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 写给九月的情书

 冬歌文苑 2021-02-03

写给九月的情书

九月的阳光,少了夏的热烈,却不失温情的暖意。秋老虎,偶尔发发威,仍有夏的余韵。九月的雨,少了一份狂暴,然多了一份缠绵。不管你乐不乐意,秋雨的阵线比夏雨拉长了不少。

于小城而言,今年初秋阳光甚好,雨水适宜。庄稼长势喜人,想必又是个丰收之年。俯身靠近土地,感叹果实缀满枝头,也惊艳满眼的姹紫嫣红。走在田野,忍不住深呼吸,任弥漫果实芳香的空气,沁入肺腑。

九月份有两个节气。一谓白露,另一谓秋分。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之诗句,心中的“白露”之节,也染上了更多的诗情画意。喜欢行走在这样的时光中,白天微热,夜晚微凉。我不想错过每一个秋天的日子。漫步于细风习习的小径,仰望有月或无月的夜空,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惬意。   

其实,与阳历九月之缘,已不仅仅是喜欢,更多是“偏爱”。1992年 9月23日晨,我经过32个小时待产的疼痛,迎来女儿贝贝的降临。那一天,正好是秋分。秋分,昼夜同长,见证了我俩今世最深的母女情缘。

母亲说起孩子,打开话匣就会收拢不住。我对女儿,也不例外。翻开发黄的笔记本,记着小人儿的哭哭闹闹、欢欢笑笑。她哪一天会笑了;她哪天吃饱打嗝放屁了;她某月某天突然长出第一颗小牙;第一次会叫的人是“爸”而不是妈;第一次小心翼翼松开手自己走路;第一次上幼儿园的胆怯哭泣;第一次加入舞蹈小组登台表演;第一次入学考了“双百”分回家……呀呀学语,蹒跚学步,入园后的忐忑,愉快的小学生活。所有的一切,都成了九月里最美的记忆,印刻进生命的年轮。

后来,女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盐城中学读初中、高中。再后来考取东南大学,再再后来在城里工作。自从女儿进入初中开始住校生活,我俩就不再有机会朝夕相对,聚少离多的日子也从那一刻开始了。当然,通讯是越来越发达了,有了手机似乎没有什么能难倒的。电话,QQ,微信,皆可。而每到九月,我还是习惯写下一些文字,不在乎长短。用这样的方式表达心情,为女儿,也为自己。

小城文化艺术节连续举办十多年了。因为工作职责所在,九月也成了我最忙碌的日子。翻开活动档案,一个个忙碌的瞬间从指尖滑过。那一场场综艺演出、大合唱、广场舞比赛现场……对担任组织策划之一的自己,还是印象深刻的。这些年的九月下旬,我基本都穿梭在艺术节活动现场。而女儿生日那天,也只能通过电话或短信祝福。从这点上说,心中还是有歉疚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好在女儿明事理,不和我计较。今年的九月,因工作岗位的调整,总算可以轻松一下,从另一角度静赏小城的文化艺术节。

年年花相似,岁岁人不同。一年一度的九月,记忆在叠加,时光不重茬。如果说,偶尔也在唐诗宋词的美丽秋天浸润一下,但更多时候还是活在自己钟情的秋日心曲里。

家有小女,由无忧的童年走过青葱花季雨季,曾和我一起分担着生活中的风雨。曾经的九月,也给女儿写过长长短短的信,虽未寄出,想必女儿在空间也能看见。那时,读书求学的女儿毕竟没有真正走上社会,自认为在她成长的路上能给一些指导性的建议。作为母亲,我一直以“与时俱进”为标榜,以“朋友”式的身份出现在女儿的世界而自得。

如今的九月,不再似从前。女儿亭亭玉立,长大成人,已工作第三个年头。面对可以恋爱婚嫁年龄的她,我的心中倒生出些胆怯,想着日渐独立的她不知道该牵手还是放手。天下父母心思,哪一种是孩子需要的,哪一种又是他们能读懂的呢?

又是一秋。行走在明媚的九月,置身竞相成熟的庄稼之中。看玉米粒饱,稻儿绣穗,柿子低缀枝头。捧着从泥土中刚收挖上来的春茬花生,沉甸甸的果,心也鼓胀着,连同收获的喜悦。

站在儿时丰厚的土地上,对着父母亲的墓碑我深深地鞠躬,叩谢二老含辛茹苦的生养之恩情。我也敬谢上苍,把美丽的小天使带到这个世界,支撑温暖着我每一个有生的日子。此刻,只想把积攒的美好,排列成行,吟诵成诗。将用心写就的书信,寄给这缘深情浓的九月。

摄影/网络

作者简介

徐莲华

徐莲华,笔名小小烛、年华,盐城市作协会员,响水县文联副主席、县作协副主席。业余时间喜欢读书,偶有灵感也码码字。

长|按|二|维|码|关|注

以爱与青春为名,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微信号 hyd19671125

主编微信 hyd19671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