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涩记 3 | 追记“中国第一音箱”

 乐迪文稿 2021-01-28

追记“中国第一音箱”

撰文 / 乐迪

——————————————

“中华J35”音箱诞生50年了,50年来它一直被称为“中国第一音箱”,地位无可撼动。
它的设计、元器件生产和成套制造都是中国人独立自主进行的,曾经大量装备我国的专业录音室,据说还向一些第三世界国家出口。它的主设计师是上海中国唱片厂总工程师、中国声频技术泰斗李宝善先生,厂里外号“李喇叭”。在J35之后,我国没能再拿出一件完全合乎录音室技术标准的国产喇叭箱,虽然间或有“声乐”“真美”“美之声”等品牌推出了监听级喇叭箱,但或昙花一现,或不能真正用于录音监听,终未被国内录音行业接受。
在电子器材领域,完全以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制造的设备,能跻身国际一流技术领域的并不多。时光上溯五十年,即上世纪70年代,那就更凤毛麟角了。难怪如今的音响发烧友仍经常谈论J35,感怀无限、眷恋不已。翻翻网页,不难查到这些文字。

在最近的一次音响展览会上,老旧的J35仍被拿出来放在玻璃罩内供大家膜拜,犹如法国卢浮宫里的蒙娜丽莎画像

在“中华J35”出生50年之际,我觉得有必要写一篇文章,追记它的过往历程,为它留下一点痕迹,一丝留恋。我曾经使用过J35,也见过李宝善先生。具备这两个条件而如今仍在码字的人,恐怕所剩无几。

↑ J35的箱体部分

有必要先科普一下,J35是录音室监听音箱,和家里的民用音箱有极大不同。它通常在混响时间很短的密闭室内使用,播放出的声音要求均匀覆盖人耳能听到的全频段声音,并极少带有喇叭和箱体工作时本身难免发出的某些声染。这是一种工具音箱,用来制做唱片、广电节目。
监听音箱也分好多种,比如节目编辑的审听也是一种监听,但技术要求比录音室监听要低一点。录音室监听音箱有极其苛刻的技术指标,世界上能做喇叭箱的厂家千千万,能做录音监听的凤毛麟角,历史上仅有英国、芬兰、俄罗斯、法国、美国和日本的少数厂牌能做,是喇叭界的珠穆朗玛峰。
50年前,上海做出了J35,此后十多年装备了几乎所有的地市级以上广播电台、电视台,各地电影厂、唱片公司也能见到它的芳踪。标榜自己是“监听级”音箱的不时有,但如果地球上没有一间录音室愿意用,就像一个自称的大力士,没人要你举杠铃啊。

一对进入二手市场的J35


我第一次听到J35的声音时只有10岁,那是1972年,地点在上海北京东路2号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二楼演播间。
作为一个儿童节目的表演者,我后来频繁与J35“合作”,而且在天南海北的电台、电视台、唱片厂、电影厂里都曾与它不期而遇,甚至在华东师范大学的校广播台里,80年代初也有一尊J35。
中国广播电视界长期大量使用进口设备,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了打破封锁,曾研发了三大件国产广播级替代录音器材,其中有两种是上海中唱生产的,分别是J35监听和411调音台,另一件是635广播录音机,中央广播事业局录音器材厂在山西榆次生产的。还有一些小东西,比如在西安生产的连环牌录音磁带等。J35国产监听箱的诞生背景大抵如此。

↑ 国产635广播磁带录音机

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早期,国内省级以上广播电台主要装备两种监听喇叭箱,一种是从日本进口的三菱大通 Diaton DS-35B,另一种就是中华J35。
J35的正式名称是“中华 GY-J35”,恰与大通DS-35B有些相似,有人揣测它是不是仿制了大通35B,但研究了它们各自的设计后,结论并不是。
虽然中华J35和大通35B都是多通道密闭式设计,可整体设计的区别是比较明显的。从外形上说,J35的体积比大通35B大了2.5倍,是个自带架子的落地箱,而大通只是个桌面箱;J35的中低频段用了两只12英寸喇叭,大通35B低频则只用一只12英寸喇叭;J35的中低频通道都是纸盆单元,高中频通道用一只大号角单元,大通35B低频和中频通道分别使用两只橡皮边纸盆单元,高频通道是球顶单元;大通35B是被动式扬声器系统,中华J35则是主动式的,也就是本身带有放大器,这更像当今的监听喇叭设计潮流。
仔细琢磨似可发现,J35的本质是一个两分频系统,而大通35B是一个三分频系统,这是最本质的技术划分,J35和大通35B并无血缘关系。

↑ 三菱大通DS-35B

在设计中华J35的年代,国产喇叭单元的整体水平和当时的发达国家不是差一点点,因此要全部选用国产单元,其设计思路就会复杂一点。J35的中低频通道使用了两个不同厂牌的12英寸纸盆单元,它们在频段覆盖上有所侧重;中高频通道用一只较大的号角单元。可以想见,J35的主分频点在中偏高音区,副分频点在低音区,因此分频器的设计会比较复杂,在频段衔接上更为精妙,这样设计的出发点,我猜测是为了更好地弥补当时国产喇叭的某些不足。

↑ J35音箱内部

为了保证全通路的优质平衡,J35严格控制了箱体谐振,并自带功率放大器,功放没有放在箱体内,而是安在箱体下方的专用木质支架上,为准互补OCL电路,完整正弦波输出功率为15瓦。

↑ J35音箱专用功率放大器

↑ J35音箱专用功率放大器内部

中华GY-J35的主要技术指标如下(摘自原厂说明书):
频响特性:40-16000Hz,±6db
谐波畸变:250Hz附近,<7%;250-8000Hz,<5%
互调畸变:60/7000Hz,<5%,
灵敏度:≥96db
指向特性:水平面±45°,垂直面±18°,10KHz,不均匀度<10dB
功率:工作功率 5W,最大功率 35W
该厂的产品推广书中有一段文字,可视为厂方的主观音质评价:
主要供专业监听、广播节目录制和播出时审听,也适合文艺团体等高保真度重放。经广播电台、电视台、唱片厂使用后对它评价:高中低音平衡、清晰、透明,层次感很好,阻尼适当,动态大,特别是微弱钢琴的细节清晰、优美。

去除了防尘罩之后的J35音箱

我在十几岁的时候对J35的听感是,相对大通35B更柔和,低频量感和动态也都略高于大通,中高频单元因使用了号角,颗粒感极强。J35的中高频颗粒感极其迷人,我记得当时上海电台有一位新闻播音员叫杨新宁,他本人的嗓音天然带有颗粒感,通过J35监听,甚至可以感受到这些声音颗粒的不同饱和程度。

三菱大通35B与中华J35的声音取向完全不同,大通监听箱出声很硬朗,中频有溢出感,清晰度高于J35,抓错是利器,但久听很累。大通的声音和以后风行的雅马哈监听有得一拼。而J35的声音质感更接近于后来的JBL4425,只是低频稍弱一点,在表现定音鼓这样的高爆乐器时稍有力度上的欠缺。

J35最大的缺点是低频有一点点染色,不如大通纯粹,声音开大后,仿佛嗓子中有啥东西,这和当时中国制造的喇叭单元总体能力不够有关。

现在有些评价文章从猜测出发,把J35的音质说得尽善尽美,这是不符合实际的,虽然它的个头媲美JBL4344,但音质差别犹如上海牌轿车和宾利轿车之比,真的不好相提并论。无论是三菱大通35B还是中华J35,它们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领先技术水平,过了二三十年就自然落伍了,不必攀附。

↑ J35音箱用了三只国产单元

J35用了三只国产单元,全部选用天津生产的“红声”牌喇叭,红声喇叭后来改名“真美”。1974年夏,我有机会在中国唱片厂录制过一张唱片,其间慕名拜访了李宝善先生,他当时说J35使用的喇叭单元是从全国各厂家提供的几十种喇叭中遴选出来的,都经过严格的消音室测试和工艺改进。由于当时我只是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小屁孩,李宝善先生没能多说技术话题,现在回想起来真是遗憾。
在部分后期制造的J35音箱中,还发现低音喇叭使用了“宏声”牌单元,这个“宏声”不是那个“红声”,而是另一家工厂,位于江苏省泰兴县刁铺人民公社。J35的低频单元居然前后有两个供货厂家,品牌读音一样写法却不同,它们之间是啥关系现在查不到了。
“宏声”牌喇叭早已停产,早年它也是名牌,曾装载于很多国产收音机中。有趣的是,泰兴这个地方早年生产过中国最好的喇叭之一,现在则是全球最大的小提琴生产基地,销量占世界2/3,这里面有啥联系呢?我想是泰兴人的耳朵特别好吧。
泰兴属于江苏省,多数人可能不熟悉,因此很长一段时间里,坊间误传J35的喇叭用了江苏南京牌喇叭,南京喇叭一时身价抬升,其实不确。

↑ J35之父李宝善先生(中)

李宝善先生是新中国第一批声频专家,他同时是美国声频工程学会和中国声频工程学会会员,是中国最具声望的声频专家(没有之一)。他所工作的单位中国唱片厂是中国声频技术的摇篮,中国的第一张唱片、第一枚唱针、第一台唱机皆出于此。
李宝善先生1982年出版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声频技术专著《立体声应用技术》(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2年5月第一版),这本书有中国声频技术“圣经”的地位。此后他又写出了多部技术专著,曾登上国际声频技术的最高讲坛演讲,是现代中国声频技术理论的奠基人之一。
然而,几乎整个80年代,他都陷于单位内部的人事纠纷中。1988年,上海的《解放日报》《文汇报》都刊登长文为李宝善先生喊冤,可他已于1987年远赴美国投靠女儿,1989年患白血病客死异乡。如果当时能尊重他、善待他,也许“中华J35”不至于会成为绝响。
故人已逝,但“中华J35”作为李宝善先生的一座丰碑,将永远铭刻在中国声频技术的发展史上。

(本文作者系中国录音师协会会员,曾任中录协首届音乐录制专业委员会秘书)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