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鉴定大明宣德炉的真假

 新用户99079681 2021-01-27

  刻有宣德款识的铜香炉,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上价格极低廉,远远比不上其它造型的中国古代青铜器价格。

  

  正因为明清铜炉历史上经历诸多劫难,损失惨重,造成今日真宣德炉已成凤毛麟角,后仿炉和私款炉亦成为珍罕的历史文物。

  关于宣德炉最早的记载是《宣德鼎彝谱》,礼部尚书吕震等奉旨编纂。书上记载得非常地详细:宣德三年,暹罗国王进贡,风磨铜数万斤。暹罗就是今天的,用黄铜做艺术品由这个时期开始。

  

  明本朝就开始仿造宣德炉,清代、明国,乃至现今,都有制作宣德炉的高手。常见制作者款如:“大明宣德吴邦佐制”;“宣德五年高氏制”;“巴格仿宣”;“石叟”;“张鸣岐制”;琴书侣。即吴邦佐,是宣德铸炉时的工部吏臣。后来自行开铸仿宣,落款有八字款、十六字款,亦有题为“琴书侣”三字款;琴诗侣;松月侣;大明李大观制;万历乙卯洪羽仪监制。

  宣德炉之所以成为传世之宝,不仅制作精良,而且用料名贵。据悉,宣德炉的制作有以下特点:首先,原料多。除铜之外,还有金、银等33种贵重材料加入,所以炉质特别细腻,呈暗紫色或黑褐色。其次,炼次繁。一般炉料只经过4炼,而宣德炉却要经过12炼,因此炉质更加纯细,如婴儿肌肤。再次,闪金光。优质宣德炉进行鎏金或嵌金,看上去金光闪闪。

  

  明晚期江南文人治园的奢 侈行为极盛,现在极为宝贵的黄花梨家具,就是明末万历时期开始在苏州地区流行起来的。当时叫做“小木家伙”,不叫花梨家具。伴随着文人大肆建造大屋和园林,以宣德炉为代表的文房用具极为流行,身价倍增。有证据表明,宣德炉,紫砂壶,细木家具(也就是后来的明式家具)在当时极为流行,堪称文人墨客的标准配置。

  宣炉炉体本身符合宣德炉谱上的某一种形式,就有一与之相对应的名称。主要有鼎彝炉,乳炉,鬲炉,敦炉,床炉,钵炉,洗炉,筒炉等。若炉谱上无此式样,就不会有与之对区的名称。无尽称之炉则不必考虑其为真宣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