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儿青春期出问题,和父亲关系很大——基于身边5个案例的分析

 恬淡闲适 2021-01-30
女儿青春期出问题,和父亲关系很大——基于身边5个案例的分析

人一生有三个叛逆期:第一个是2岁左右,称为“宝宝叛逆期”;第二个在7岁左右,称为“儿童叛逆期”;第三个在12岁左右,称为“青春叛逆期”。

在这三个叛逆期中,青春叛逆期无疑是最令家长头痛的。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拥有一定知识,对很多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并且固执己见,一般家长很难说服他们。而且一旦引导不好,极易发生亲子冲突,严重的甚至会造成孩子的精神疾病。

每个孩子青春叛逆期的时间长短也不尽相同,有的很快就过去,回归正轨;有的则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家长备受煎熬。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与家庭氛围、亲子关系,特别是父亲的参与程度有很大关系,这一点在女孩身上表现尤为明显。

女儿进入初中后,我很关注孩子的青春期问题。通过和女儿同学的家长、身边的同学同事以及亲戚朋友深入交流,深感这个问题是普遍存在的,甚至有的还很严重。同时,出现青春期问题的孩子尤其是女孩,都与其父亲的角色缺位、陪伴失位和管理不到位有或多或少的关系。下面,我选取了5个女孩的案例逐一分析:

案例一:

小A是女儿的同学,性格大大咧咧,且自理能力极强,也很有主见。据她母亲讲,小学时女儿就会自己做饭、洗衣等,可以将自己照顾得熨熨帖帖。

小学五年级开始,小A就有青春叛逆期的苗头。六年级时,就愈发严重了。小升初暑假时,她就一个人搬到初中附近的新房里住,而且断然拒绝了父母过来照顾她的请求,扬言:“你们敢过来,我就马上走!”

害怕女儿再一次离家出走(据她母亲讲,以前就曾经一个人坐车跑回外地老家),她的父母只得让她一个人在新房子里呆了一个暑假。直到初中开学后,学习紧张起来,小A才勉强同意父母搬过来。

即使住在一起,小A与父母的相处也并不融洽,特别是和父亲零交流。究其原因,孩子上小学前,在老家由爷爷奶奶带大,而且因为工作太忙,父亲很少陪伴孩子,错过了构建亲子关系的关键期。

孩子长大后,和父亲没有亲密感,两个人自然没有话说,甚至针锋相对,你说是,我偏说不是;你说不是,我偏说是。这种影响也直接体现在学习成绩上,一直不温不火,但父母只能干着急。

分析:都说女儿是父亲的贴心小棉袄、前世的情人,但这是基于从小陪伴孩子,积极参与孩子成长基础上的,一旦错过了孩子成长的关键期,想要修复这种关系就很难了。在这个案例中,在小A小的时候,其父亲的角色就缺位,也造成其很早就开始叛逆,特别进入青春期后,情况愈发严重,持续年时间更长。以小A为例,已经几年时间了,直到现在还是别人眼中的“问题少女”(仅指性格)。

案例二:

小B是同学的女儿,今年已经初三了,身材高挑,长相甜美,开朗活泼,才艺也不错。在我看来,妥妥的是别人家孩子。

前段时间,同学突然给我打电话,询问起孩子初中转学长沙后,能读怎样的高中,有没有办法进公办高中。

我才知道,因为和母亲发生冲突,小B不想呆在老家,坚决要求转学。没办法,同学只能在初三开学后不久,想办法将女儿转至长沙一所民办初中。因为没有参加长沙提前科中考,能不能读长沙的高中,有没有高中可读,现在都成了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来几年前,同学为了寻求更好发展,辞去公职去了沿海。尽管收入不错,但异地工作,而且企业压力大,回家时间少。他妻子在老家也有一份很稳定的工作,不愿意辞职,加上沿海房价高,举家迁居不现实。因此,只能两地分居。

加上二宝出生,所有的家庭重担都压在了妻子一个人身上。小B进入青春期后,屡屡和母亲发生冲突。以前,同学还可以充当润滑剂,起到调节作用。现在则鞭长莫及,且平时和女儿相处的时间不多,女儿也不在愿意听父亲的。于是,造成了现在的局面。

以前,小B在小学成绩不错,可自从进初中后,学习成绩每况愈下。现在找的这所民办初中,走的国际化路线,学生将来不准备参加国内高考,读完初中或高中后直接出国。和长沙其他初中相比,学校抓得不严,学生整体成绩较差。而同学暂时没有这种想法,希望女儿能找一所好高中,继续国内的学业。

用他的话来说,不管好坏,先混张大学文凭,以后的发展再说。足见其有多无奈。

分析:要帮助女孩平稳度过青春叛逆期,需要父母双方共同参与。在这个案例中,小B的父亲在这个时期缺位,而妻子平时就比较强势,加上有了二宝,对小B的照顾肯定不如以前。而青春期的女孩是最敏感的,加上初中学业压力,母女之间不可避免爆发冲突。如果父亲和女儿关系好,能及时缝合她们之间的裂缝,可能不至于走到今天这一步。

案例三:

小C是表哥的女儿,因家庭条件一般,从小就懂得察言观色,乖巧懂事,自尊心也很强。

表哥长期在外地打工,女儿一直由表嫂照顾。尽管日子过得有些辛苦,但从来没有亏待女儿。而且可喜的是,女儿很争气,从小学到初中,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也顺利考入了县城最好的高中。

但是,当一切正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时,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让这个家陷入了困境。

高一时,小C与同学发生争吵。对方骂了侮辱父母的脏话,一怒之下,小C动手打了对方。

在没有问清缘由情况下,表哥一味责怪孩子。本来对女儿关心不够,而且事件的缘由是为了维护父母。小C一时想不通,竟患上了轻度抑郁症,整天将自己关在房间里,不愿意去上学。这让表哥悔之不及。

分析:父亲对女儿要有足够的了解,才能找准和她相处的定位。在这个案例中,显然父亲对女儿不够了解,在听到女儿和同学发生纠纷后,不问青红皂白,将所有的责任都推在女儿身上。在外面受了委屈,在家中得不到安慰,正处于青春期的小C顿时感到无所依靠,一时思想上没有转过弯来。这也给所有的父亲提出警醒,对处于青春期,又比较敏感的女孩,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解开她的心结。

案例四:

小D是女儿的同学,看上去很是乖巧,说话也轻言软语,在班上成绩一直不错。我一直认为她在家里是个乖乖女,即使是青春期,也不会有大的问题。

可到了初一下学期,小D的成绩下滑很厉害,特别是期末考试,由以前稳居班上前10滑落到了20名开外。

我感到很迷惑,在她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一次和小D的母亲交谈,我找到了问题症结所在。小D的父亲是转业军官,平时对小D管教很严。在这种情况下,父女之间的关系总有些紧张。

导火索是初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小D成绩进步很大,进了班级的前5名。可是,父亲不但不及时给予奖励和鼓励,反而认为她还可以更努力,成绩也应该更好。

这让小D很沮丧,认为不管自己如何努力,取得怎样的进步都得不到父亲的肯定。意志变得消沉,选择不再努力,而且和父亲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分析:孩子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对外部评价,尤其是关系最亲密的父母给予的评价是很在意的。在这个案例中,父亲对女儿过于严厉,一味给孩子施加压力,他不清楚女儿身上背负的学习压力已经很大了,这时候应该做的,是适当给女儿减负。比如当她取得进步时,及时给予鼓励,这样既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孩子精神负担,也让孩子有努力的动力。

案例五:

小E是同事的女儿,从小学时起,成绩就差强人意。

同事的老公工作忙、应酬多,一直以来陪女儿的时间就很少,父女间的关系也不亲密。

小E读初中后,因家里距学校很远,且同事刚生了二宝,没有办法过去陪孩子。于是,初一时不得不让她寄宿。

但还没过一个学期,小E就不乐意了。一方面感到很孤独,另一方面觉得父母眼中只有弟弟。不但成绩变得更糟糕,而且每次周末回家,和父母也多以争吵收场。

为了女儿,同事不得不在学校附近租房,平时由孩子的父亲在那里照顾。可父女关系一般,父亲不能说、不能管,情况并没有明显好转。特别是只要一谈到学习,小E马上就痛哭流涕。

现在同事对孩子的唯一要求就是心理健康、身体健康,至于学习,能到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了。

分析:在这个案例中,父亲是缺位的。尽管一直陪在女儿身边,但人在心不在,也很难有好效果。青春期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的关心和照顾,不是万不得已,不要让孩子寄宿。一方面孩子的自控力不够,很容易沾染上不良习惯,譬如过多地使用电子产品等;另一方面如果孩子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在缺乏监督情况下,很难指望她的成绩有多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