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学习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在临床诊断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表里是辨疾病病位内外、病势浅深的纲领; 寒热是辨疾病性质的纲领; 虚实是辨邪正盛衰的纲领; 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 表证多见于外感病初期阶段,特点是起病急、病程短。 表证的临床表现分为主症和兼症两类。 主症有发热恶寒,头身痛,舌苔薄白,脉浮; 兼症有鼻寒流涕,咽喉痒痛,咳嗽等。 里证多见于外感病的中、后期或内伤病。 除表证的症状外,其它许多症状均可概括为里证的临床表现。 发热恶寒并见,舌苔少变化。脉浮为表证; 但发热不恶寒或但寒不热,舌苔多有变化,脉沉为里证。 寒证是感受寒邪,或阴盛阳虚所表现的证候。 寒证的临床表现可概括为冷(恶寒喜暖等)、白(面色白等)、稀(痰、涎、涕清稀等)、润或淡(舌润滑等)、静(脉迟等)五类。 热证是感受热邪、或阳盛阴虚,人体的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证候。 热证的临床表现可概括为热(恶热喜冷等)、黄或红(尿短赤、苔黄等)、稠(痰涕稠等)、干(便秘、苔燥等)、动(烦躁等)五类。 寒证与热证又互相联系,表现出寒热错杂、寒热转化和寒热真假。 寒热真假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本证多见于危重病证。 真寒假热证可分为两组症状,即真寒症状和假热症状。 真寒症状有四肢厥冷,尿清长,便澹,舌淡苔白等; 假热症状有身热(但欲盖衣被),面色浮红(但时隐时现,不象真热的满面通红),口渴(但欲热饮,饮水不多,甚至到口不欲咽,咽痛(但不红肿),脉大(但按之无力)。 真热假寒证也可分为两组症状,即真热症状和假寒症状。 真热症状有咽干口臭,渴喜冷饮,小便短赤,神昏澹语,舌红绛,唇红或焦等; 假寒症状有身寒肢冷(但不欲盖衣被),手足逆冷(但体温高,腹部灼热),大便下利(但气味臭秽,或挟燥屎),苔黑(但干而不润),脉沉(但按之有力)。 虚证是对人体正气虚弱,以不足、松驰、衰退为特点的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概括。 虚证的临床表现可概括为虚损的两类症状,即阳气虚与阴血虚。 实证是对人体感受外邪,或体内病理产物蓄积产生的以有余、结实、强盛为特点的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概括。 实证的临床表现是,体内有痰凝、饮停、水泛、血瘀、虫积等表现的一类症状。 实证夹虚、虚证夹实、虚实并重为虚实错杂的三种类型。 由于邪正斗争的反映,虚证与实证可互相转化,虚实真假为难点内容。 真虚假实的表现有: 腹满(但有时减轻,不象有实证的常满不减), 腹胀(但有时和缓,不象实证的常胀不缓), 腹痛(但按之痛减),脉弦(但重按无力)。 真实假虚的表现有: 神情默默,不欲多言(但语声高亢气粗), 身体倦怠(但稍动即觉舒适), 大便下利(但得泄反快),脉沉细(但按之有力)。 虚证与实证可从表现特点、病程、气息、疼痛、舌、脉诸方面加以鉴别。 表现特点:虚证为不足、衰退、松驰的表现,实证为有余、结实、强感的表现。 病程:内伤久病多属虚证,外感初起多属实证。 气息:虚证声低气短,实证声高气粗。 疼痛:虚证喜按,实证拒按。 舌象:虚证胖嫩,实证苍老。 脉象:虚证无力,实证有力。 里证、虚证、寒证概属于阴证; 表证、实证、热证概属于阳证。 阴虚证和阳虚证是最常见的两种证候,应重点掌握。 阴虚证是由于阴液亏损,阴不制阳出现的虚热证候,临床表现是阴液不足与虚热内生的一系列症状。 阳虚证是由于阳气亏损,阳不制阴出现的虚寒证候,临床表现是气虚与寒象的系列症状。 危重证候的阴证与阳证,应辨别亡阴与亡阳。 亡阴证的表现是:汗热味咸,四肢温,呼吸气粗,渴喜冷饮,面红干,脉细数急,按之无力。 亡阳的表现是:汗冷味淡,四肢厥冷,呼吸气微,口不渴,喜热饮,舌淡白润,脉微细欲绝,浮数而空。 参考文献 医家讲求“辨证施治”,人人“证”皆不同。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为探讨学习之用,不构成用药建议,如有需求,请谨遵医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