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政治是条不归路,没有撤退可言

 泥土清香 2021-01-30

原创 敖让 资治通鉴读史悟道 2020-07-28

【材料】《资治通鉴》汉纪 孝安皇帝 元初六年 公元119年
是岁,太后征和帝弟济北王寿、河间王开子男女年五岁以上四十馀人,及邓氏近亲子孙三十馀人,并为开邸第,教学经书,躬自监试。
诏从兄河南尹豹、越骑校尉康等曰:“末世贵戚食禄之家,温衣美饭,乘坚驱良,而面墙术学,不识臧否,斯故祸败所从来也。”
【译文】本年,太后征召和帝的弟弟,济北王刘寿、河间王刘开五岁以上的子女,共四十多人,以及邓氏家族的近亲子孙三十余人,为他们建立官舍,教学儒家经典著作,邓太后亲自监督考试。
她下诏给堂兄河南尹邓豹和越骑校尉邓康等人说:“处于末世的皇亲国戚和官宦人家,穿暖衣、吃美食,乘坚车、驱良马,但对待学术,却如面墙而立但目无所见,不知善恶得失,这是历代发生灾祸和走向败亡的原因。”
【解析】邓后突然让贵族子弟聚到一起念书,到底想干什么?我认为邓太后可能有以下几个目的。
一、备突变
邓后聚集贵族子弟,名为读书,我看也有当人质的意思,这么多贵族子弟,个个都是掌上明珠,聚集在一起读书,安全重要有保障吧?
这就给了邓太后重兵保护官舍的理由,名为保护,实际可能有扣押的意思,封闭式读书嘛,效率更高。
一旦情况有变,只要掌握这所贵族学校,就可以保证济北王、河间王以及邓家所有近亲不分裂,一个两个人质或许作用不大,这么多人质,搁谁都得三思而后行。
就算万一人质的父族能舍弃,毕竟只是五岁以上,父族还有五岁以下的继承人,但母族是不会放弃的,母族一旦放弃了人质,就失去了小圈子里分蛋糕的资格,虽胜不如败。
所以一旦情况有变,母族是绝对不会跟着父族反对邓太后的,而诸侯王和邓氏近亲多是达官显贵,联姻无数,人质的母族不背叛邓太后,父族也就翻不起多大的浪了。
二、谋废立
邓后聚集这么多贵族,教授儒家经典,还亲自考试。为啥亲自考试?这是担心有人借机帮助人质作弊以谋取私利,为了维护考核的绝对公正。
为什么要维护考核的绝对公正?是为了在刘家后代中挑选优秀的人才。为什么要将这些人挑选出来?邓后恐怕有再次废立皇帝的心思了,因此这是在找合适的储君。
我们来看看东汉后世的皇帝都是什么人?安帝死,北乡侯刘懿继位,在位不满一年,死,这是济北王刘寿的儿子。
再往后就是安帝系继位,顺帝、冲帝都是汉安帝刘炟的子孙,总共在位20年。
再往后就是桓帝,桓帝是刘翼的儿子,刘翼是材料中河间王刘开的儿子,在位22年。
再往后就是灵帝、献帝,灵帝刘宏是刘苌的儿子,在位22年,刘苌是材料中济北王刘寿的儿子。献帝大家都知道,是个傀儡,是灵帝的儿子,在位31年,直到曹丕篡汉。
我们可以发现,安帝之后,具有皇位争夺权的大概分为三个派系,一个是安帝系,一个是济北王系,另一个是河间王系。
邓后这是把这两个具有帝位争夺权的诸侯王后代,聚集在洛阳,还亲自监督考试?恐怕不只是扣押当人质这么简单,应该还有谋废立的倾向,想在济北王系、河间王系挑选合适的预备继承人。
安帝106年登基,材料中是119年,已经在位十三年,恐怕邓后对安帝已经心生不满了。
我们继续把资治通鉴往后翻,这种倾向就看得更加清楚了:
永宁元年,公元120年,夏,四月,己巳(十四日),绍封陈敬王子崇为陈王,济北惠王子苌为乐成王,河间孝王子翼为平原王。
注意其中的关键点,封河间王刘开的儿子刘翼为平原王,这个刘翼,恐怕就是邓后一年教学考察下来,准备顶岗安帝的继承人了。
平原王是什么概念?平原王是汉和帝长子刘胜的封号,平原王刘胜死于114年。邓后是和帝的皇后,立刘翼为平原王,意在让刘翼去续和帝的香火,这一点后汉书说得更直白:
永宁元年,太后又立河间王开子都乡侯翼为平原王嗣。
安帝并非和帝直系后代,而是清河王刘庆的儿子,是和帝的兄弟的后代,邓后这是有想把老公的断腿,给接回来的倾向。
三、留变招
此时已经是119年12月了,邓后121年2月病倒,3月去世,间隔不过一年多点时间。
邓后应该是在公元119年就已经感觉身体不太好了。所以走了这一步疑棋,为的是给家族留个变招。
这一步棋,翻手为人质,这是符合安帝利益的;覆手谋废立,这是符合在野诸侯王利益的。实际上是邓太后留的变招。
安帝94年出生,106年继位,当时年仅十三岁,材料中是119年,安帝已经26了,还在当傀儡皇帝。
安帝并非邓太后的儿子,若邓太后真想再次废立皇帝,不会让安帝长这么大,布局这个变招,其实也是想敲打安帝,希望他痛改前非。
如果邓后真铁了心要废安帝,早就动手了,根本不会走立刘翼为平原王这一步。
(安)帝少号聪明,故邓太后立之。及长,多不德,稍不可太后意;帝乳母王圣知之。
太后征济北、河间王子诣京师,河间王子冀美容仪,太后奇之,以为平原怀王后,留京师。
王圣见太后久不归政,虑有废置,常与中黄门李闰、江京候伺左右,共毁短太后于帝,帝每怀忿惧。
比如说邓后当初立安帝为皇帝,就是一气呵成的,就是邓家兄妹几个私下连夜商量出来的,时间极短,根本没有现在这么拖沓。
八月,辛卯,(殇)帝崩。癸丑,殡于崇德前殿。太后与兄车骑将军骘、虎贲中郎将悝等定策禁中,其夜,使骘持节以王青盖车迎清河王子祜,斋于殿中。
皇太后御崇德殿,百官皆吉服陪位,引拜祜为长安侯。乃下诏,以祜为孝和皇帝嗣,又作策命。有司读策毕,太尉奉上玺绶,即皇帝位,太后犹临朝。
此时立刘冀为平原王,故意这么拖沓,一方面是敲打安帝,希望他痛改前非。另一方面也是给自己的宗族留条后路,一旦自己死了,若安帝要反攻倒算,邓家兄弟可以合理合法废掉安帝,另立平原王刘翼为帝。
正是因为走了这个程序,朝臣都知道这是太后生前的意思,而不是邓家兄弟自作主张,从而更具有合法性,更能获得朝臣的拥护,更站得住脚。
及太后崩,宫人先有受罚者怀怨恚,因诬告太后兄弟悝、弘、阊先从尚书邓访取废帝故事,谋立平原王。
帝闻,追怒,令有司奏悝等大逆无道,遂废西平侯广宗、叶侯广德、西华侯忠、阳安侯珍、都乡侯甫德皆为庶人,邓骘以不与谋,但免特进,遣就国;宗族免官归故郡,没入骘等赀财田宅。徙邓访及家属于远郡,郡县逼迫,广宗及忠皆自杀。
又徙封骘为罗侯;五月,庚辰,骘与子凤并不食而死。骘从弟河南尹豹、度辽将军舞阳侯遵、将作大匠畅皆自杀;唯广德兄弟以母与阎后同产,得留京师。
复以耿夔为度辽将军,征乐安侯邓康为太仆。丙申,贬平原王翼为都乡侯,谴归河间。翼谢绝宾客,闭门自守,由是得免。
可惜的是,邓骘侥幸心理比较重,认为自己无愧于安帝,并没有走邓后铺好的这条路,而是选择了不抵抗,想要以妥协来和平落地,最后侥幸落空,不得不以自杀来结束这一切。
如果邓骘走了妹妹邓绥留好的路,或许故事还能继续下去。
掌握在自己手上的才叫命运,寄希望于他人的那叫侥幸。若自己走到了绝路,那是技不如人,死得其所;若侥幸落空,岂不仰天长叹,悔之晚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