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历来被人称道?

 lixj1028 2021-01-29

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之所以历来被人称道,是因为这首词是中国最早的文人边塞词名作,奠定了“渔家傲”词牌的魁首之作。

中国的文人词正式产生于中唐。在早期文人词作家中,已有涉及到边塞内容的,如韦应物的《调笑令》(胡马),戴叔伦的《调笑令》(边草)等,但这些词在句式、风格、意境方面都还近于诗,未形成词独有的风格特色。到了晚唐、五代,文人词逐渐成熟,但花间词派和南唐词派的作家中,亦无人写出真正意义上的边塞词,与范仲淹同时的晏殊等人,也仍然把词的题材局限于男女之情和个人日常生活。中国古代真正首创边塞词之作的正是范仲淹。可见,范仲淹不但是伟大的政治家,也是伟大的词家。

《渔家傲》,词牌名。据魏泰《东轩笔录》卷十一说:

“范文正公守边日,作《渔家傲》乐歌数阕,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颇述边镇之劳苦。”

虽然范仲淹以“渔家傲”词牌作了十余首词,但现在仅存这一首。这首词的写作时间约在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之间,即他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之时。

是时,范仲淹站在延州嘉岭山(今宝塔山)的宝塔上,极目远眺,望见延州城内人流熙熙攘攘。此时刚过午后,洞开的城门下进出之人络绎不绝。这种景象,看不出战争时期的边城所应有的那种紧张气氛。只有重新修缮的城墙、城外行进中的士兵、低沉的号角声和远山上的烽火台,时时在提醒着人们不要忘记随时可能到来的灭顶之灾。

山风带着一丝丝寒意,吹得深褐色的落叶飘来飘去,这个时节,五彩斑斓的山野到此时已经笼上了一层淡淡的灰烟,让人们的双目有些迷离,有时会错把远方南飞的大雁当作不知秋悲的山雀。大雁是秋思,大雁是乡愁。据说,南飞的大雁到了南方衡阳的回雁峰就不再南行了,因为它们不忍心继续那更加远离故乡的跋涉。

触景生情,在萧瑟秋风中,五十一岁的范仲淹写下了他作为宋词豪放派先驱的代表作《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是不善于修饰感情的人。他在陕西先后作了十首《渔家傲》,都是反映边关的劳苦、将士的艰辛以及对家乡的思念、对国家的责任。说他是宋词豪放派的先驱,因为在那时的人们看来,宋词就应当是抒发儿女情长的媒介,应当有一种柔婉之美,就如唐朝温庭筠的“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或是南唐后主李煜的“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或是本朝晏殊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而如果一定要用词来描写边塞生活,那也应当像盛唐的边塞诗人那样慷慨激昂,比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或者是“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欧阳修就是这么认为的。读了范仲淹寄来的十首《渔家傲》后,欧阳修谐谑地将范仲淹称为“穷塞主”,因为这十首词都是以“塞下秋来”起始。据说,后来名臣王素出守陕西渭州时,欧阳修也作了一首《渔家傲》相赠,词的结句是:“战胜归来飞捷奏,倾贺酒,玉阶遥献南山寿!”他得意地对王素说道:“这才是真元帅!”可是欧阳修谐谑了他自己。他的这首“真元帅”词流传至今的似乎只有这几句。

范仲淹的《渔家傲》展现的是在以国为家、保家卫国的胸怀之下,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对守边将士的人文关怀,它是一种苍凉而悲壮的美。这种苍凉和悲壮贯穿于有宋一朝,从世代镇守北部边关的杨业及其杨家将到刘平,到狄青、种世衡及种家将,再到将这种苍凉悲壮抒发到极致 之后转为无奈、从“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变成“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的辛弃疾,再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的文天祥,最后到抱着南宋末帝蹈海赴死、将这种苍凉悲壮变为大宋绝唱的陆秀夫,这是大宋辉煌文明的另一条主线,是大宋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此时的陕西边关,苍凉而悲壮的现实无所不在。这种现实无法改变,但人们可以改变它的最终结果。不过,人为的努力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或者是将这种苍凉悲壮化为边境安宁、百姓安居的局面,或者是将这种苍凉悲壮变为更加惨烈的结局。幸运的是,北宋有范仲淹这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忠耿之臣,才让西夏的李元昊们无比畏惧“胸中自有数万甲兵”的“小范老子”。

这首词是作者无比感怀的军中之作。词的上片主要是写景:塞下秋来,萧瑟荒凉,大雁南 飞,长烟落日,边声四起,孤城紧闭,一派黯淡凄凉的边城景色;词的下片主要是抒情,写思想上的矛盾:悠悠的思乡之情与“归无计”的矛盾。而这种矛盾的焦点在“燕然未勒”。强敌未破,功业未立,未能很好地完成守边御敌任务,怎能因思乡而离开边地呢? 这显然是一种积极要求建功立业、御敌报国的思想。“将军白发征夫泪”,将军和征夫的英雄泪与思乡泪流在一起,既有急于建立功业而不可得的苦恼,也有思乡而不得归的不满。就全词而言,它反映了将士们悲凉艰苦的边塞生活和思乡、爱国的思想情绪,表现了作者为国戍边、建功立业的愿望,以及对国事的忧虑和不满,也流露出作者对久戍不归的征夫们的同情。

善于捕捉自然景物的特点,含蓄地抒发自己的真实感情,情景交融,是这首词最主要的艺术特色。上片主要写景,用一“异”字统率全篇各种景物,北雁、边声、峰峦、长烟、落日、孤城、浊酒、羌管等,既有浓厚的边地特色,又富有主观感情色彩。下片主要抒情,情中有景,借景抒情。作者抓住了思乡与爱国这个思想矛盾,反复倾诉:“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此词既写了“遥望秦川、心肝断绝”的悲,又写了“燕然未勒”的壮志,思乡而不得归的悲苦之情与戍边御敌、誓死报效国家的爱国豪情水乳交融,使全词呈现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格调。

《渔家傲·秋思》之所以经久不衰,它把戍边将士的心中之情恰到好处地描述出来。而用词来写边塞的奇异风光,来抒发豪迈悲壮的爱国之情,给词坛带来了新的内容,新的风气,对宋代豪放词的发展,起到了开风气之先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