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釆菊东篱

 冬歌文苑 2021-02-03

釆菊东篱

 唐锦禄||江苏

       置身于喧嚣都市,时而渴望简单自然的生活方式。仲夏夜晚,我不时凝视屋中悬挂的一幅"夸张、变形、幽然"的《南山采菊图》入神。欣赏时心中似乎有一种茫然的感觉,就自然而然地想起竹球七贤之一的阮籍、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甚至苏曼珠,当然少不得庐山脚下那个县令陶渊明,虽然他的县令只做了72天。眼下这时节不该是菊花绽放的季节,我却闻见菊花清香阵阵袭来。
        陶渊明当过县令,但真正的诗注定做不成官。对生存的悟透,阴柔的情感,周旋力的缺失,却是直接的原因。我们真切地体会到陶渊明生命深处的疼痛,那是对人生无常、短暂的叹息与无奈。他没有办法解脱与生俱来的痛苦,只能归隐。好像归隐只是针对社会大众这个视角,其实应该用复出更妥贴一些,他是从芸芸众生中分离出来,与博大精深的山川草木日月星辰站在一起。"相见无杂言,但话桑麻长“"草盛苗豆稀,夕露沾我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如今我再一次读这些句孑,像抚摸新鲜的粮食与棉花,贴近青草丛生的泥土,无言而感动。并且似乎看见那个粽衣草鞋的诗人从庐山脚下一步步走来,一直走进文化史,走进中国人的精神深处,成为坐标与经典。庐山下,东篱旁,弯腰采菊的陶渊明已成为中国文人的典型雕塑。想起陶公,就会想起一种与现有秩序相峙的生存。在失意的时候,很多人都想去做陶渊明,去过与世无争的精神家园的生活,可是谁能真的做到采菊东篱呢?
        其实,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信息时代。每个人都处在匆匆忙忙、风雨兼程的人生旅途中,人们在选择自己的定位,定位也在选择人们的才能。生活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失意的囷惑,碰壁时的茫然和苦恼。当历经蹉跎和坎坷之后,是否应该悟出生活的哲理?人生一世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不会总是春风拂面。关键是当你面对周围不太如人意的环境和正视内心的疼痛苍白时,需要冷静地思考。应以坚韧的意志、豁达的心情,在逆境和困境中奋进拼搏,敢于同不幸的命运抗争,从从容容地看淡人世间的功名利禄。在平平常常的努力中,去体会生活的真谛,去演绎各自不同的酸甜苦辣的生活。
        东篱采菊,采菊东篱。笔者以为古代田园诗人陶公与现代人的心灵息息相通。但我亦诚然不知,这究竟是一种境界,还是一个隐士梦,竟让中国文化人做了一千多年,似醒非醒。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唐锦禄,曾用名:翰儒,笔名:德行天下、与世无争、昭阳君。号:柳叶居士。中共党员,江苏兴化人,退休干部。喜爱文学和码字,以"读书写字品香茗、听雨观云赏花草"自娱自乐,亦有2000多篇各类文学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经济日报、法制日报、工人日报、解放日报和新华日报等省级以上主流媒体,且多有获奖!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顾       问:王树宾  戢觉佑  李品刚

总       编:冬   歌

副  总  编:蔡泗明

执行主编:倪宝元  吴秀明

责任编辑:汤燕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