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虎头帽

 冬歌文苑 2021-02-03

虎头帽




虎头帽,在我的记忆里找不到戴着的时候的感觉,现在已成为家里的老物件。

小时候没拍过照片,虽然看不到自己戴虎头帽的模样,但是可以想象戴着它的时候的温暖,应该像小时候依偎在母亲怀里的感觉。

虎头帽,是母亲缝的,手工缝制的,一下子就感觉到有种亲切感,从眼里直抵心窝。那些碎布特别好看,是我小时候熟悉的碎布,花花的碎布,碎布里还有花花,红橙黄绿。

 母亲说邻居都自己缝制虎头帽,就学着做了一顶,我们家孩子多。其实那时候每一家孩子都多,一顶可以由大到小的沿用下去,孩子会长大,但总有小的用的上;或者自己家的孩子长大了,送给别人家也是可以的。戴着别人家孩子用过的帽子,还有一种吉祥的说法,就是会像别人家已长大的孩子一样茁壮成长。

 挑选一些零碎的布料,依葫芦画瓢,照着别人家的款式、尺寸,利用夜晚或者下雨天不能干农活时缝的,工时不长,但时间跨度会长一些。

  翻着虎头帽,我数了一下前后拼接的地方。有八种布料,另外有两条流苏。红,蓝,绿,紫,基本都褪色了。是洗了又洗的痕迹,还好破损的不严重,只在前面的帽沿上,滚边的蓝色边缘有些损坏,可以看到里层的也是蓝色的,不过边沿还很结实。

 虎头帽的大小是一岁左右的孩子才能戴的。样子小巧,结实,母亲缝的虽然不是很精致;但是非常规矩,工整,一看便知道母亲的用心程度。

 帽子左右对称,包括形式和碎布的选用。多数是菱形的结构,菱形再分成两块拼接,就是三角形的了。一个菱形内有同颜色的和不同颜色的两块布组成,但是色调基本统一,例如底色都是红的,但是花的图案不一样,感觉很协调。

帽子所用的碎布总体上是蓝底红花,红底白花,色彩冷暖搭配看着很不错。我认得有一块是红花被的被单的碎布,图案有牡丹花和双飞燕子,在正面的虎耳朵下。耳朵上坠着两条红色的流苏,还很完好,色泽也比较艳。后脑勺部是一大块蓝色的,除了中间对开的以外,有一边是双拼的,但都是同一种布料,没有图案。蓝布上打着两条帽带,并排下垂,像两条小辫子。帽子顶部中心有一颗布丁,红底,粉花,绿叶,还很结实。我喜欢提着它,看了又看。

我特别喜欢那两条帽带,小时候的我不知道是不是也和现在一样喜欢它。戴着的时候会不会把玩它?会不会捋在手上塞到嘴里?会不会在哭闹时抓住它要把帽子拽下来?想着想着,竟然笑了,母亲说是不是在想象小时候戴着的感觉!

 虎头帽戴着的时候,我不知道是什么样子的,但思维至少允许我想象一番,想象小时候的窘态。寒冷的冬天戴的时候有多温暖,就是母亲给予我们的温暖,家的温暖。

 家有四兄弟,兄长都戴过这顶虎头帽。算年头有五十多年了,至少与大哥同龄。从不再用到现在应该有四十多年。当年洗好了就放在母亲的针线篮里。翻出来时褶皱很明显,有一股淡淡的肥皂味和一点点霉味,毕竟藏了这么久了,没有见阳光,所幸还十分完好。

细看那一部分被洗的发白的地方,多在缝接处,线脚很整齐缜密,母亲的女红很不错,孩子要轮流使用,一定要结实。村里人曾夸她剪纸也剪的好,是我小时候就知道的事。

那天看着虎头帽,谈到四兄弟都用过的老物件。我忽然想起了我的五弟,我常常想起的记忆里唯一的关于五弟的印象,他戴着虎头帽,就是这一顶。

 五弟叫永西,大概一周岁左右就夭折了,那是爸妈心中的痛,当时我不敢提及,怕二老伤心。

 母亲还珍藏着这顶帽子,不知道是否与此有关。五弟是最后一个戴过这顶帽子的,留着也许是个念想吧!但这是我不能问及的问题,宁愿不知其因。如今一起看着帽子也挺开心的,不让他们多想,激起我的回忆是没有关系的。

 对于五弟,在我的印象里非常模糊。有一天中午,阳光很美好,我在屋后的坡上玩耍,奶奶喊我回家吃饭。我跑着穿过通廊,拐进厅堂口时,五弟坐在竹椅轿里高兴的举起双手,戴着一顶虎头帽,朝我乐呵呵的笑着,大概是要我抱抱他的意思,而我对他笑了一下就直接去吃饭了......

 最后一次有关他的消息,应该是第二年的夏天。有一天黄昏,天几乎都快黑了,父亲回家拿着锄头和簸箕匆匆的去了家对面的山坡上,我站在庭前看着,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至到很多年以后,母亲说起五弟的事才明白,那个黄昏把五弟安放在对面的山坡上。

 五弟一直身体不好,气管炎。家里贫穷,也没有治疗条件,一直拖着。夭折前病的很严重,爸妈带他去沽山村看医生,医生说已无力回天,只是时间问题了,没办法。见天色已晚,准备在我姑姑家住一晚再回来,不料还没开始吃晚饭,五弟的状况就很糟糕,顾及我姑姑家有比较保守的长辈,没吃饭就往家里赶路,五六公里的山路。在半路上就已断气了,所以在到家之前就匆匆埋了。

 那时候我年纪很小,印象里只有他们忙碌的场景,不知道他们的悲伤!至今,五弟戴着虎头帽的情景,我还深深的记着!

虎头帽母亲说也没想着要特意保存,只是舍不得丢掉,虽然有些老旧。放在针线篮里就这么多年了。折叠着,上面压着碎布,线圈,剪子,平时用到针线碎布时也有翻到它,也会想起当年缝制它的情景和我们小时候戴着它的模样。

 拿着帽子,我看了又看,闻了闻。想寻找一些我们小时候戴过的感觉。轻轻的帽子,放在手掌上感觉很小。从帽带上,帽檐上,两个像虎耳的布耳朵,已无从获得些什么。比如汗味,啼哭声,小小的香梦!

  岁月如梭,时光暗淡了碎布片的颜色。母亲说时间过得真快,曾孙子都已戴不下虎头帽了,也没戴过,现在条件好了,买些现成的、漂亮又时尚,冬季也没像以前那么寒冷了;还说起小时候我戴着虎头帽的一些往事,我在想小时候顽皮的我像不像一只小老虎呢!

 从古至今,大江南北的虎头帽各有不同,也很漂亮。老家在以前也没地方买,只能手工制作。虎头形也不是很像,顶多是名字上一样罢了,但是对我们来说都不重要。帽子戴着温暖舒适,是长辈给我们的爱,不在于形式和名贵或者精致。

 虎头帽,是源于古代中原以虎为图腾的文化而延伸出来的工艺品,与虎头鞋、虎肚兜一样。穿戴这些制服就有消灾辟邪,保护儿童的功效,希望孩子能像小老虎一样活泼可爱,健康成长;普通的工艺里融入了劳动人民纯真的思想感情,和健康的审美趣味。

 现在爸妈和兄长都住在新房子里了,关于我们小时候用过的物件已不多见了。虎头帽对我们来说是珍贵的东西,顺便拍了一些图片,以便平时当作记忆来翻阅。

 虎头帽,像一家人感情的纽带,谈论着,回忆着往日的时光,也是一种幸福!

《虎头帽》

——余永东

花花碎布易裁成,

似补难缝原是拼。

细嗅儿时闻印象,

虎头小子待峥嵘。

                                         图片/作者提供

作家简介

 余永东,网名 画满楼,七零后,福建仙游县飞山诗社成员,县作协会员,摄影爱好者。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  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监制:陈俊泽  

编审:孟芹玲  何爱红

主编:孔秋莉 梁会娟 孙 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