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故纳新】 这几天读张磊的《价值》,才读了一半多,思想受冲击很大,的确到了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的地步。半夜醒来,复盘一下自己过去20年的投资思路。 2000年开始读研究生,学习现代金融理论,有些金融理论都是诺贝尔奖得主发明的,让我很着迷。我是天生的行动派,边学理论边实践,读研期间就开户做股票了。前八年运用的都是现代金融理论,曾经爆过仓,之后也赚过钱,但没逃过2008年金融危机,历年的盈利一把赔光,本金还是那个本金,浪费了八年青春时光。 2006年通过王强总了解到可以运用巴菲特价值投资方法赚钱,一下子豁然开朗。然后自己读了大量的介绍巴菲特、芒格思想的书籍,并且把西方很多投资大师的书籍也一并看了,包括彼得林奇、邓普顿等等。从这些大师身上感受到,投资是一门实践的艺术,不是像数理化一样的精确科学,估计自己靠现代金融理论很难摸索出成功之道。坦率讲,2006至2008年虽然在学习巴菲特价值投资,但内心并不完全信,做股票依然是想赚快钱,瞎炒热点,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被“收拾”了。然后痛定思痛,皈依“巴”门——全面彻底学习巴菲特式价值投资。2009年all in贵州茅台,一直持有到2012年4月末。之后几年,是我期货投资的激情燃烧岁月,就不多说了。 从2009年至今,我严格实践巴菲特式价值投资,是巴菲特忠实信徒。过去五年,重仓了贵州茅台,实现了人生第一个十倍股的夙愿。然而,过去一年,领涨的大部分是互联网巨头,我虽有配置,但没重仓。这让我反思,是坚守巴菲特方法,还是学习新的投资方法?巴菲特基本不投科技股,我也基本不碰。但科技引领人类未来,怎么能不投呢?思想斗争,举棋不定。 当看了张磊的《价值》一书,我终于明白了,巴菲特主要投不被世界改变的优秀企业,张磊主要投改变世界的初创公司,前者比较容易,后者更难。但是难能可贵,难的事一旦做对了,获利也非常丰厚,的确值得做。如果一直按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方法,对还没盈利记录的互联网巨头是没法下手的,比如亚马逊、美团、拼多多等。巴菲特不投的公司,我基本不投,因为潜意识里是百分之百、不折不扣学习巴菲特。但高瓴也学巴菲特,却是辩证的学,形成自己的套路去实践价值投资,并拓展了巴菲特式价值投资的内涵。比如,巴菲特看中的标的都有多年的稳定盈利记录,而张磊投得很多初创公司前几年都没盈利记录,但不妨碍他重仓投进去。这背后的逻辑,应该是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张磊投的项目高度依赖于人——创始人,看对人就成功了一大半,他有一套标准评价人。巴菲特强调在能力圈范围内做简单的事,张磊则强调通过不断学习来拓展能力边界,捕捉更多的投资机会。 回顾巴菲特的投资历程,也是不断进化的,从格雷厄姆到费雪。张磊的价值投资,跳出了巴菲特的框架,运用投资的第一性原理寻找投资机会,效果非常好,值得学习!投资理念,需要坚守,才能行稳致远,但也需要自我突破,吐故纳新,与时俱进,才能上一个台阶。这是读《价值》最大的收获! |
|
来自: 新用户41015886 > 《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