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望星桥

 苏迷 2021-01-28
《姑苏晚报》2021年01月27日 B06版

  周芸

  有这样一座桥,在帮助你跨越河流,抵达彼岸的同时,还能带着你走进时光隧道,走进诗意、温暖的世界。

  这座桥就是望星桥。

  听名字,就足以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想:宁静的夜晚,繁星满天,一座桥静静地坐落于姑苏城外。有人伫立在桥头,深情地仰望深邃的天空。

  “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这样的情景浪漫又唯美,姑苏城里装饰了别人梦境的美丽的张家三小姐是不是桥头的主人公?如果不是,桥头上的主人公又是谁?

  你如果有兴趣,不妨在一个初冬的黄昏,沿着十梓街一直向东,到达天赐庄(苏州大学本部西门附近),那座古老的桥就会呈现在你眼前。

  你走近它,就走进了遥远的南宋;你走近它,会看到奔腾了千年的、仍在流淌的河流;你和它对望,就是与岁月邂逅。你和它交谈,它会告诉你:它承载过宋朝的车、元朝的马,见过清朝的士兵、民国时的风云。

  你走近它,晶莹的浪花会告诉你:它昔日的身旁是水陆交通中心,来往船只熙熙攘攘,白帆点点。它的记忆深处,有相聚团圆的欢愉,也有泪眼婆娑的离别,更多的是游子们寂寞孤独的身影。它记得他们的神情、步履,特别是他们依偎在桥头的模样:一律向远方眺望,眼里写满期盼。

  期盼的过程就是等待的过程,等待漫长又甜蜜。那辗转多日,带着家人、好友体温的信件,那亲手撰写的、俊秀的小楷会给期盼者带来多少激动与幸福呀!

  那跨山越岭、穿越时空的书信是那时出门在外的游子与亲人好友“见面”的唯一途径,所谓“见字如面”。

  远方的亲人啊!千山万水能阻隔彼此的距离,阻隔不了互诉衷肠的情谊。一封信就足以填平所有沟壑,所以,这座桥最早的名字叫望信桥。

  从南宋的望信桥到民国16年的望星桥,这座桥跨越了近千年。

  跨越了近千年的古桥从石阶拱桥变成了钢筋混凝土平桥。桥头柱上嵌着的青石碑告诉你:它长5.4米,宽6.5米,跨径3.86米以及改建的时间,却没有告诉你它更名的缘由。但你站在桥上,便能感受到:它的名字、模样变了,它的作用与职责没有变;它看过的风月、山河变了,但人们内心深处的渴望没有变。

  “家书抵万金”“你在他乡还好吗?”从大诗人到平民百姓,谁的心灵深处没有牵挂?对亲人、对朋友。

  你建功立业、春风得意也好,你生意落魄、情场失意也罢,你的亲人、好友惦记着的是你的安康,期盼的是能看到你真实的模样,哪怕在梦里。

  “月有阴晴圆缺”,当梦想落空,当夜幕降临,仰望天上的星星也许是治愈心灵的最好选择。于是,桥头上依然会有守候的身影。黑夜能遮掩他们失望的神情,但淹没不了心中的希望。天上的星星晶亮,一眨一眨,真像人的眼睛。他们望着星星就望到了亲人,望到了未来,望到了远方。

  你环顾四周,会看到斑驳的桥面车水马龙,它沧桑的身体依然坚挺。你向远方眺望,宽阔的河面上,有船只远远地驶来,只是没有了飘扬的白帆,让你有所遗憾。你好像有所等待,你似乎看到一封封书信向你飞来。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不同年代、不同衣着的人,他们怀着同样的心情在静静地书写、深情地阅读,于月夜霜晨下、晓风残雪里。

  你有些恍惚:那些人已经走远,那个年代也已走远。是这座桥留住了岁月,留住了念想和希望,许多年后还在温暖着这座城市,为它的记忆增添了诗意与温情。

  这时候,你会感叹:人生百年,太匆匆。你会想到远方的家人、好友。你还会联想到:自己有多久没有写一封信了?有多久没有仰起头,看看天上的星星了?

  那曾经写信或等待一封信的日子,那撩人心境的字迹、那尘封于心底深处的、泛黄的信封信纸,曾给你带来多少难忘又难言的情愫和滋味,曾帮你跨越多少沟壑。

  有时候,一封信就是一座桥。

  只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书信逐渐被微信、电子通信所取代。这种“见字如面”的信件已经被淡忘,甚至连等一封来自远方信件的耐心也消失殆尽。但更加便捷的交流方式并没有让人们的时间变得富余。人们好像更加忙碌,人们的心,好像并没有走得更近。

  此刻,你真的需要从纷繁喧嚣的世界中走出来。走到这座桥上,仰起头,望望星空,或写一封信给远方的亲友,告诉他们:你正在桥上看星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