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粟裕手下悍将、大渡河英雄营长出身的司令员,部队想攻坚不愿打阻击,他说:粟司令员为阻击都睡不着觉。​一番话解开官兵心结

 守望者sw69f8on 2021-01-29

天择杂谈由原国防大学教员、军史专家天择创办,带你进入精彩的军事历史世界。

1948年11月26日拂晓,国民党飞机腾空、坦克隆隆,无数发重型火炮炮弹向纱帽山阵地袭来,巨大的爆炸声使远在数公里外的村民都不禁捂起了耳朵,掀起的热浪使远处的人都感到烫脸。

其时在淮海战场,黄维兵团已被我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一部团团包围于徐州以南的双堆集地区,但是对黄维兵团的围歼举步维艰,而国民党方面为了救援黄维兵团,命令孙元良兵团、邱清泉等数个兵团攻击前进,逐步向黄维兵团靠拢,能否将敌人的援兵阻击住成为围歼黄维兵团的关键。

1948年11月25日,在碾庄圩西北茸山,山东兵团指挥部,华东野战军副政治委员兼山东兵团政治委员谭震林、副司令员王建安、参谋长李迎西、政治部主任谢有法等领导齐聚指挥部,脸上神色严峻。

因为兵团刚刚接到华野的紧急电令,要山东兵团立即进入徐州以南地区指挥8个纵队共19个师63个团,阻击徐州之敌南犯,并限定各部队26日拂晓前全部进入徐州以南津浦路两侧地区展开阻击。

从时间上看,部队只有一天的时间,而且敌人的力量强大,他们抗击的是邱清泉、李弥和孙元良三大兵团,而且敌军在武器装备上占有很大的优势,这注定是一场硬仗。为此王建安根据8个纵队的态势,划分了兵力部署方案。王建安将兵力划分为东路、西路和中路阻击集团,其中第3纵队被划在中路阻击集团。

第3纵队擅长攻坚,其司令员孙继先是红军长征时著名的大渡河17勇士的英雄营长,也是粟裕手下的一员悍将,向来以敢打能拼著名。但是淮海战役一打响,上下个个摩拳擦掌,看着别人打胜仗眼红得很。

而3纵一进战场后,却主要是打阻击牵制,半个多月东迎西挡,马不停蹄,打仗打得很疲劳,消耗大、补充少,而且名誉也少,部队和个人一样,特别是能打仗的部队都有一股傲气,都喜欢争强好胜,都喜欢被人瞩目,总是打阻击战,这引起了很多官兵的怨言。

“我们从南打到北,从西打到东,一直打牵制,光啃骨头吃不上肉。”

“攻坚有名有利,阻击挨打受气。”

官兵们的这些话很浅显,一听就懂,这使3纵队的司令员孙继先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如果官兵都有怨言,这乃兵家大忌,必须要在思想上加以整顿,让官兵们认识阻击战的重要性和光荣性。

作为纵队司令员如此关心政治工作是非常难得的,他和政委丁秋生一合计,成立了“战时政治工作办公室”,专事形势任务教育,在干部会议上孙继先说:

“我们必须明白,在一场战役中,主攻与牵引是互为作用的,都是全局的需要,丢了哪头,都将对整个战役发生不利的影响。肉当然要吃,骨头也必须有人啃。在一定的条件下,啃骨头要比吃肉还要困难。”

“你们知道么,听说粟司令员为我们能否把敌人阻击住睡不着觉。粟司令员什么仗没有打过呀?同志们想想,他为什么睡不着觉?这说明我们担任牵制任务很重要很关键,也非常危险,牵动着全局!我们只要在这里多顶一小时,就会增加一分歼灭黄维兵团的把握。”

官兵们听说粟裕司令员对打阻击都这么重视,心结一下子解开,怨气也就一下子就消了,之后部队和敌人抢时间,迅速构筑阵地,严阵以待。

1948年11月26日拂晓开始,敌人在飞机、坦克和大炮全部上场,向3纵的防御全线攻击,而他们认为孤山集东南纱帽山高地是可以攻克的,然而心中憋了一口气的3纵坚决阻击。

11月26日至30日,在我山东野战兵团的顽强阻击下,邱清泉、孙元良两兵团每日仅推进0.5到1.5公里,却付出了死伤4000余人的沉重代价,最终被阻击在孤山集、四堡、褚兰一线。有力保证了我军全歼黄维兵团。

天择:自古军事与政治就是不分家的,一个优秀的军事指挥员同时必须是一个优秀政治工作者,必须善于摆事实、讲道理,只要把官兵心结解开了,就必然会爆发出强大的战斗力。这一点在如今的企业文化中,也是非常关键的,世界的顶级企业比如华为等为什么能够领先于世界,很重要的是其企业文化能使每个员工充满斗志,同时又有制度保证,这样的企业是打不败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