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胡兰的故事

 昵称28188558 2021-02-01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文水县云周西村一个农民家庭,母亲早亡,继母将刘富兰名中的“富”字改为自己的姓氏“胡”,寓意着母女情深。刘胡兰在抗日战争的暴风雨中度过了童年时代,1942年,年仅10岁的刘胡兰便当上了儿童团团长。她经常和小伙伴们为八路军站岗、放哨、送情报。有一次,八路军包围了敌军一个团,县妇联干部奉命组织民兵担架队支援前线。刘胡兰和几名妇女也要支前。部队首长劝她们:“前面正在打仗,很危险。”刘胡兰果敢地回答:“战士们都不怕,我们是女民兵,也不怕。”刘胡兰在前线表现得十分勇敢,为伤员包扎伤口,帮助战士们运送弹药,一直忙到天黑,战斗结束后才撤回来。这时的刘胡兰仅仅13岁。

残酷的斗争环境,塑造了刘胡兰胆大、机警的个性,磨炼了她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意志。由于她多次出色地完成任务,党组织对她更加信任,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县党组织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40多天的学习,使她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阶级觉悟有了进一步提高。回村后,她担任云周西村妇救会秘书。与党员一起发动群众斗地主、送公粮、做军鞋,还动员青年报名参军。刘胡兰在斗争中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成长,于1946年6月被批准为中共候补党员。这一年,她仅14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