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弹城观后感:核武器就是要死一起死

 如海 2021-01-26

琴深如海绝对原创的文字精神,笔随心,文随情,不从俗,反抄袭。人生的意义,不是得到了什么,而是为世界留下了什么。

Saying:周末参观了两弹城,听了一个很不错的讲座。

文/如海

先科普下两弹城和“两弹一星”精神。
 
我所参观的位于绵阳梓潼的两弹城,乃是1965年8月三线建设时期,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九院)内迁,科学家们在此相继完成了原子弹、“氢弹”的设计方案,九院旧址被称为“两弹城”。
 
而我们一般说的“两弹一星”是指核弹(原子弹、氢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两弹一星元勋是指为中国两弹一星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学家。1999年9月18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对当年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予以表彰。
 
这些伟大的科学家,是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
 
两弹城里,最撼动人心的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一帮国际和国内都很牛的科学家,为了国家安全,隐姓埋名到大山里,做一番伟大的事业。这样的事业,值得一辈子骄傲,值得用生命的全部去换取。
 
铸国防基石,做民族脊梁”,永远是“两弹城”里不变的使命和精神。
 
一天半的学习里,有参观、入党誓词重温、讲座。印象最深的,还是科学家们为国钻研的伟大。邓稼先为了获得第一手材料,奋不顾身地冲向试验失败掉落的核弹片而被核辐射,然后与时间赛跑,躺在病床上与病魔作斗争。物理学家陈能宽院士1955年满怀爱国热情回国,抛弃了国外优渥的条件,辗转来到偏僻的两弹城。他在给妻子的信说,“当年我们抛弃洋房轿车,带着女儿回国,正是为了干一番事业,让祖国富强”。物理学家王淦昌曾经住过的宿舍里,有一个木箱,上面写着“王京”两个字。为了研究保密,他改了名字。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真真切切地体现在科学家们的努力之中。
 
核武器很可怕,但对于中国来说,被迫研制,但也是必须的。美国把原子弹投放广岛、长崎后,日本没有扛过10天就投降了。常规武器时代,大家可以任意开打,反正耗时长,结果难以预料。而核武器的出现,改变了这个规则。核武器战争的规则是:要死一起死。
 
今天美俄的核武器,足以毁灭人类好几次。彼此都有这样的能力,那就必须克制,避免战争的冲突升级。如果没有核武器的国家,永远处在威胁和恐吓之中,就更谈不上发展。
 
愿世界和平。也让我们铭记那些伟大的科学家,是他们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为祖国而努力,才有今天中国的强大,才有我们的太平盛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