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上方“诗眼看世界”加关注,赵刚问好! 我的童年的回忆之一 磨刀老人:“磨剪子嘞、戗菜刀……” 赵刚 “磨剪子嘞、戗菜刀……” 听到这一吆喝,让我的心暖暖的,走街穿巷的老者,白发苍苍迎风而行的身影,瞬间与童年时的影像合而为一了,这消逝在记忆中的声音再次重现,对于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却是一个回归童年的追忆。 就在前几日小区的门口,我看到有一位年迈的老者,骑着三轮车从我面前而过。“磨剪子嘞、戗菜刀……”磨刀老人的这种声音具有穿透力,这种行当对于零零后的来说,仅仅是影视作品或文学作品中的一种人物形象。但是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却有着童年烙印,思家恋家的不老情怀。 思绪回到童年,在大街、小巷中总能听到这种叫喊声。每当听到这种声就能分辨出是磨刀人来了。磨刀匠人在自行车上驮着长条形板凳和磨刀所需要的粗、细的磨刀石等工具。在听到"磨剪子嘞,戗菜刀……"的声音之后,有需求的人们则会自笸箩里拿出剪子或在灶间取出已经钝了的菜刀,请磨刀匠人处理。磨刀匠人则会根据不同程度的剪子和菜刀,使用不同用途的磨刀石,他们往往把磨刀石固定在长条形凳子的两端,粗、细磨刀石的作用是不尽相同。如负责第二道工序的沙磨石,负责第三道工序的油磨石和负责第三道工序的浆磨石等。我们则把他围成一圈儿,用一双双好奇的眼睛看磨刀老人熟练的打磨剪子和菜刀。 记忆中的磨刀匠,还有一个专业工具戗刀,这是给刀具开刃用的,后来改为砂轮了。在磨石的一则,多是悬挂装水用的壶,这可不是饮水之物,而是在磨刀匠人磨刀时,给刀具沾水的用的,一般情况是就近向住户家或池塘中取水,也有自带的,这是情况很少。因为在磨刀的时,刀具与磨刀石二者之间因摩动会产生热度,这水是为了给刀具快速降温用的。 磨刀匠人行装非常简单,一辆自行车、一条长板凳、携带上几块磨刀石,一把戗刀和若干工具这就是磨刀匠的全部装备了。 磨刀匠人端坐在固定好的凳子上,把磨刀工具摆好就进入了工作状态了。他磨刀时,不时的在研磨石上洒些水,为了有效防止刀具与磨刀石在移动过程中温度过高。 在打磨好之后,他会用食指或拇指在刀的刀刃儿上面轻轻地擦过,检验刀刃儿的尖利程度,要是刀口尖锐度较为亏欠的话,就再次擦拭研磨,直到他满意方才罢休。 磨刀匠人在磨剪子戗菜刀的过程中,他手指常常会被锋利的刀刃给割伤,他们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手掌、手指都有被刀刃割伤的印迹,每当我回忆起来时,总会有些触动和感慨。多少年过去了,曾经耳熟目染的声音和身影,逐渐的走出了我的视线,烙印在童年的记忆中。 走街穿巷的磨刀老人通过一声声独特的“吆喝”为自己招揽生意,用现在的话来说,这是一种最原始的自我推销方式,一种最古老、也是最有效的广告手段吧!他们在沿街吆喝的同时,都会辅助一些工具弄出响声来,如铙钹、铃铛、小皮鼓、拨浪鼓等。 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让流传千百年来的一些老行当,也正随着岁月的流逝在我们的眼中逐渐消失,而有些老行当,也只能与童年一样去追忆了。代代相传的手艺,现如今也正在渐渐远去,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中,却成了难以遗忘的记忆了。 作者简介 赵志忠,笔名赵刚,号国学守望者、微妙斋主人,男,1973年4月生,河北省献县淮镇人。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社员,诗词中国·中华诗词网2017年度优秀通讯员,采风网2017年度十大新闻奖获得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常务理事,沧州市新联会常务理事,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沧州骄子》编委,《诗眼看世界》创始人,采风网沧州站站长,献县知联会理事,献县新联会副会长、秘书长,沧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等。 扫描或长按二维码加关注,国学守望者问候! 手机:18232790185国学守望者 (微信同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