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提亚旗帜鲜明地提出,人的生命与情感重于一切。她提出,尊重和接受属于自己的一切是形成较高自尊的基础,不这样就会违背人的本质。她认为,人与人之间应处理的正确关系是,彼此间因为有共同点而走到一起,但又以不同为基础而共同成长。我们要尊重每个人的独特性。萨提亚说,她希望看到每一个人都能肯定自己的价值,懂得欣赏自己,并且能够感知到完整、创造性、能力、温顺、美丽和可爱。萨提亚分析了无数人的看、听、做动作、触摸、嗅觉及交流内心看法,总结出人类的五种交流模式:讨好、指责、超理智、打岔和真实一致的反应方式。她发现绝大多数人在遇到需要处理的人际关系难题时,都会采用前面这四种表达模式以掩饰自己的软弱。只有很少的人能够真实一致地表达自己。
第一种类型:讨好者
第二种类型:指责者 语言:表示不同意。“你从来都没做过正确的事情。你到底是怎么回事?” 肢体:控告(指责)。“我是这里的老大!” 内心:“我觉得孤独而失败。” 指责者:是高高在上的检查官、独裁者和老板,他好像在说“如果不是你,所有的事情都会很顺利。”指责者的身体内在感觉是肌肉和器官变得紧绷,血压升高,同时声音冷酷而严厉,经常又尖又大声。你表现得尽可能地高声和残暴,仿佛要砍倒任何人和任何东西。想象你用手指指着对方,开始控诉:“你从来不这么做”、“你总是那样做”、“你为什么总是……”、你为什么从不……”等等。对问题的回答并不重要,不必为此烦心。因为指责者更感兴趣的是将自己的压力和负担施加给他人,而不是为了寻求回答。 当你在指责之时,你的呼吸急促,或者通过保持喉咙的肌肉紧绷而控制呼吸。你是否见过一流的指责者呢?他在指责时眼睛突起,肩膀上的肌肉隆起,鼻孔外翻,皮肤泛红,声音听起来像是挖掘机在掘矿。想象你站在那里,一只手放在臀上,另一只手连带着手臂直指着。在你大声叫嚷、呼喊名字、批语天上所有的事物时,你的脸抖动着,嘴唇卷曲着。你指责的姿势看起来是这样的。 与此同时,你不会觉得自己有任何价值。因此,如果你能让某些人顺从你,你会感觉自己有价值。当他们表示顺从时,你感觉自己充满力量。 第三种类型:超理智者
第四种类型:打岔者 语言:不相关的。话语说的是没有任何意义或者不相关的事情。 肢体:有倾角的。“我已经离开这里了。” 内心:“没有人关心。这里没有我的空间。” 打岔者:所做的和所说的都与他人所说所做的毫不相关。这类人不会对那些观点做出回应。他们内在的感觉是混乱的。他们的声音听起来像唱歌,但是却和所用的词汇不协调,声音没有原因地忽高忽低,就因为没有中心内容。 当你扮演一个打岔者时,想象自己是一个倾斜的陀螺,不停地旋转却始终不知道旧习惯将去向哪里,即使到了目的地也不会发觉。你忙于开闭你的嘴巴,移动你的身体、手臂和腿。你要确保你的话语从不对题,要忽略每个人的提问,做出的回答可能是毫不相关的。 想象你的身体每次向不同的方向移动着,将你的两膝以夸张的内八字的方式靠在一起。 翘起你的屁股,使你更容易地耸动肩膀,再向相反的方向挥舞胳膊和双手。这个角色开始时好像能减轻痛苦,但几分钟后,可怕的孤独感和无目的感就会在心头涌现。当然,如果你能使自己移动得足够快,你可能不会有这么多的感受。萨提亚有一个重大发现,普通人中,有50%是讨好型;30%的人是指责型;15%的人是超理智型;0.5%的人是打岔型。这四种交流模式共占了95.5%,只有4.5%的人是真实一致型。而且,几乎每个遇到困境的人使用的都是这前面四种极端的交流方式,她从未见到过使用这四种交流方式而可以获得成功的人。萨提亚强调,这前四种被95.5%的人使用的交流方式起因于我们从小培养起来的低自尊和低自我价值感。 第五种类型:真实一致型 对话模式如下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