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是如何开药方的?(附语音)

 天翼飞扬pj5x5f 2021-01-28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附语音)-精华篇-之一百八十三。(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寒傷形,熱傷氣。氣傷痛,形傷腫,故先痛而後腫者,氣傷形也,先腫而後痛者,形傷氣也”——《黃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

(接前文)咱们再继续往后讲,这段话“气伤痛,形伤肿,故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有一个先后次序,在这里不同的医家,有自己不同的理解,为什么会有不同理解?他会从不同的侧面去阐述这个问题,我们看《素问集注·卷二》里面是这么讲的,他说:“气无形故痛,阴有形故肿”,(请关注微信:pengxinboshi)这注解的好,因为叫做“阳化气,阴成形”,比如我这个地方特别痛,你能把疼痛抓出来吗?你能看到疼痛吗?看不到,这叫“阳化气”。“阴有形故肿”,阴是有形的东西,“阳化气,阴成形”的阴是有形有相的东西,所以这关节,比如手腕肿了之后,你能看到,这叫成形。
 
咱们继续往后看,故“形归气而气生形,阴阳形气之相合也”,形到最后归气,气最后会形成形,这也就是说气和形二者是互相转化的,这两个就好像阴阳二气的调和一样,我们之前讲《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前部的时候就跟大家分享过,就是“阳化气,阴成形”,一个是有相的,一个是无相的,气是无形的,也就是阳和气都是无形的,阴和形都是有形的,但是二者之间又能互相转化,转化好了就叫做阴阳形气二者相合,这就是平衡的状态。(请关注微信:pengxinboshi)因此“故气伤转及于形,形伤则病及于气”,也就是说他这两个是互文的。因为《黄帝内经》的很多篇章是成书于汉,大家知道汉最流行的一种文风叫做骈文,其实就是对仗工整的一种互文,所以“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这句话没有先后之分,有的时候是“先痛而后肿”,他认为这叫“气伤形”,那我想反问一下,“先痛而后肿”有可能也是“形伤气”,所以在这里就不要拘泥于条文的先后次序和逻辑,只要记住有肿有痛,其实就是气和形二者互相之间都受伤了。
 
想想在临床当中,你会不会发现一个地方只是痛,他不肿?这种情况很少,尤其是风湿、类风湿关节的炎症,只要发炎一定是肿的,只要一肿,肯定是痛的。只要一痛,这地方必定会有炎症,或者有其他什么问题。局部要么就是肿,要么就会有反应,所以二者之间一定是相互通的,这里我们把它理解为互文就比较好,就是二者之间是相互补充的,这是《素问集注·卷二》里面的注解。
 
我们再往后看,《素问经注节解》里边是这么讲?他说:“凡人之病有单症,有兼症”,就说人的病有单一的症状,也有各种各样症状合在一起的症状叫兼症。“痛者未必肿,肿者未必痛,此单症也”,这个说的就好,就是有的人痛,他不一定肿,有的人肿,他不一定痛,这就是单症,这种情况我们在临床上遇到多不多?不是非常多,这个我理解的肿是表面的表现,皮肤表面或者是局部组织的表现,这地方要是疼的话,比如不小心崴伤了脚腕,肯定是肿的,因为疼就代表着里边可能会有问题,会有炎症,或者是会有组织改变或者挫伤之类的,这个地方当时可能不肿,很快就肿起来了,为什么?因为身体的一个自我保护能力,自我反馈能力就是要修复,修复的话,肯定是各种各样的炎性细胞会聚集,这些细胞会对他进行修复的过程当中,这个地方就肿了,比如不小心摔伤腿,摔伤手,摔伤关节,肯定是又痛又肿,但是有没有只痛不肿的,或者只肿不痛的?也有,不多,此单症,所以们就知道临床上的单症不多,就像我们学中医内科学似的,每一种病都有大概是五六种,甚至是七八种的分型,每一种分型就表现的特别典型。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