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平洋海战之141:截杀过程

 pf2019 2021-02-01

日军的伊号作战是在4月7日正式开始,山本五十六对此行动相当重视,3日从特鲁克飞往拉包尔亲自坐镇指挥。16日行动结束,日军纸面收获不小声称击毁175架盟军战机28艘舰船,但实际上,盟军损失只25架战机3艘小军舰而已。

行动结束前,山本决定到前线视察-------海军在西南太平洋干了这么久,他还没去过前线,而且瓜岛之战海军损失巨大,有必要上前线给士兵打打气。

话说尼米兹就没必要这么干,因为在瓜岛赢了。更重要的,是埃塞克斯号航母已经入役之外,约克城(CV-10)、列克星敦(CV-16)、邦克山(CV-17)此时都已下水,无畏号(CV-11)将于几天后的26日下水。

美军损失的航母即将满血复活,准备凭实力碾压日本帝国,士气这东西,珍珠港事件那天就已经从负到正瞬间爆表。

太平洋海战之141:山本之死

山本的视察地点是布干维尔岛南部肖特兰岛上的日军基地,肖特兰岛上没跑道,所以他的座机是要降在巴拉莱岛上。巴拉莱岛,就是前一节说的那恶魔岛。

老大视察当然要事先安排,13日,拉包尔致电日军基地,告知了山本五十六一行将于当地时间18日清晨0800起飞,1000到达巴拉莱岛,然后坐船到肖特兰岛…….。电文极其详细,起飞到达时间之外,座机型号、飞行路线、护航机队数量乃至中午进餐时前线哪个飞行中队人员作陪,均详细列出。

生怕前线招待不周。

日本人在这里犯了个致命错误:偷懒或者说过于自信,不是将山本的行程面交前线指挥员,而是采用发报的方式。此前的4月1日,日军刚刚将密码从JN-25C改成D,日军觉得很保险。

但盟军破译能力远超日本人的预料,日本人此时都不知道自己最高级的密码-------外交密码------已被破译,珍珠港事件前夕美国政府是有准备的。当时海军通讯不是非常多,所以只破了大约一成,不知道具体的攻击地点。

开战之后海军电文徒增,案例越多其中的规律越容易被发现,破译难度相应减小。至中途岛海战时,美军已能实时破译日舰指令。

题外话就是有人假设英国跟日本帝国独斗的话,究竟谁能胜出。俺觉得以当时的兵力,日本人前期会占上风,但后期会完蛋。原因,是基础研究方面日本帝国远远不如英国,比如雷达、喷气发动机还有这密码学,以及密码学背后的数学。

日本帝国出不了图灵这样的神级人物。在基础研究上与欧洲抗衡,是六十年代之后的事了,日本已经变成了日本国,而不是日本帝国。

回来。

电报是13日下午时间1755从拉包尔发出的,驻肖特兰岛的少将指挥官城岛高次收到电报后,不是高兴而是愤怒。他认为如此重要的信息,通过电报发送是极其轻率乃至愚蠢的,于是他亲自飞往拉包尔面见山本,试图说服山本放弃此行。当然失败了。

但城岛高次猜的挺对,就在肖特兰岛的日军收到电报后几秒或者几毫秒之后,盟军驻珍珠港、华盛顿以及澳洲布里斯班情报站都收到了这无线电信号。

18小时后,珍珠港站最先破解了电报的主要内容。37岁的中校Alva Lasswell曾经在日本培训过三年日语,虽然电文不完整但大部分可读,看着电文他心情是超级舒畅的:“中大奖了”。于是他将电文交给了莱顿,莱顿面交尼米兹。

随后,华盛顿及布里斯班的情报站相继破解,证实了珍珠港站的正确性。

比起中途岛海战中美军实时破译日军通讯,这18个小时实在太长,猜测应该是新密码的缘故。

层层上报,这电文到了罗斯福手里。

太平洋海战之141:山本之死

以前俺看到的一个中文版中,提到罗斯福做决定前曾经向牧师咨询刺杀山本的正当性,但目前没在E文中看到这说法。考虑到现在的网络问题,这说法不一定对,但也不一定错。

之所以提这个,是很久以前看到说谢尔曼火烧亚特兰大时,成千上万名老人和妇女拒绝离开,白发苍苍的老人抱着北军士兵大腿声泪俱下苦苦哀求不要烧了他们的房子,却被毫无人性的士兵一脚踢开,无情地。活灵活现身临其境地。

可俺学了E文之后,找半天却没见任何E文提到这事,且不说E文记录的可信度问题,是根本没找到这样的记录。只能说,当时是有人用中文记录下了这一幕吧,呵呵。烧亚特兰大的时候,其实城里没几个人。

罗斯福没做决定,让海军部长诺克斯定夺,但诺克斯也没下令,只是让尼米兹看着办。尼米兹跟哈尔西商量之后,认为狙杀山本有利有弊。

有利,是日军中指挥能力最强者就是山本,潜在的替代者均不及此人,所以山本可杀;虽然美军士气爆表没得升了,但由此打击日军士气,这士气的差距还是可以加大啊。

有弊,是山本曾经留学哈佛属于亲美派,而且将来可能进入内阁,这样的话,有可能缩短战争时间,这样干掉他有点可惜;再就是情报来源问题,日军可能会猜到密码已被攻破,因此大改加密方式。

权衡利弊之后,尼米兹下令狙杀山本。

再题外话。

之后有报纸说兰菲尔自称看到了诺克斯签署的手令,不过俺比较怀疑,因为海军部部长是海军老大,兰菲尔不过是个上尉而已,这说法不太可信。就像有说法是日裔美军Harold Fudenna自称是他解读了电文,并向西南太平洋的第五空军副手Ennis Whitehead提供建议,但实际上,并不可信。

回来。

击落山本,日军当然会怀疑密码被破,为这事暴露自己的破译能力当然不划算。但尼米兹跟哈尔西觉得可以另找托词:对外称是荒岛上的观察员看到了日机,于是巡逻中的美军战机前往拦截。

这故事编的,俺觉得有点自欺欺人:怎么可能有这么巧的事?而且之前雷达、观察员都没见过这批战机,怎么就突然冒出来?日常巡逻带副油箱?

因为这这破译能力的问题,丘吉尔向罗斯福表达了反对意见,但罗斯福没听。英国情报部门事后不爽也是这原因,再加上自己老大的话没分量,更恼火。

这里,是英国人没被山本砍到,痛不在自己身上所以会反对。真砍到自己身上英国人是啥反应?看看胡德号被击沉之后,英国人是怎么追杀俾斯麦号的,呵呵。

人都这样。

狙杀山本五十六的命令是17日下达的,行动代号“复仇”(Operation Vengeance)。从小处说,这是为珍珠港的2403名遇难者复仇;往大了说,是为美国人复仇,因为任何美国人都可能是那2403人中的一个。

太平洋海战之141:山本之死

哈尔西手下掌管所罗门群岛陆航的,是56岁的海军上将Marc Mitscher,在他的命令下,美军早几天就已经制定了狙击计划。

盟军在荒岛上有观察员,日军当然也有,战机从瓜岛出发直扑目标就很可能被发现。最稳妥的办法,是从瓜岛起飞之后向南、向西,在所罗门群岛西南绕一圈之后,在布干维尔岛截击山本。

但绕这么一圈是1000公里,加上回程600多就是1700公里,再加上作战的十分钟用油…….战机的选择余地就很小了。

此时,瓜岛能用的战机就三种:F4F野猫、F4U海盗以及P-38G闪电。野猫腿最短只能跑1300公里,直接淘汰;海盗相当皮实跑的最快,但航程勉强只有1600公里,作战半径只500公里。

P-38G是唯一的选择,这东西的转场航程高达5300公里,(无聊的量了量,能够从瓜岛飞到东京湾附近迫降,游22公里就能上岸),作战航程2100公里,加上两副油箱,够了。

不过说实话,5300公里航程是之后的改进型,这时的P-38应该跑不了这么远。1942年中的时候,P-38加副油箱才跑4000公里,还是空载。不过就凭这航程,P-38在大西洋上两次加油之后,是第一种凭自己的动力到达欧洲的战机。

废了那么多话,反正就是选了P-38G。

装备方面,P-38G是一门20mm机炮外加4挺12.7mm机枪。火力属于中等,比野猫多了一门炮,但海盗有4门炮或者6挺机枪的选择,比这战机强。

狙击队由4名刀手及14名护卫组成,为防止意外,这配置中包含有两名冗余人员,事后证明这相当明智。

队长是陆航339中队队长,29岁的米歇尔(John William Mitchell)。他是20岁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加入陆军,1939年从芝加哥大学拿了另一个学位之后,年底加入陆航。

1942年初,米歇尔来到南太平洋的斐济当教练,11月入驻瓜岛。教练上阵当然会比较厉害,几天之内就击落三架日机,论功行赏米歇尔升少校掌管339中队,不久339中队换装P-38G,在这闪电上,米歇尔又击落5架日机,成为王牌。

28岁的兰菲尔(Thomas George Lanphier Jr.)是斯坦福毕业,跟米歇尔一样他也是从斐济调往瓜岛前线。战绩上他只有4架还不是王牌,比米歇尔的战绩少但兰菲尔这4架都是零战,所以,差也差不到哪去。

26岁的巴伯(Rex T. Barber)是俄勒冈州立大学毕业,跟前两位一样到了瓜岛之后,他的战绩是一架轰炸机跟两架零战。

兰菲尔飞长机巴伯飞僚机,这是两位刀手。

另两位刀手是Jim McLanahan跟Joe Moore,因为没成名所以找不到详细的记录。正常推测的话,他们一定有、而且是在P-38上的击落记录,但又不是王牌,跟前两位情况差不多。

P-38进入瓜岛时间不长,所以担任护卫的14人中,应该是有零战绩的新手-------P-38上零战绩。此外,这18人里有10人不属于339中队,是从其他两个中队抽出来的,可见这18人是一时之选。

这里有个问题俺找了很久都没弄清楚:《空军杂志》2006年一篇《Magic and lightning》说当时的瓜岛就这18架闪电,跟139节说的瓜岛只有76架战机比较相符;但339中队应该是整体换装的,光这一个中队就有20来架了。有点累,对这细节感兴趣的同学继续找吧。

太平洋海战之141:山本之死

18日早上,时间0710,狙击小队开始从瓜岛起飞,这时,山本一行还没出发。但这任务一开始就非常不顺,Jim McLanahan起飞时爆胎,回去了;几分钟后Joe Moore发现副油箱不供油,也只能回去了。

非常不巧,这两位都是刀手。

米歇尔示意霍姆斯(Besby Holmes)担任长机海恩(Raymond Hine)担任僚机替代两位返航者,担任刀手的角色。

为躲避日方雷达,机队飞在超低空,10米左右的高度。高度太低眼前就一片大海,无法根据地形判断自己的位置,全队就跟随队长米歇尔飞,他在前一天塞往机舱里塞了个舰用罗盘,根据方位/航速确定计划中四段航程的拐点。

对无线电导航频率不很清楚,但俺猜测是飞行高度太低,躲过雷达的同时也躲避了高频的导航信号,收不到,所以只能用罗盘。

两个多小时的航程中,低纬度的酷热让人蒸桑拿一样难受,但同时,海面无穷无尽的波浪波浪波浪也让人昏昏欲睡。队员Douglas Canning提神的方法挺有意思:数鲨鱼。两个多小时下来,他发现了48条鲨鱼1头大鲸外加一个巨大的魔鬼鳐。

太平洋海战之141:山本之死

时间0944,超低空飞行近800公里之后,狙击队比预定时间提早1分钟抵达皇后湾,航线正对海岸。按预定计划,全队开始往1000米的高度爬升,同时进行武器试射。

就在这时,估计是数鲨鱼练出来的眼神,Douglas Canning发现了山本机队,于是打破无线电沉默他呼叫道:“妖怪出现,11点钟方向”。

山本座机的巡航高度大约是1500米,而且正在下降,零战在后方约2000米的高度护航。

米歇尔带队右转,与山本机队呈平行同向的状态,同时他命令队员扔掉副油箱准备战斗。所有战机转向后以30度仰角全力爬升,只两位例外:后备转正的刀手霍姆斯跟海恩。

霍姆斯的副油箱出了问题扔不掉,再三尝试之后那油箱还是没扔掉,无奈之下他只好牺牲高度做了一个俯冲拉起的大过载机动,总算扔掉了油箱。作为僚机,海恩全程跟随。

P-38爬升后,惊讶地发现日军机队中居然有两架一式陆攻,而不是电报中的一架。两轰炸机的顺序是山本五十六在前,参谋长宇垣缠在后。日军也发现了美军战机,零战开始与美军缠斗。

这时,队长米歇尔跟他的僚机看到了让人意外的一幕:作为刀手队长,兰菲尔居然放下自己的目标不管,与零战缠斗起来。要知道,刀手的任务是“不惜一切代价”打下山本,也就是说,哪怕撞也要撞下来。

之后的事情,不同的飞行员各说各话,山本座机被击落有不同的版本。但兰菲尔说的“躲避山本座机背部机炮射击”是硬伤:为了放行李,背部炮塔是空的。所以兰菲尔的说法就忽略吧,这里按巴伯的说法,俺觉得比较可信。

兰菲尔跟零战缠斗,但僚机巴伯没那么傻。山本的座机迅速降低高度,巴伯跟着横滚急降,但他没看到第二架,即宇垣缠的座机就在他下面,所以巴伯这一滚差点砸到了宇垣缠,还好机师Hiroshi Hayashi反应迅速,急转避开了。

机师在随后的坠机中生还,证实他确实躲了这一下。

拉平之后巴伯定下神来,发现自己正处在山本座机后方偏左的方位。距离之近,已经到了不可能打不中的程度,而且因为P-38速度快,距离还在迅速拉近。

巴伯没多想,枪炮齐发从山本座机的左侧机头一直横扫到右侧发动机,然后猛踏左舵,在几乎与日机垂直的方向上继续扫射,子弹甚至穿过机身打到了左侧的发动机。日机立刻失速左倾,从300米的高度上直坠地面。

这一幕被几千米外的宇垣缠看到了,震惊之下他脑子里一片空白,只是抓着机师的肩膀指着山本的方向:“看,看”。

这时候,甩掉副油箱的霍姆斯来了。

宇垣缠的座机往海上逃,霍姆斯与海恩在后面追,但两机极速一个是428一个是666公里/小时,宇垣缠根本就不可能跑掉。被霍姆斯打中起火之后,巴伯也赶到,将这一式陆攻彻底打入海中。

但宇垣缠跟正副机师生还。

山本座机比较倒霉,11人全部挂了。

美军的损失是一架战机一名飞行员,担任僚机的海恩被零战击落。

太平洋海战之141:山本之死

大功告成,狙击队迅速脱离接触返航瓜岛。估计是强行甩掉副油箱的缘故吧,返航中霍姆斯的战机出了点问题,还好,虽然没能坚持到瓜岛,但降在了瓜岛附近的拉塞尔群岛,是盟军控制的地盘。

海恩获追授海军十字勋章,不过他是陆军。

山本五十六的尸体在次日被寻获,验尸后,确定致命一击是从左下颚至右眼穿出的贯通伤,估计是机炮或者机身残片所致。应该不会是.50的子弹,这么近的距离被这子弹击中的话,整个头都没了。当然,被障碍物吸收能量再击中,另说。

尸体在布因火化后送回拉包尔,23日送到特鲁克,由他最后的坐舰武藏号送回日本本土。全程密不发丧,直到5月21日才为他举行了葬礼。

美国人对此当然一无所知,直到葬礼广播后罗斯福才知道山本挂了,说“天哪,太可怜了”。好吧,后一半是俺加上去的;)。私下里,各将领当然都很兴奋,麦克阿瑟说的是“珍珠港下的白骨终于可以安息了”(大意)。

但认真说起来,美国人是真的无法在18日就确认山本死亡,比如宇垣缠就活了。

因为击落山本过程各有说法,军方打哈哈把山本座机算兰菲尔与巴伯一人一半;宇垣缠的座机算霍姆斯与巴伯一人一半。

巴伯命是蛮好的,降落之后他的战机上数出了100多个弹孔,可见当时情况之凶险。而他一心专注于目标,甚至没觉得有零战在打他,也是难得。

巴伯命好也体现在另一个战场:1944年他跟随449中队转战中国,击落三架日机后,在九江上空被日本人打下来了,不过他没事,被救起之后送到了安全区,应该是重庆吧。

太平洋海战之141:山本之死

最后,山本虽然以严守计划著称,但当时他是打算先在布因降落,然后再飞巴拉莱岛。米歇尔选定的拦截点在布因之前而不是布因与巴拉莱岛之间,也是侥幸。如果真的选在后面的话,山本就活了。

最后的最后,是人都会错,俺看到有相关E文提到布因(Buin)的时候,说是个岛,但实际上那是布干维尔岛上的一个小镇。出现这种硬伤之后,全文的可信度大打折扣。所以不管做啥,多看一些东西交叉印证一哈比较好。

接着天马行空就有了最后的题外话:交叉印证真的很重要。很久以前俺学一个应用程序时,看着书一步一步做居然都没得到想要的结果,直到看了第二本书,才发现那一步一步中,有一步是错的。一口老血喷出之后,从此对书有了戒心,除非是自然科学类的教材。

所以,再次声明哈,俺码的这些东西不是文章更不是书,不保证就是真,只是尽力保真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