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泰禾变法:提前调整,“内外”兼修

 易简财经 2021-01-27

易简财经


 

2019年末,房企的焦虑跃然纸上。值得关注的是,在楼市寒潮来袭之前,泰禾提前调整,及时收缩,经受住了狂风雷暴的考验。

泰禾较早地开始“管理自省”,并且抢在最佳窗口时间,前瞻主动调整。近一年来,通过一系列减债降负、回款促销和选贤任能等管理提升举措,泰禾虽然牺牲了一定的规模和速度,但却强健了筋骨,守住了 “深耕一二线城市、匠心铸就精品、文化筑居中国”的战略初心。

这便是泰禾的“以退为进”。用董事长黄其森的话说,“将军赶路,不追小兔”。逆市抉择,企业一定要有“抓大放小”的格局,既要审时度势,也要对正确的方向坚定不移。顺境中的坚持往往很容易,但逆境中的坚守才更加可贵。

-
率先转身
从2018年年初起,泰禾即开始主动调整。如今看来,泰禾的未雨绸缪,为其发展赢得了先机。2019年二季度,泰禾将提高周转、加强现金回款作为财务管控的重心,并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来化解风险。

今年以来,泰禾在北京、福州等重点区域启动“抢收计划”,卓有成效。据克而瑞此前发布的2019年北京市1-9月企业权益网签榜单,泰禾北京以118.5亿元成交金额,名列北京房企权益榜第三名,是前十中唯一的民营企业。
除了强势的抢收策略,有的项目泰禾还采取股权合作的方式,回笼资金超120亿。

这种转变带来的成效,极大优化了泰禾的现金流水平。这2019年三季报中体现得更为明显

截至三季度末,泰禾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增加至226.2亿元,相比2018年的139.3亿元,足足增加了80亿。同时,泰禾的短期债务也相较一季度末有所减少。
2019年,很多地产公司的现金流和短期债务相比2018年都是恶化的,但泰禾先人一步,取得了骄人业绩。 
 
-
存量时代的“院子IP”

泰禾的产品一直是非常有标识度的,它的高品质与高溢价,也一直为业界津津乐道。

从2002年开始打造泰禾·中国院子至今,泰禾的“院子IP”引领了一股新中式之风,让泰禾成为了网红房企,几乎所有的品牌房企都在模仿泰禾,发布自己中式产品。

1128日,克尔瑞数据显示,泰禾集团位居“中国房地产企业产品力TOP100榜单的第8位,泰禾旗下“大院系”产品位列2019年顶级豪宅产品系TOP10

这样的产品力,在追捧“高周转”、数量为王的市场环境下,是比较“吃亏”的。加上“限价”等政策叠加效应,“时不利兮骓不适”,泰禾经受了巨大的压力。有意思的是,泰禾目存高远,依然追求积极的“产品主义”,坚持做自己。
泰禾希望走出一条高品质、高溢价相协调的高效率之路。

黄老板承认,泰禾跟TOP10的房企有很大的差距。最快的企业,可能只需要三五个月就能推出一个项目,而泰禾可能需要三年。撇开最快,如果能够做到如万科一般,泰禾的竞争力将完全不一样。

实际上,在2018年上半年,泰禾就进行了高周转体系优化升级,强调“高周转就是利润,就是竞争力”,集中力量强化高周转,旗下项目追求6个月的开盘速度。并且,先后从TOP10房企重金挖人,加大营销力度。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如何更好地协调高品质与高周转,也是泰禾将继续沉淀,总结和提升的。
 
-
管理升级
在行业处于低周期时放缓脚步,泰禾同样需要沉淀和修炼的还有内功。
在前几年规模快速扩张的时候,以“业内一流薪酬”求贤若渴的泰禾,更多的是从万科、龙湖等品牌标杆房企挖人。

但也正是因为泰禾在这个时期处在高速成长中,一些自于成熟型房企的管理层,过去他们的资源支持、目标都很清楚。而在高速增长中的泰禾,他们面对的目标是移动的,所以有一些人刚开始是不适应的,很难在节奏和步调上保持一致。

“泰禾这几年发展的太快了,从原来的三五个公司发展到现在二十几个城市。可以讲,最重要的还是我们人才跟不上,也是管理跟不上。”黄其森曾说到。

这其实就是成长的代价。很多时候,步子走得太快的企业,的确需要停一停,等一等,把人才这个短板补齐,之后再提速就会有底气。于是,“人才”自然成为泰禾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今年6月底,泰禾基本结束了大规模外部高端人才招聘,而从内部提拔一批优秀的管理干部。相对于外部招聘,内部提拔的管理者更熟悉泰禾内部运作的脉络,一定程度能降低时间成本。另外,一个团队里优秀的人直接提上来,会树立一个标杆,让大家看到希望,自然也就激发了工作的动力。

此刻,回头再听听楼市的焦躁之声,如若更多的房企能结合自身实际多一分运筹帷幄,给自己留下回转的空间,静修内功,或许这个楼市的冬天便能少一分凛冽。
关 于 本 文
  • 请WX搜索“易简财经(ID:ejfinance)”关注我们
  • 作者:95
  • 编辑:简小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