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哲思︱品味孤独

 啸鹤文艺 2021-01-27

品味孤独

       ————碎片化阅读有感

□   段军锋

如果我们把“孤独”这两个字拆开来看,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蝴蝶,足以撑起一个盛夏傍晚的巷子口,人情味十足。正如林语堂诗云:“稚儿擎瓜柳荫下,细犬逐蝶窄巷中。人间繁华多笑语,惟我空余两鬓风。”

“孩童,猫狗、飞碟……”当然热闹,可这些都与我无关。纵然纵然拥有完美的盛夏,如果没有自己想要的人在一起……有人说:这就叫孤独。我觉得,这未免有些狭隘和肤浅。

有人为了排遣孤独就去频繁无谓地追求笑闹,但这绝对不是处理孤独的好方法,它会让人越来越不敢面对独自一人的寂寥,会让人的内心越来越空虚、越来越对外界产生依赖。而我们古代的知识阶层,就会时不时地品味和享受一下这种孤独,为自己的生命故意地留白。生命里有一种孤独,是不允许被打扰的。

今天,我也品味一次孤独吧!

英雄永远是孤独的。

屈原用“吾将上下而求索”句子时刻警醒着我们。他虽身处奸佞谣诼,面对怀王浩荡,当然是孤独的,世人皆醉,唯他独醒。偌大的楚国却找不到自己的同类。尘世昏暗,万马齐喑,这是怎样的孤独呀!而他敢于秉持高洁,坚守清流,以一个孤独者的姿态,坚守着爱国的赤子心,他的壮志可与日月争光,他的孤独便成为一种伟大的情感。他也以千古绝唱——《离骚》诠释了孤忠。“千古忠贞千古仰,一生清醒一生忧”。他也正以孤独的姿态坚守了清高的志节。

苏轼在朝堂与仕途中经历种种挫折。一是乌台诗案让他疲惫不堪,险象环生,二是他被相交多年的好友章惇出卖,三是他多次被贬,这些时候的他无疑是孤独的。可是,当孤独遇见文学,便无疑会擦出诗赋的火花。他写出了轰动文坛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与前后《赤壁赋》,其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体现出奔放豪迈,倾荡磊落如天风海雨般的新风格;紧接着他又阴差阳错地在狱中写出了诀别诗“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令人动容,因此免去死罪,改为流放,待罪的他无疑是孤独的。然而,当孤独遇到了艺术,便化泥淖为白沙堤,化污潭为西湖美景。当孤独遇到美食,他便研发出了令人垂涎的“东坡肉”......正是因为他的孤独,才让他在清风明月的山水间,拥有了成熟的光亮,在寂寞中,遇见了诗意与远方。

黛玉是孤独的,孤独本身,就正是一种无可比拟的美,她的孤独正是在诠释着她无与伦比的美丽。

黛玉在《葬花吟》中写道:“而今死去侬收藏的,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黛玉前世本是一棵绛珠草,所以她对花草格外有一份敏锐的感知和独特的理解。虽然大观园诗社里众人歌咏的海棠诗、菊花诗、柳絮词等诗作都各有高妙,但只有黛玉的诗,写出的是海棠的香魂,问倒的是菊花的心事,叹破的是柳絮韶华白头、飘摇一生的悲凉。她关注的永远是这些花草热闹背后的孤独。就像她自己,热闹和孤独在她身上矛盾又激烈地冲突着,她能在欢宴时体会到人群中的孤独,又能在孤独时得到一个人的精神狂欢。

黛玉写葬花,是她看到了花的归期;而泣红颜,又是她想到了自己的归期。见花惜泪,是因为那芳菲柔弱似人;以花自比,又是因为黛玉自视甚高。读花解花、怜花葬花,所有这些行为,都是源于她内心细腻的触感与矜持的孤独。

而这孤独,又正是因为在她的精神深处,常常与旁人无法对话。魂归何处?死亡的命题似乎始终贯穿着黛玉的思想,是她一直在叩问和忧虑的问题。就像黛玉在花冢旁、在繁树下,痴痴念着句子的哀思,正是对生命孤独的燃烧和升华。即使伤怀,但在残花落红的包围中,也美得格外怵目惊心。

我想黛玉之所以会是大观园里唯一肯赏花、也能葬花的人,大抵是因为她的出身和贾府中人不一样。因此,黛玉的矛盾就在于她既寄人篱下,又高人一筹。此身不得不委曲求全,而此心又生在高处不胜寒。可见,黛玉无论是具体地住在贾府,还是笼统地落在人间,她都是始终缺乏归宿感的。似乎冥冥中有个声音在告诉她,归去,才是正途。自始至终,黛玉都没有真正融入到世间的生活里来。在她的成长中,一直充满了幻灭感,伤怀的悲是她的生命常态,世间的乐不能真正使她感觉踏实。贾府中的一切,她其实都看得一清二楚,却从不介入其中,因为这些红尘事务从来不能真正引起她的关注,调动她的参与。红尘走一遭,这里并不是她的家,繁华笑语终究掩盖不了她孤独的灵魂。

黛玉这样一个以美为生命必需的灵魂,本就不该是属于人间的。孤独,是人特有的情感。众生在本质上都是孤独的过客,我们偶然来到这个世界上,有必然离去的一天。黛玉是孤独的,但她的孤独是美丽的。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个体,总是在不由自主地追求热闹与欢欣,就是为了避免和摆脱这种个体上的孤独。试问,难道这样可以吗?

《红楼梦》是偏近佛道哲学的一部书,它用黛玉的美丽凄婉生命历程告诉读者:心灵中哪怕只有一寸的纯净,就是一片灵魂在极乐世界的归属。如果我们也偏爱自己,那么,就请为自己也守护一方乐土。

中年人的孤独,是人生中必须渡过的劫波。

人到中年,一边渴望着高山流水,一边又不得不面对柴米油盐。中年人看上去成熟稳重,无坚不摧,可又有谁细心观察过他们内心的孤独与落寞?张爱玲在《半生缘》里写道:“中年以后的男人时常会觉得自己孤独,因为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依靠的人。”

的确,人到中年,谁还会包容你的人性,了解你的辛酸。一个又一个睁开眼睛的夜里,剩下的只有孤独相伴。“愿有人与你立黄昏,愿有人问你粥可温”。着这个世界里,最简单的,也最难。

有一种孤独,叫做人到中年。正所谓年少不懂柳宗元,读懂《江雪》已中年。

柳宗元是孤独的,他的孤独是每一个中年人的最好好注解。三十岁时,他是万人追捧的人生赢家,三十岁后,他是漂泊半生的孤独浪子。我们用心用情读他的文字。

山鸟飞绝,

径人踪灭。

舟蓑笠翁,

钓寒江月。

人到中年,他给自己写了四个大字“千万孤独”。

是的,他在中年,除了事业不顺,理想破灭,还有一段抹不去的遗憾,发妻难产而死。他在《亡妻弘农杨氏志》中追忆妻子贤良淑德、温柔体贴,并且立下“立死同穴,归此室兮”的誓言,这又是何等的孤独。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也许就是一个人在爱情里最孤独的模样吧?人到中年,体会过爱情的美好,可以忍受失去,却很难遇到让自己刻骨铭心的心仪的人了。即使生活有太多的不如意,不过生活还得继续。那一年,柳宗元母亲亡故,膝下唯一的幼女也因病离世,他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柳宗元在其家族“传宗接代”的封建思想要求下,被迫接受“续弦纳妾”。这一次,孤独的柳宗元选择了妥协。也许,在那个秋天再婚的晚上,他的心里暗暗发出一声叹息,“算了吧,红颜知己,对于一个中年人来说,不过是一场奢望……

失去亲人的痛苦和对于现实的无奈,柳宗元是孤独的,然而这一切使得柳宗元的孤独更加悲壮。一生中,柳宗元多次被罢官、被流放,甚至他被流放到千里的柳州,此时的他却更加孤独。和那些奋力钻营功名利禄的人不同,柳宗元更想实现的是自己的政治抱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而身边的热闹,大抵只是一些蝇营狗苟之辈的喧嚣与聒噪。曾经志同道合的老朋友已经离散,他不愿与这些“新朋友”为伍,可身后还有一大家子等着他去维系生活,尤其是续弦之后,他还育有子女。

的确,人到中年,事业崩塌,理想破灭,亲人离世,这一切本身就是一场悲剧,这一切都让柳宗元赶上了。是呀!中年人的孤独有太多的无奈和辛酸,激情已经燃烧殆尽,平凡的我们,我们应该象柳宗元一样,拥有超越普通人的坚强,怀揣一腔孤勇,给自己和自己所爱的人打造一个避风港。

像柳宗元这样的孤独,是我们现代社会哪一个人承受的呢?

从茫茫的宇宙看,我们每个人,的确是无依无靠的孤儿。

有些人遇到生活挫折,要么做自怨自艾或无声呻吟的沉沦,等待毁灭,要么整天沉浸于枯燥无味的游戏,等待着精神的‘超脱’,要么就用酒精麻醉自己,宣泄自己低配的灵魂,渴望用自己卑贱的眼泪换取的别人的温暖。这又是何等的渺小而令人厌烦呢?

有时候,我们真想在面对大山吼上一番,有时候想潜入水底静上一会。然而,吼过之后,一切还是一切,孤独依旧存在。

作家简·爱说:“中年之后,慢慢懂得,人生有些遇见,沧桑了岁月,徒留一声叹息。如烟花,一刻的璀璨后,剩下漫长沉寂。委屈了自己顺应了他人,合了自己的心意又有太多割舍不下,中年人的孤苦大概就在于此,求不得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崔护题诗《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不正是最好的证明吗?

是呀!中年人面对自己的真实感情,最大的孤独不是爱而不得,而是明明知道什么是爱,却不得不在现实面前选择了自我掩埋。

我们读陆游的词《钗头凤》: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我们再用心、用情去聆听唐婉的词 《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读完这两首词,我们不得不为苏轼和唐婉的爱情悲剧而慨叹惋惜,心里汩汩的一直流泪。他们的孤独,更应该说是孤苦,又有谁人能懂。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求不得、放不下可能是孤独痛苦之最了吧?!

中年的孤独其实是悖于我们初心的,是对我们那颗炽热的灵魂的一种无奈。在漫漫的人生征途中,有些人你不想结交,却不得不笑脸逢迎;有些事你不想去做,却不得不勉力而为。如果说一个人的孤独可以是一种选择,那么一群人的孤独,就是中年人最大的无奈了。

你害怕孤独吗,中年人?

是呀!中年不再像青年时热血单纯、毫无保留,更多的是出于现实和利益的考量。害怕孤独,但更害怕失望,但人的一生,就是在孤独和失望交替中成长的过程。接受孤独,没有谁的一生能避免孤独,只愿不孤独的光景能多余孤独,这样才算不辜负这红尘滚滚,来往匆匆。

是呀!人可以孤独,但不可孤僻,因为孤僻意味迷惘;孤独,是人生成长的必修课。《孤独·回归自我》的作者安东尼·斯托尔说,“人并非为爱而生,就算活的孤独,也一样能够活出人生的意义”。虽然孤独无疑使人失去天真和无忧无虑,但孤独会让我们有更多的思考,会让我们睁开双眼看清这个世界。因此,我们为什么要害怕孤独呢?我们整天忙碌于低质量的社交,还不如高质量的独处。互联网的确让人们的交往变得更加的方便,却让人们变得更加的孤独。印度诗人泰戈尔有诗云,“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生与死的距离  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我说,人与人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面对面你却视而不见。无论陌生人,还是很久曾见面的至亲、好友,几久寒暄之后,便各自进入了自己的世界,人人迷恋自己的手机……周围的一切仿佛凝固了一样,都与自己格格不入。

既然孤独并不可爱怕,可为什么又有些人总说自己孤独呢?

在这个物欲横流而善变的年代,有些人初心早已泯灭。在大街上有谁见到陌生人还叫人家同志呢?人人见了小贩不得不叫老板,见了男士就得叫帅哥,见了女士就得叫美女,介绍发小和朋友,不得说是我伙计、闺蜜么、我兄弟。有些‘女人’养狗不再取个“贝贝、虎子、大汪”名字,而是就叫“宝贝----儿子”诸如此类,我都不知道怎样说下去,直叫人全身起鸡皮疙瘩;有些‘男人’不去好好工作,而是抱个花猫亲热无比,整天寻思着如何服伺他们。如若他们的猫儿狗儿那天寻不见了,他们就发了疯的、没了命似的四处张贴广告,重金悬赏……而他们父母不知过着怎样的生活。诸如此类的行为不胜枚举,我这人见识少了一点,真是不敢恭维。无论他们这些行为是否符合我们的审美观,如果不这样的话,人们就说你out了,或者说你是穿越世纪了。

其实,人们的灵魂早已被自己的欲望和贪婪所左右,被无限膨胀的利欲所蒙蔽,违背了璞玉未凿之心,无法解脱,无法证得真果,于是有贪官为了位子、家长为了面子、婆子为了儿子四处拜佛烧香,难道这样的灵魂不够孤独吗?

贾平凹在《自在独行》中说,好多人在说自己孤独,说自己孤独的人其实并不孤独;孤独不是受到了冷落和遗弃,而是无知己,或不被理解;真正的孤独不言孤独,偶尔做些长啸,如我们看到的兽。

“猛兽总是独行,牛羊才成群结队”鲁迅的这句妙语发人深省。“英雄永远是孤独的,只有小喽啰才扎堆。”青年作家李尚龙说:“我的生活是孤独的,但我从不孤单。‘二八定律’适用于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真理。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室友、同事……但我们可以选择我们的爱好、朋友,选择我们生活的圈子。特别是当我们自己觉得无助的时候,一定要埋着头,做我们想要做的事情,不要沮丧、不要自怨自艾这样,要珍惜孤独的美好时光,在孤独的世界里来找到一丝的慰藉,准备每一次飞跃,争取让我们自己上升到更高的层面,成为更好的人。”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寻找自己的群体,而不是别人给你自己分配了一个群体,你就适应了,他是不对的。

我们只有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上升到更高的台阶,进入了自己的群体,才叫真正的打败孤独。在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前,放弃毫无意义的慨叹吧!

伯牙与钟子期是孤独的,但两个孤独的灵魂相遇却给人们留下一曲无人超越的千古绝唱——《高山流水》,道尽人生知己难逢的凄美和寂寞;黄霑的一曲《笑傲江湖》,诉说着曲洋和刘正风两大高手之间那份惺惺相惜比美酒更醇厚的情谊,这一切不正是我们每一个人梦寐以求的吗?

朋友!别沉迷网络游戏了,别玩抖音,也再别看快手了,别再看火山了,别在指尖上浪费生命了。我们不必用买醉的心态游戏真实的生命和世界了,不要在异乡漂泊的路上丢失了我们的初心,不要用炙热的那颗心去追求错误的事情……

朋友!赶快戒掉这些电子鸦片,和昨天做一个了断吧!人生苦短,转眼我们已经到了中年。我们更应该多腾出时间,认真思考自己的人生,审视自己的身心,背上梦的行囊吧!即使我们独看风景,也要把人生过成自己理想的样子,不必惧怕孤独,因为孤独中我们往往更容易遇见真实的自己。看清自己,是为了走好下一步路。认识自己,是为了时刻做好与这个世界作斗争。朋友!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学会披荆斩棘,独立成长,振奋精神,时刻用生命的智慧和满腔热血,改变自己人生的环境和孤独的内心。 

2018年7月31日拙于秦都

『关注啸鹤艺术 精彩无限



专致   草根   温暖

时刻温润精神心灵世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