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山香,为伞形科植物,多年生草本,高40~130厘米,全体光滑无毛。 主根圆柱形或近纺锤形。茎直立,圆柱形,上部分枝。 叶片长圆状卵形至广三角形,3出式2回羽状分裂。 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白色花瓣5片,雄蕊花丝弯曲,花药椭圆形。双悬果椭圆形至广卵圆形。 花期6~8月。果期9~10月。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等地。 入药为根或全草。秋后挖根,去其茎叶,洗净,鲜用或晒干;夏、秋季采集全草,去泥杂,鲜用或晒干。 隔着山都能闻到香的草药, 具有辛香味,能行气止痛, 加之性味苦,平,活动于心、肺、肝、膀胱、胃经。 能疏风清热,祛痰止咳,活血散淤,行气止痛。
用于感冒,咳嗽,头痛,腹痛,痢疾,肝炎,风湿痹痛,疝气,月经不调,跌打伤肿,疮痈,毒蛇咬伤等。 选方: 1、治感冒:隔山香根15g,紫苏叶6g,生姜三片。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2、治风热咳嗽,咳嗽多痰,治流行性腮腺炎:隔山香根15g。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4、治肝硬化腹水:隔山香全草30g,水煎服。 5、治项痈: 隔山香根,120g,鸡蛋2个。水煎服。服汤吃蛋。 (《福建药物志》) 项痈,中医称为“对口疮”或搭背。 是颈项部多个相邻的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病损部常呈紫红色炎症浸润、界限不清,脓肿表面有多个脓栓,破溃后呈蜂窝状。感染严重时,患者可伴全身中毒症状等。 多因膀胱经湿热邪毒上壅,或阴虚火炽、热邪上乘所致。初起宜清热疏风,解毒活血。虚者宜补气血,托邪毒。故隔山香根治法适宜于初期项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