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从冒死吃河豚说起

 冬歌文苑 2021-02-03

从冒死吃河豚说起

一位自称美食家的吃货朋友信誓旦旦地说,如果有机会,冒死也要尝尝河豚,据说那东西很好吃。我佩服朋友的品位和勇气。

追溯中国的饮食文化可知,中国竟然有两千多年“拼死吃河豚”的光辉历史。在惊叹之余,我们也深刻体会到,在这漫长而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有大量关于河豚文化的积淀。文人雅士的诗词歌赋,历代神医的解毒秘方,历史文化名人的轶闻趣事,让我们对河豚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在众多有关河豚的诗词中,最为人们熟知的莫过于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菱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河豚在初春时节溯江而上的景色。如果站在现代人的角度讲,我们就会更加惊叹于大自然的巧妙安排。美食家都知道,菱蒿和芦芽具有解毒作用,是烹制河豚时重要的辅料。而当河豚逐波而来,人们可以品尝美味时,菱蒿和芦芽正好生成,多么恰逢其时。当然,历史上赞美过河豚的名士也不止东坡先生;而东坡先生关于河豚的诗词不止这一篇。

众所周知,东坡先生酷爱美食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他还发明过诸如东坡肉之类的美食品类。而东坡先生对于河豚的热爱,在古代典籍中也可见一斑。《宋人轶事汇编》引《示儿篇》:东坡居常州,颇嗜河豚。有于烹者,招东坡亭,妇子倾室窥于屏间,冀一语品题。东坡大嚼,寂如喑者,窥者失望。东坡忽然下箸曰:也值一死。于是阂舍大悦。可见东坡不仅是河豚的拥戴者,也是烹制河豚的高手。

值得冒死一吃,河豚到底好吃到什么程度?很多年前下江南,也曾有过一尝。不怕各位看官笑话,我觉得那味道远逊于小时候母亲给我做的酱炖小杂鱼。当然,我忌惮于遭到白眼,没敢直言我的感受。这个经历让我想起作家陆文夫曾写过的一篇关于美食的散文。散文中说陆作家与几位文人第一次去品尝何豚。几位雅士品尝之后都道鲜美至极。待到陆作家表达感受时,他说哪有传说中的那么美味,结果遭到一众文人们的嘲讽:历代名士都说好吃的东西,轮到你怎么就不好吃了呢?陆作家马上就明白了:河豚的美味传说,多半是缘于中国文人们的附庸风雅,实际的味道大概是因人而异的。看来陆作家还是没有我的诚府深啊。

想到这些,我心中也忽然有了一份释然。我是贱命,龙虾、燕鲍翅这些高端美食,我从来就吃不惯,但和一些文人雅士们混的时候,就不敢说不好吃,怕有失体面。如果再有机会和雅士们吃饭,我一定宣布:一碗小米饭,加上我妈做的酱炖小杂鱼,要比高档酒店里的燕鲍翅好吃多了。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原名李海军,笔名紫微。1968年11月生。黑龙江省绥化市人。现供职于绥化日报社理论评论部。早年写诗,现多写随笔。作品散见于各地报刊。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   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何爱红  孔秋莉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