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榜作家:赵小强◆乡村风物蛇蜂蝎(散文)‖主编仝仲堡

 仝仲堡 2021-01-26

投稿微信: 18635268668  18634239199

作家赵小强作品精选

乡村风物蛇蜂蝎

作者/赵小强(山西绛县)  主编/仝仲堡(山西)

童年往事化为记忆长河,每有回溯之时,那些难忘的一幕幕就会闪现脑海,成为珍贵的底片,令人感慨与回味。如果细想,欢乐无忧的玩乐背后,还有好多刺激的场景,如令人有些恐惧的蛇、蜂和蝎子,总在乐不思蜀之时,给你带来清醒的“一惊”,让你在落荒而逃之余,明白适可而的道理。

一、蛇

蛇,想起来就有些头皮发麻,身体发冷的惊恐,虽然不至于毛骨悚然,但孩童时代还是深深害怕。北方的农村,没有什么特别恶毒凶猛的蛇类,那些眼镜蛇、金环蛇等也只是在书本上见过,我们那儿最常见的无非是些土蛇和草蛇之类,体格并不庞大,长度也很一般,能够在乡野间出没的,最长也没有见过三米的。最初是在一些酸枣树上见到银白色的蛇皮,小心探查之余,又有些许好奇,为什么蛇要脱皮之后才能长大,它们的寿命有多长,一生要脱几次……
真正见到蛇,是在山坡上割青草的时候。家里养牛,课余时间能给牛马之类的牲畜割些青草,是童年的乐趣之一。突然感到手下一阵冰凉,继而草丛蠕动起来,沙沙声响了起来。见此情景,不由得大惊失色,继而哎呀一声,蹦跳起来,成为了惊恐到来的最佳表现形式,确实感到失魂落魄,还不至于。幸好手中握着镰刀,如果蛇要反击的话,自己也不至于受到太大伤害。那蛇在被自己惊扰了清梦之后,选择了开溜,很快就消失在茂密的草丛深处。
村里人对蛇好像没有什么好感,经常看到有蛇被抛尸荒野,小孩子成群队地去打去砸一条无辜的小蛇。曾经很残忍的和小伙伴用石块结束了一条草蛇的生命。看它蜷缩,盘绕与挣扎,内心的怜悯和愧疚蓦袭上心头,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让自己深深担忧。当把这些心有余悸的杀生之事告诉一位叔叔时,他的话语更让我寝食难安,惊魂未定。
“蛇是报复性很强的动物.....

直到后来,村里开始出现吃蛇肉的先例,自然就有人捉蛇来养或卖了。蛇的身影在逐渐遍布的钢筋水泥柏油路的村庄里,真不多见了。突然之间,有种沉沉的失落,究竟是失落了什么,又很难说得清楚......

二、马蜂
和马蜂有交集,想必好多人都有切身体会。家乡的蛇只是用保护色寻求安稳,从没有听说过伤人的事件,而小小的马蜂却用尾部的毒针,让人畜疼痛难当。
尾部的刺针本来就可怕,加上灵动飞舞的小身躯,非得让你深受重创不可。
那时也就八九岁的年纪,跟随一小伙伴去山沟摘酸枣。那些鲜红嫩绿的小果惹人垂涎,在边玩边摘边吃的时候,忘记了叶丛间潜藏的“危险,晃动一棵酸枣树时,惊动了一窝马蜂。那些家伙立刻倾巢动,向“敌人发起进攻。我和小伙伴都惊呆了,整个头脑也像马蜂样嗡嗡作响。我俩相同的做法就是逃跑,可是任你奔跑如飞也躲不过马蜂的翅膀。飞到身上的马蜂,不论落在任何部位,会狠命地蜇下去,是它们毫不留情的表现。
瞬间,脸上刺痛难忍,惊慌不定,小伙伴惊叫连连,双手连拍带打,马蜂反而攻击愈甚。面对这些可怕的对手,我立刻屏息凝视,站立着一动不动。蜂儿在身上开始攀爬,竟然没有再下毒手。看来冷静装“死”,是躲避蜂祸的最好办法。虽然先前的毒伤难以忍受,可自己却欣赏了马蜂的美丽身影。金黄的身躯,间或黑纹装点,一双复眼,灵巧的六足,加上透明的双翅。不论飞和爬,都有一种精明的果敢。
那次被马蜂攻击后,右眼浮肿了起来,视物模糊,由痛转痒,好多天才有所好转。伙伴比起挨得毒针要多,反而没有任何浮肿的迹象。老人们就说,“渗蝎不渗蜂”。开始不解其意,慢慢也就懂得了(后文解释)。家乡的马蜂还算好,不像那些“杀人蜂”,让人闻名而战栗。
对马蜂的憎恶之情,掩盖了它们对于传播花粉的重要存在价值。很自然地捅马蜂窝,成为了童年里勇敢的象征之一。家里的偏僻墙角,某棵树木的隐蔽之处,马蜂窝成为了首先攻击目标。有经验的伙伴会像将军一样指挥“战斗”。该如何武装,如何匍匐,如何捡拾蜂窝……都是很强的实战经验在里面,这样好像让我们的痛苦减少到最低程度。
战利品就是那些白嫩的蜂蛹,也有快要成形的幼蜂,对于它们,最初的怜悯之心也是有的,只是最终的结果,不是喂了鸡狗,就是被踩踏得“横尸遍野”。火烧马蜂窝,好像是最解气的方法了。趁着多雾的清晨,马蜂翅膀上的露水尚未干尽,只消一把干草,一根火柴,就可让一个鲜活的团队瞬间飞灰湮灭......
实在是一种残忍,一种对物种的轻易践踏,一种对大自然生命的蔑视!而今回头细想,忏悔之情油然而生。据说,马蜂在蜇人之后,不久也会死去……同为大自然的宠儿,为什么就不能以宽厚的心,来原谅马蜂们的保护自己和“幼子”本能呢?

三、蝎子
村里的桃园建在一处高坡之上,高坡之上再围上土墙,看似很严密了。贪吃贪玩的童年,自然难以抗拒桃子的美味诱惑。和几个小伙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爬上高坡,再钻过墙洞……
当进入桃林还没有看见桃子,带头的伙伴一声惊呼,“有人来了”随即掉头逃窜。我们紧跟其后,一颗小心肝突突地跳个不停。连滚带爬得滑下高坡之时,猛然感到屁股上狠狠地疼了一下,匆忙回头,却见一只不算大的土蝎子正翘动着可怕长尾,一副虎视眈眈的小样。来不及细想,就滑到坡底的小路上了。这是和蝎子的初次相见。
母亲得知后,用大蒜汁蘸敷伤口,竟然很快就没事了。蜂毒和蝎毒所含的毒性物质不一样,很多情况下,人体只能对其中的一毒会产生不良反应,另一种毒却能很快被化解。这便是老人们“渗蝎不渗蜂”心里对蝎子没有太大的反感,又因为它是五毒之一,被许多老人做成剪纸用来避邪,害怕的感觉慢慢较少了。
村庄周围坡地纵横。高高的向阳的坡地上,扒开土层,经常可以看到蝎子的身影。直到近些年来,家乡的老人孩子开始拼命地去找寻捕捉,卖掉后可换回珍贵的钞票——蝎子的药用价值可见一斑。他们劈开成片的土层,带着手电筒和捉蝎的工具,在夏日的夜晚捕捉乘凉的蝎子,在城墙根、破窑洞里一遍一遍地寻寻觅觅。
有一次,看到了某人装在玻璃瓶中的那些小蝎子,不停地转悠、挣扎,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脑中忽然浮现出那只气定神闲的土蝎,心里宛若打碎的五味瓶。现今想在村里再找到一只活灵活现的蝎子恐怕是很难了。只有在奶奶的剪纸中,在新创建的养蝎厂里才可以“一睹风采”了吧?
蛇、蜂和蝎,何其无辜?天下事物,何其珍贵?不去用心呵护,不悉心加以保护,不久的将来,或许将要成为动物博物馆中的标本了吧?

【作者简介】赵小强  曾用名盛强、为爱而歌。山西绛县人,供职于太原富士康,负责厂部文宣工作。九十年代开始发表作品,诗歌《打工仔》收录于当代诗歌博物馆,在各大报刊发表文章诗作百余篇()

1.父亲曾是抬棺人(散文)

2.向美而生(诗三首)

3.邻家鸽哨(散文)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