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于牛虻公众号
唐阎立本《步辇图》 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 现存画作被认为是宋朝摹本。今人学者研究为金人摹本。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记录了公元640年(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通聘。《步辇图》所绘是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
阎立本画作的争议我们都知道,唐代阎立本是和吴道子齐名的大画家。吴道子素有“画圣”的称号,足见阎立本在书画界的地位。关于阎立本的画作,在史书中有明显记载的是《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秦府十八学士图》、《西域图》等,但是流传至今的《历代帝王图》、《萧翼赚兰亭图》、《步辇图》等却存在争议。 《萧翼赚兰亭图》 就在我们争论流传下来的这些画作是否是阎立本的时候,不免有些遗恨之处。唯二有可能出自阎立本之手的作品,《步辇图》现藏故宫博物院,而另一件就像自己的孩子被别人抢走了一样。《历代帝王图》如今收藏在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 《历代帝王图》局部 陈后主 《历代帝王图》局部 东汉光武帝刘秀 唐·阎立本(传)《历代帝王图》/绢本设色 纵 51.3 厘米,横 531.0 厘米。 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下期分享)
这里突然令我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中国历史上哪些知名的书画艺术总是存在争议?真伪是相对的,如果没有真,怎么去鉴别伪,这似乎有一种艺术审美的偏见在里面,只是我这种想法还不是很成熟,不便在这里表达。 例如本文所要讨论的阎立本的《步辇图》,古人认为是宋人临摹,今天的学者研究则说是金人临摹,总之是对其真伪持怀疑态度。而作为可以参照的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也没有一个准确的定论。最典型的王羲之书法作品,目前有一种说法是王羲之的书法当世没有真迹,至少可以确定的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有碑刻,像《圣教序》起码可以为我们鉴别真伪作一个参考。可是,对于鉴定像《步辇图》、《历代帝王图》,我们都缺乏一个最起码的标准。 如果不能从这一层面来鉴定,那么还有什么途径来判断呢?想法一:不同时间的墨迹或者颜料根据时间的氧化程度则不相同,可以将目前考古学上最先进的C14技术运用到上面,我估计专家学者也应该会想到这一点。但是具体取样实施了没有这是一个问题,因为取样则意味着文物的破坏!可能也是出于这个方面的考虑没有实施吧! 想法二:逻辑推理。既然阎立本与吴道子齐名,那么可对比二者传世作品,从画作的笔法上、结构布局上以及思想内容上进行权衡。 想法三:凡是赝品必有蛛丝马迹。一则可通过原始的题跋来考据,结合文献记载来佐证,同时借助于出土文物与考古发现的最新资料,予以补正。二则通过后世收藏者的题跋来考据,凡是收藏家必是好事者,定会留下来蛛丝马迹。三则会过原始印章与收藏者的印章来比较。四则更深一层,通过书法风格来判定。 阎立本《步辇图》的记载与文献对比在《旧唐书》中,关于阎立本有这样的一篇记载: “太宗尝与侍臣学士泛舟于春苑,池中有异鸟随波容与,太宗击赏数四,诏座者为咏,召立本令写焉。时阁外传呼云‘画师阎立本'。时已为主爵郎中,奔走流汗,俯伏池侧,手挥丹粉,瞻望座宾,不胜愧掇。退诫其子曰‘吾少好读书,幸免面墙,缘情染翰,颇及济流。唯以丹青见知,躬厮役之务,辱莫大焉,汝宜深诫,勿习此末技。”
这段话的大体主旨是说唐太宗与诸侍臣一起游玩时,一时兴起,叫画师阎立本作画以助兴。这是最权威的关于阎立本的记载,可见“画师”之称名副其实。另外在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中有记载: “贞观十五年春正月甲戌,以吐蕃禄东赞为右卫大将军。上嘉禄东赞善应对。以琅琊长公主外孙女段氏妻之”,这是一段具有争议的记载。
因为阎立本(601年—673年)生活于唐朝初期,按理说《旧唐书》的记载要更靠谱,问题就出在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的记载中的“禄东赞”到底是不是“松赞干布”。虽然在《步辇图》的题跋中有北宋章伯益《〈步辇图〉题记》也提到“禄东赞”,但是仍没有实证“禄东赞”就是“松赞干布”: “贞观十五年春正月甲戌,以吐蕃使者禄东赞为右卫大将军,禄东赞是吐蕃之相也。太宗既许降文成公主于吐蕃,其赞普遣禄东赞来迎,召见顾问,进对皆合旨,诏以琅琊长公主外孙女妻之。”
阎立本《步辇图》赏析步辇图.唐.阎立本作.绢本设色.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步辇图.唐.阎立本作.绢本设色.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局部图放大 丫鬟细节图 丫鬟细节图 丫鬟细节图 丫鬟细节图 丫鬟头发梳妆细节图 三位使者细节图 步辇图.题跋 章伯益为北宋大学者,学识渊博,精通经史和书法,《步辇图题记》为其撰文并采用小篆所书写,为《步辇图》图释,记述了唐太宗召见吐蕃使臣禄东赞的经过。 阎立本《步辇图》历代收藏者题跋琰?题跋,待考究 琰,姓氏生卒籍贯不祥,待考究。其题跋《步辇图》的书体为行书,跋文为“元丰乙丑七月十三日琰赴桂林幕府,子山携酒于话别,因阅画篆奇笔久之,少顷登舟。元祐元年四月记”。
张舜民题跋(靠右三排) 张舜民,字芸叟,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邠州(今陕西彬州)人,北宋文学家、画家,先后任襄乐令、监察御史。其题跋《步辇图》的书体为行楷,跋文为“天地弥纶际,华戎指掌中。今朝画图里,再见虬须翁。元祐丙寅岁闰月长沙,观豳张舜民题”。
李康年题跋
李康年,字乐道,宋代江夏(今湖北武昌)人,博学多才,精通古学,擅长小篆,著有《山谷集》、《东坡集》。其题跋《步辇图》的书体为小篆,跋文为“子山支守官于鄂日,康年获见此画,今十三年,观者皆有跋尾。元祐丙寅六月二十六日,江夏李康年谨题其后云”。
郭衢阶题跋 郭衢阶,字享甫,四川省叙州府富顺县人,明代著名鉴藏家,其题跋《步辇图》的书体为行书,跋文为“右《步辇图》,法度高古,真唐人笔,章伯益篆尤佳,米南宫盖鉴之审矣。万历十有三年春仲之望,郭衢阶亨甫再题”。
姚云题跋 右起:江澈、上官彝、林定正题跋 江澈,生卒籍贯不祥,待考究。其题跋《步辇图》的书体为古篆,跋文为“沛阳江澈丙寅三月望日尝观”。 上官彝,邵武(今福建)人,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进士,知巴州巴陵县,其题跋《步辇图》的书体为行书,跋文为“田俨、杜垍、上官彝同观,时元祐丙寅五月十八日也”。 林定正,济南人,生卒不祥。跋文为“绝艺信有之也,而好之者少;好者有之,而藏之者少;藏者有之,而识之少。公好而藏之,而又且识其妙,不亦今之博古者乎。济南林定正仲书”。
刘忱题跋 郭衢阶题跋 “右《步辇图》,法度高古,真唐人笔,章伯益篆尤佳,米南宫盖鉴之审矣。万历十有三年春仲之望,郭衢阶亨甫再题”。
张知权题跋 许善胜题跋 许善胜,号澹斋,温州人,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进士,在南宋和元代两朝都做过官,其文学渊博,文采突出,在《步辇图》题跋的书体为行书。
右起竖排第一行起:襄阳米芾、豫章黄公器、张向题跋、刘次庄题跋 米芾,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自号鹿门居士。是北宋著名的书画家,以书法闻名后世。其题跋《步辇图》的书体为行书,跋文为“襄阳米黻。元丰三年八月廿八日, 长沙静胜斋观”。 黄公器,字登仁,登宋熙宁六年癸丑进士,授宣德郎,知衡州长宁县事,其题跋《步辇图》的书体为行书,跋文为 “豫章黄公器。元丰七年正月十二日长沙学舍观”。 张向是黄庭坚的外表兄,担任夔州路提举等官职,其题跋《步辇图》的书体为行书,跋文为 “阎相国之本章伯益之篆皆当时精妙。元丰甲子孟春澣中于日圃泽张向书于长沙之静鉴轩”。 刘次庄,字中叟,晚号戏鱼翁,北宋潭州长沙(今属湖南)人,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赐同进士出身。“元丰七年二月三日观步辇图,章伯益篆诚佳笔也。长沙刘次庄”。
《步辇图》可以考据的题跋总计有章伯益、米芾等22位历名家的题跋。集揩、行、隶、篆等多种书体,可谓是各领风骚、争奇斗艳。不但为《步辇图》画卷增添了欣赏价值,而且为《步辇图》历史考证提供了珍贵的依据。无论其真其伪,《步辇图》俨然集众家之风华,已经远远超出了单幅《步辇图》所具有的意义。然而,这不妨碍我们继续展开对《步辇图》考据。 例如一位网友除了对当代陈佩秋先生的观点表示基本赞同之外,补充了对图上关键的信息——跋文的质疑。陈佩秋先生从画作本身角度提出的一系列质疑,可能有不同的研究者不一定完全认同,但是对《步辇图》题跋印鉴的考证可能更具有说服力。其中金章宗明昌七玺的问题尤为明显,现有资料根本无法证明金章宗府库收藏了《步辇图》,而现存《步辇图》故意加盖明昌玺的用意不言而喻。 他主要以印章为线索,考察了《步辇图》的历史传承信息,特别是篆文题跋的文字破绽,进一步证明现存的《步辇图》应该是金末元初冒出来的赝品。甚至可以锁定其伪造时间范围为金章宗明昌年之后,元英宗至治三年之前,即1196年-1323年之间。
这又给了我们一个考据的启示,即通过印章鉴定这条线索来考据。尤其是清朝乾嘉学派的那一股学术之风,尤其应该得到我们的重视! 参考文献 【 1 】故宮博物院《步輦圖》 【2】 Jan Fontein, Tung Wu. Unearthing China’s Past. Boston: Museum of Fine Arts, 1973:215-218;吴同.波士頓藝術博物館藏中國古畫精品圖録:唐至元代.金櫻,譯.東京:大塚巧藝社,1999:圖版 1,11-14. 【3】 陳佩秋.論閻立本《步輦圖》與《歷代帝王圖》∥上海博物館.千年遺珍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6:517-534. 【4】沈偉.波士頓藏(傳)閻立本《歷代帝王圖》研究.西安:西安美術學院,2012:59. 【5】沈偉.波士頓藏(傳)閻立本《歷代帝王圖》研究.西安:西安美術學院,2012:82-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