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全章 为啥说道恒无名? 难道有名就不是道了吗? 有名,来自于“道”,却不是“道”。 为了说清楚一点,可用抽象类比无名,用具体类比有名。 比如“1”,“1”永远都是抽象的,1只羊就是具体的,1只羊不是“1”,却来自“1”。 道恒无名,就是这个意思。有名之道来自于“道”,却不是道,道始终是无名的。 前面章节有“侯王若守之,万物将自宾”,这一章是“侯王若守之,万物将自化”。 自宾是外在的,自化是内在的。自宾,是万物外在受到约束而宾服。自化,是万物内在不受约束而自然演化。 在任何一个自然演化的天地里,都会兴起新事物。 如何面对这些新兴的事物呢? 是把他们当成妖孽,坚决消灭?还是接受他们? 老子说,守道之人,要对这些新兴事物镇之以无名之朴。 什么是无名之朴? 朴可以简单理解成圈子。抱朴,就是自己可以掌控的圈子。 不同的侯王有不同的圈子,有的圈子大,有的圈子小。 有名之朴,就是相对固定的圈子,圈子里的万物也是相对固定的。 无名之朴,就是圈子里的万物是可以变化的,圈子是开放的,是可以不断接纳新事物的,是不断增大的。 面对新兴的事物,要镇之以无名之朴,也就是秉持接受新兴事物的态度,但又不全盘接受,一个“镇”字用的好,那就是既接受又限制。 【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辱】 如果,不接受新事物,而新事物却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一旦逆潮流而动,必将受辱。 看看我们清末的历史,开始时,闭关锁国,自取其辱。后来,被迫开放,又镇之不住,还是自取其辱。 如果一直保持“镇之以无名之朴”的态度,何来百年屈辱! 如今,美国拒绝中国崛起,又将镇之不住,也必将自取其辱。 再比如,我们的身体出现疾病,也要镇之以无名之朴,首先要接受它,再镇之,有一种健康是与疾病和平共处的。 【不辱以情,天地将自正】 不辱的本质是什么? 老子说,不辱以情。 什么是情? 最典型就是对佛教文化的包容。对这个新事物,中华文明镇之以无名之朴,既接受佛教文化,又对它加以改造,使之成为具有中华特色的佛教文化,成为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 让新文明归了原来文明的根,使原来的文明焕发了新的生机,更加壮大。 而在世界历史上,无数的文明不是包容了新文明,而是被新文明消灭,从而消逝在历史长河里。 将新事物归于旧根,与旧根融合,从而归根曰情,不辱以情。 从数学危机看无名之朴 用数学发展史上的两次危机来理解这一章很是恰当。 毕达哥拉斯学派,对新出现的“无理数”,镇之以有名之朴,认为新事物是异端,残酷镇压,结果自取其辱了! 反观第二次数学危机,就处理得很好。 微积分诞生以后,理论并不完备,牛顿,莱布尼兹等一批大神,没有一个敢认为自己的微积分就是完美的,都能发现或者接受新理论,直到极限理论的诞生才最终解决第二次危机。 |
|
来自: 新用户1188CkH4 > 《道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