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伦博伊姆不孤单: 还有五位指挥家也被称为“暴君”

 乐迪文稿 2021-01-27

巴伦博伊姆不孤单

还有五位指挥家也被称为“暴君”

原文作者 / Michael Bo

编译 / 卢莹敏

原载2月28日丹麦《政治家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星指挥家丹尼尔·巴伦博伊姆(Daniel Barenboim)现在遇到了问题,因为有与他合作的音乐家指责他有一种不合情理的带有暴力倾向的臭脾气。但在指挥界,巴伦博伊姆并不是独一无二的,与他差不多厉害的,还有另外五位指挥家。

1)阿尔图罗·托斯卡尼尼

(Arturo Toscanini)

摄影 / Ritzau Scanpix

阿尔图罗·托斯卡尼尼是愤怒性格指挥家的典型,他会在没有排练演出时发怒,甚至已经把音乐家说得哑口无言后继续乱扔东西。他是一个受到崇拜和敬畏的指挥家,这种暴怒性格也使他在自己的家乡意大利因公开反对纳粹主义的墨索里尼而遐迩闻名。

托斯卡尼尼1867年生于意大利北部,他的指挥风格第一是强度大,第二是完美主义。可能源于这两个性格的叠加,他被称为“指挥暴君”。

托斯卡尼尼在台上总是不苟言笑、严肃专注。但这并不是最可拍的,最可怕的是他那高不可攀的要求,以及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坚韧意志,他的坚强、高尚和纯洁,使他成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指挥皇帝”。

托斯卡尼尼纪念馆图片

1902年,托斯卡尼尼担任斯卡拉歌剧院首席指挥期间,在一次演出威尔第歌剧谢幕时,他坚决不允许剧中的男高音应观众再三要求加唱一段,导致观众群体抗议,托斯卡尼尼以辞职相抵触。但1906年,托斯卡尼尼又回到了斯卡拉歌剧院继续工作。

但在托斯卡尼尼时代,没有人去公开指责他的爆发性气质,因为那时的交响乐团不是一个民主的结构,而且战争时期托斯卡尼尼的“政治正确”,使他成为一个睿智导师式的偶像,偶像不太会受谴责。

乐队街独家视频:托斯卡尼尼1940年指挥NBC交响乐团演奏《动力序曲》

2)乔治·塞尔

(George Szell)

美国国会图书馆图片

乔治·塞尔在匈牙利出生,在奥地利受音乐教育,是一位很“德奥化”的指挥家,曾长期带领和训练克利夫兰交响乐团,具有严谨、精密和细腻的“欧化”风格。

赛尔作为一名对艺术持极为严肃态度的指挥家,是“暴君指挥家”系列中的又一个典型人物。传说赛尔总是以“冷面”形象出现在乐团成员面前,强调和施行所谓“铁腕纪律”。他曾对其他指挥家说:“你们不可能成为亲近乐手的人,因为你们力图要培养一支非比寻常的乐团,这种态度是适用于一切的。”

赛尔当初领导乐团的某些做法确有一些很难令人接受的地方,如果是换在当今社会,恐怕难以行得通。然而,他接手克利夫兰交响乐团的年代,是二战后社会恢复和走向中兴的年代,面对普遍混乱和散漫的作风,赛尔所施行的铁腕纪律还是颇见成效的。

3)克里斯蒂安·蒂勒曼

Christian Thielemann)

摄影 / Ronald Zak

蒂勒曼1959年出生在柏林,他十几岁时,已经成为七十多岁的卡拉扬的助手,并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他是世界上最权威的瓦格纳作品诠释者。

蒂勒曼在乐团前面一贯非常严肃、不苟言笑,任何突发的事情即使引得乐手们哄堂大笑,他都不会跟着笑。蒂勒曼是一位精神老式的欧洲音乐家,追求一种“老式伟大”的境界,对乐团音乐家像对学生,因为他身材高大而刻板,人送外号:大熊。

关于指挥和乐团的关系,蒂勒曼有很多妙语,他说过,在艺术上指挥必需有最终的决定,所以都是专制的。就像电影导演必须有威权,因为每天拍摄的成本都令人望而却步。

他还认为,一个指挥是被乐团成员给予了一般授权的,授权我告诉他们该怎么办,而不仅仅是解释艺术。蒂勒曼的这种基调反映了他对自己权力地位的认识。

他说,无论是在舞台上还是在乐池中,演奏员都不能是含羞草。如果存在影响整体演奏风格的个人技术或艺术问题,那么指挥家的恶从胆边生将永远不会被避免。是的,要驯服文明。

蒂勒曼认为,指挥家需要一种专制并不断变化的情绪。作为卡拉扬的弟子,卡拉扬和蒂勒曼都是“乐团独裁者”,但同时也受到许多人的喜爱。

 4)谢尔盖·切利比达克

(Sergiu Celebidache)

摄影 / Morten Langkilde

切利比达克1912年出生于罗马尼亚,他在指挥时具有大运动量的风格,并总喜欢对他的音乐家们大吼大叫。

在指挥台上,切利比达克标准超高,排练超次是标配。在柏林爱乐期间,他规定每场音乐会之前必须有超过十次的排练,这让当时的乐手们叫苦不迭,当时音乐家们议论他的焦点,常常放在他排练曲目花费时间过长方面,指责他不拿人当人。

1954年,富特文格勒去世,柏林爱乐首席指挥空缺,切利比达克被世界视为继任的最佳人选。然而,柏林爱乐谢绝了他,并且此后将近四十年,切利比达克未能再踏上柏林爱乐指挥台一步。

1992年春,暮年的切利比达克再次回到柏林爱乐,据目击者称:“岁月将指挥台上的切利比达奇转换成了慈祥的长者,他微笑着指导晚辈们,如何去传达布鲁克纳第七交响曲的思想。“

5)莱因哈德·戈贝尔

Reinhard Göbel)

摄影 / Wolf Silveri

德国指挥家戈贝尔生于1952年,是现代巴洛克音乐演奏的基准诠释者,是巴洛克演奏的创新者。他是左手持弓小提琴家,也是教授、德国声望卓著的指挥家。

戈贝尔对于他所说的“乐团里的麻烦制造者”很严厉,也因为他是教授,经常带领学生乐团,有时候脾气大得出奇。

他评价当前的年轻一代时说:“他们的技巧几乎完美无瑕,但总是很受伤。他们除了能解释自己之外,从来不想努力解释其他任何事情。”

他说:“音乐家的自恋情结是一个完全失败的开始,我现在必须这样说,如果你从根本上不学艺术精神,那么以后可能很难赶上大家。这就是为什么我要发脾气,要向所有年轻人说清楚:你需要觉悟、清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