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老 宅

 冬歌文苑 2021-02-03

老  宅

叶震霄||安徽

老宅是一幢非典型的徽派建筑,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父亲和他的兄弟们在爷爷的带领下建造起来的。老宅虽然还保留了徽州建筑粉墙黛瓦的特征,确没有了徽派建筑最显著的马头墙。这种没有马头墙和高高的门楼,人字形屋顶的建筑也是那个时代徽州建筑的主流。他和传统的徽州建筑是一脉相承却又融入了那个时代的特征,简单却又不失古朴。

老宅是一座众屋,由三大开间组成,是我家,爷爷家和叔叔家的共有房产。我就出生在这座老宅里,童年的生活也是在这座宅中度过的。老宅记录了我童年的欢乐,也记录了家人生活的点滴。

我们家是一个庞大的家族,爷爷奶奶一共生养了9个孩子。于是父亲就有7个兄弟,2个姊妹。当我出生时老宅里就住了我们家,爷爷家和七叔家。其他的伯伯家虽然不住在老宅里,但都住在老宅边上。所以一大家子人都还围着老宅居住。老宅里是很热闹的,由于父亲兄弟多,我们的堂兄弟、堂姊妹就更多了。老宅就是我们这些兄弟姊妹的成长乐园了。特别是到放假的时候,大家都会到老宅来,那时我们玩的最多的游戏就是打乒乓球。在80年代的时候孩子们可玩的游戏不多,打乒乓球可以说是最盛行的游戏之一了。两张八仙桌一拼,中间立块木板就是很好的球台了。球拍也不用买,找两块木板用刨子刨一下,然后锯个扳手就是一副好球拍了。再花上几分钱买个乒乓球,我们这些兄弟姐妹们就可以组成球队了。孩子多,都想打球,所以为了让大家都可以打球,就要订立很多的规矩,大家都必须照规矩来。比如“点兵点将”制,就是公推出两位球打地最好的哥哥或姐姐对打。谁赢了谁就可以先点兵,所有的成员都必须点完。这样就组成了两支球队,由主将排好上场的顺序,相互间就可以对打竞赛了。球桌上遵循“三局两胜”的规则谁输谁就下台。那时虽说兄弟姐妹很多,也都很调皮但有这些规则存在,谁也没有闹场过。在这些乒乓球的对打中我们收获了满满的童年快乐,也从小就培养了要遵守规章制度的意识。

由于父亲的兄弟姐妹很多,爷爷家的家底是很薄的。在母亲的讲述中我了解到,我们家在和爷爷家分家的时候。就是把父母两个人给分出来了,顺带给了几只芦花碗,余者一概皆无。一分家我们家就面临着无米可炊的窘境,所幸那时我外公还在世,在了解了我家的困境后就偷偷的备了一担稻谷让我父亲挑回家。我们家就是在这样的困境下靠这一担谷子挺过来的。由于这种艰难的处境磨练了我的父亲,我的父亲就特别会持家。那时是80年代初期,农村的各种政策也开始慢慢的放开。只要是农闲的时候,父亲就会到外面找活干。也和我的叔伯们一起倒卖农产品,到南方各省去贩卖。母亲特别勤劳四处开荒在荒地上栽种桑树,茶树,和果树。

慢慢的,我们的家境有了改善。到了八十年代中后期,我们家居然从无米可炊变成了村里存粮最多的人家,家中也有了余款,存钱也快小一万了。这时村里人家只要缺粮都会想到我家,人家来借粮父亲从不会拒绝,也不会有任何附加条件。这时父母也开始筹划是不是要造新房这种家庭大事了。

可是就在这时,一件不幸的事情降临在我们身上。爷爷是一个古道心肠的人,奶奶过世后他就一直资助和照顾我们村里的两位孤寡老人。虽然有爷爷的资助和照顾,可是两位孤寡老人还是先离我爷爷而去。爷爷就一直很自责,认为是自己照顾不周而导致老人过世的。

在这种深深自责心理影响下,在一个夜晚毫无征兆地发了精神病,拿起锤子把我和叔叔家所有的东西都敲了个稀巴烂,粮食也全被搬出去撒在大路上,甚至要点火烧了房子。在父亲和叔叔的苦苦哀求下,总算没把房子烧了。老宅暂时是不能住了,我们家就带着仅存的一床铺盖借住到隔壁人家的废弃厨房里,叔叔家也暂住在村头的破庙里。后来在父亲及叔伯们的帮助下将爷爷送到医院治好精神病,可是家已不再是原来的样子了。

父亲不得不拿出积蓄在村里买了两栋空房子重新置业,生活又被迫重新开始。不论是刚分家时家业的艰难还是后来爷爷的精神病毁了母亲的安居梦,我的父母始终没有任何抱怨,哪怕是一句怨言,始终相知相守在一起艰难地撑起这个家,积极而又乐观。就这样我们搬出了老宅。

 二三十年过去了,老宅也在风雨飘摇中成了一片废墟,但每次回家,我都会带着妻儿去走一走,看一看。告诉他们我们家曾经的故事;我们家“宽厚待人,勤俭持家”的家风是怎么在这座老宅里、在最困难的时候磨练出来的。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叶震霄  1980年出生于安徽歙县,现定居于浙江省嘉兴市在某大型台资企业担任部门经理。红学爱好者,喜欢写作。偶有作品发表。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主       编:冬   歌

执行主编:蔡泗明

责任编辑:吴秀明

邮箱183074113@qq.com

征 稿

征稿要求:散文、杂文、小说、诗歌等,一般在四千字以内。必须原创,必须首发,欢迎自带插图和配乐,15天内未收到用稿信息的可转投其它自媒体。文责自负。

稿件请用word附件形式发至:183074113@qq.com,并注明姓名、笔名、微信号、作者简介及照片。从即日起,给作者发放稿酬,文章刊出一周后通过微信发放,请加主编微信hyd196711。稿费全部来自赞赏,20元以上(含)的80%发给作者本人,其余留为平台维护。七天内阅读量超过一千的,另奖励20元;超过两千的奖励50元。

原创作品在本公众号刊发后,视为作者自动授权,本公众号有权择优稿件汇集公开出版。其他网络平台转载本公众号作品,需注明出处,否则,视为侵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