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经方总论 《汉书·艺文志·方技略》:“经方十一家,二百七十四卷。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结,反之于平”。从这里可以知道,在汉代经方家就有十一家之多,可惜的是都各持一说,互不往来。仲景的功劳就在于能把汉代以前的中医精华以及汉代的十一家经方家的临床经验和自己的实践所得完全消化吸收,从而融汇贯通成为一个简单高效的中医体系,那就是《伤寒杂病论》。 现在的狭义经方医学指的是《伤寒杂病论》;而我们广义经方医学则是在仲圣人《伤寒杂病论》的基础上,将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唐代的《千金方》和《外台秘要》以及后世的历代名方中,然后用辨六经、辨病机、辨方证与平脉辨证法的方法来统一辨证的标准和要点,再运用到临床中,更好的为患者服务,造福人类。 经方大道至简,用辨六经的方法分清疾病属于三阴或是三阳。三阳属于表证、实证、热证,三阴属于里证、虚证、寒证。分清了疾病的三阴三阳,就明白了疾病的寒热和虚实,然后再采用辨病机、辨方证、平脉辨证的方法,很快就能选择出高效的经方,效果自然很好。 每个经方医生不用学太多理论,就学好六经辨证法、辨病机法、辨方证法与平脉辨证法这四个辨证法;其次就是反复打磨两三百个方子,掌握牢方证;同时深透掌握一百个左右的药证;最后则是在临床实践中花更多的时间,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实践。如此反复的磨练,五到十年就能成为一位明中医,造福一方百姓,再过五到十年就可以教导徒弟,这是多么惬意快乐的事! 可是时方派的阴阳五行、五脏六腑、五运六气以及后世各个医家的理论、方子着实纷繁复杂!理论多得一辈子看不完,方子多得一生参不透,让我们学中医学得一踏糊涂,苦苦挣扎到老才会有点感悟,实在是太痛苦了!
若是学习顺利还好,一旦遇到麻烦就会绕道或是执行力大打折扣,亦或是找各种理由学学停停、时断时续。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你特别爱经方或是钟爱广义经方,就要把它当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这样你才会心甘情愿为它消得人憔悴,为它三更灯火五更鸡,如此一来也就没有攻克不了的难题。
在明白具体学习方法前我还得唠叨一下学习的注意事项,学习要想事半功倍,那就得讲究方法,不然就会事倍功半。每个人的学习方法都不一样,都是根据自己对自己的长期了解而制定的。但是有的人学习效率高,有的人却学习效率差,那么学习效率差的人,就要注意学习中的一些细节问题,这样才会改变学习效率。 我强调读书,一是要“勤”,反复阅读,反复重复,无数次重复,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二是要“静”,坐下来,人心静则心定,不管外面花红柳绿,天塌地陷,读完书再说;三是“动”,动手做笔记,读书必须做笔记,准备一支笔、一个本子,以便随时写下感悟与不解之处。读书时要动脑推敲,学而不思则罔,善思重悟是学习中医的灵魂,用眼睛一字一句看清楚,放慢速度仔细看,千万不要走马观花、囫囵吞枣。
此外,方证的学习并不代表只是单纯的学习方子,也包括条文关键字眼与六经的理法、辨方证法、辨病机法、平脉辨证法的学习,这样才能建立起完善的理法辨证体系;同时我们要求大家反复诵读条文,读到千百次,自然就会明白某些条文的含义与精髓。这样的学习方法,既能学到完整高效实用的辨证体系,又能学到方证体系、药证体系,还能熟悉背诵条文,不参考他人的条文解释,不误导条文的深意,让学生学到原汁原味的经方。 这样的学习效果比一开始只学习条文快得多。为何?一开始就学习条文,学几年还是不能临床看病。就算学习条文的同时买注解书参考或是老师带领解释条文,但这样会无形中带上他人的主观思维,会固定学生的思维,学习自然走不深远。 广义经方创始人.邓文斌 擅长广义经方的网络教学与线上指导 学习方证并不是一个一个的单独学习方子。我建议最好从类方开始,比如麻黄类方、桂枝类方、附子类方、干姜类方等。从每种类方中最简单的方子开始解剖学习,然后再以这个方子为基础进行延伸学习,这样可使思维系统化,有条理,好记忆,更好的储存知识在脑海中,以便运用,这是经方的优越性之一;而一个一个的去学习互不相干的方子,那是时方的方法,无法体系化,费时又费力。 【转载需注明出处,违权必究】 【后记】 以上内容为邓文斌《广义经方医学丛书.经方方证研修实践录》的总论部分,该书将于2018年正式出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