舆情而定,我在讲舆情课时也给过参考数值,听过的应该记得很清楚,这里就不说了。

如果你能把“领导重视”该不该讲、什么时候讲、如何讲这一系列问题吃透、悟透、掌握,那么我相信你一定会成为领导身边的得力助手。

一杯咖啡  一堂舆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