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左传—桓公八年(1)

 书虫小确幸 2021-02-01

八年春正月己卯,

己卯,十四日。

烝。

无《传》。

桓五年《传》云:“闭蛰而烝,过则书。”闭蛰当夏正之十月,去年闰十二月初一丁酉冬至,今年实建丑。此春正月当夏正之十二月,所谓“过则书”。《穀梁传》云:“烝,冬事也;春兴之,志不时也。”亦是此意。杜《注》云“为下五月复烝见渎也”,或亦有此意。孔《疏》引卫氏之说,所谓一责过时,二责见渎。

天王使家父来聘。

无《传》。

家父,天子大夫。《诗小雅节南山》之末章云:“家父作诵,以究王訩。《节南山》为刺幽王之诗,两家父相距近百年,必非一人。孔颖达《毛诗节南山正义》以春秋之时,赵氏世称“孟”,智氏世称“伯”,仍氏亦或世字“叔”,则家父以父为字,或累世同之。杜《注》以家为氏,何休《公羊注》以家係以采邑为氏。

《诗小雅十月之交》“家伯维宰”,郑玄《注》谓“家伯”是字。

夏五月丁丑,

丁丑,十三日。

烝。

无《传》。

秋,伐邾。

无《传》。《公羊》例作“邾娄”。

冬十月,雨雪。

无《传》。

此年建丑之十月,夏正之九月,不应有雪而雨雪,故书。

祭公来,遂逆王后于纪。

隐元年有祭伯,疑即此人。此称祭公,或此时为天子三公。此是为周桓王迎接王后,此时桓王立已十六年,岂有天子即位十六年然后娶后之事,其非初婚可知。《白虎通》与《王度记》皆谓“天子诸侯不再娶”,考之《三礼》,并无其文;徵之《左传》,亦无其事,不足信。说详毛奇龄《春秋传》。

古时通婚,男女双方必须地位相称。周室虽卑,名义上仍是天子,与诸侯通婚,地位不同,因之天子不自主婚,而託同姓诸侯代为主持。故王姬下嫁,先送之至于鲁,然后由鲁遣嫁,庄元年《经》“单伯送王姬,筑王姬之馆于外”是也。周王娶后亦如此。由王室派遣公卿来鲁,然后迎王后直归京师,此祭公迎接王后之所以必须来鲁之故。天子娶后不亲迎,遣卿迎之,此古《左氏》说。襄十五《传》云:“官师从单靖公逆王后于齐。卿不行,非礼也。”卿不行,指单靖公留途不行。卿不行非礼,则卿行合礼可知。至《礼记哀公问》谓“冕而亲迎”,所谓亲迎,恐非如卿大夫以下人物亲迎于女家,而仅如王莽之娶杜陵史氏女为皇后,亲迎于前殿两阶间。说参章炳麟《春秋左传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